一种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50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9
一种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耳鼻喉喷药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包括倒L形的外壳,外壳内左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朝右的缸体,缸体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外壳内经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缸体右方且前后轴向的转轮,转轮后端面上偏心铰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连杆自由端与活塞铰接连接,转轴上同轴设有位于转轮前方的齿轮,外壳内右侧设有与齿轮啮合且可上下滑动的齿条,外壳左侧下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药瓶,缸体左端下侧设有进液管,进液管自由端贯穿外壳且伸入药瓶内,缸体左端上侧设有出液管,出液管自由端贯穿外壳且设有喷头;医务人员扳动压板即可完成喷药,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耳鼻喉科器械
,特别是一种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耳鼻咽喉科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分类主要从耳朵、鼻子、咽喉这几个部位常发生的一些疾病来分。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鼾症、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耳鼻咽喉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除这些之外,耳鼻咽喉科还有慢性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等等。由于耳鼻喉位于身体末端且有的部位末梢循环差,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的效果不佳,因此一般使用喷药器向患者的外耳道、鼻腔或咽喉等部位喷药,但是现有的喷药装置类似于注射器,使用时需要先进行手动吸药,然后在装置前端连接喷药管并推动装置进行喷药,此操作复杂,医务人员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耳鼻喉喷药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倒L形的外壳,外壳内左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朝右的缸体,缸体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外壳内经转轴转动连接有位于缸体右方且前后轴向的转轮,转轮后端面上偏心铰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连杆自由端与活塞铰接连接,转轴上同轴设有位于转轮前方的齿轮,外壳内右侧设有与齿轮啮合且可上下滑动的齿条,外壳左侧下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药瓶,缸体左端下侧设有进液管,进液管自由端贯穿外壳且伸入药瓶内,缸体左端上侧设有出液管,出液管自由端贯穿外壳且设有喷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缸体和活塞,活塞向右移动时可使药瓶内的药液进入缸体内,活塞向左移动时可将缸体内的药液压出,设有的连杆和转轮,便于活塞的左右移动,设有的齿轮和齿条,便于转轮的转动,设有的压板和连接杆,医务人员扳动压板即可完成喷药,便于医务人员操作,设有的弹簧,使喷药后齿条和压板可以复位,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后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3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全剖右视轴测图。图6是本技术的仰视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倒L形的外壳1,外壳1内左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朝右的缸体2,缸体2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3,外壳1内经转轴4转动连接有位于缸体2右方且前后轴向的转轮5,转轮5后端面上偏心铰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6,连杆6自由端与活塞3铰接连接,转轴4上同轴设有位于转轮5前方的齿轮7,外壳1内右侧设有与齿轮7啮合且可上下滑动的齿条8,外壳1左侧下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药瓶9,缸体2左端下侧设有进液管10,进液管10自由端贯穿外壳1且伸入药瓶9内,缸体2左端上侧设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自由端贯穿外壳1且设有喷头12。为了便于带动齿条8上下滑动,所述的外壳1折弯处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槽13,外壳1上铰接有位于矩形槽13内且上下方向的压板14,压板14右端面的下侧铰接有左低右高的连接杆15,连接杆15自由端与齿条8下端铰接在一起。为了使齿条8可以复位,所述的齿条8上端经弹簧16与外壳1连接。为了便于外壳1与药瓶9螺纹连接,所述的外壳1左侧的下端设有上下轴向的圆筒17,圆筒17与药瓶9螺纹连接。为了防止缸体2内的药液回流至药瓶9内,所述的进液管10内设有开口朝向缸体2的第一单向阀18。为了防止出液管11内的药液回流至缸体2内,所述的出液管11内设有开口朝向喷头12的第二单向阀19。为了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出液管11外缘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刻度20。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转动药瓶9,将药瓶9从圆筒17上拆卸下来,然后在药瓶9中灌入药液,使进液管10伸入到药瓶9内,将灌过药液的药瓶9重新固定在圆筒17上,医务人员需要用一只手握住外壳1下端,然后用手指向右扳动压板14,压板14带动连接杆15向右移动,由于连接杆15左低右高,故连接杆15右端带动齿条8向上滑动,齿条8向上压缩弹簧16的同时带动齿轮7逆时针转动,齿轮7通过转轴4带动转轮5逆时针转动,转轮5带动连杆6右端逆时针转动,连杆6端带动活塞3在缸体2内向左滑动,缸体2内的空气经出液管11和喷头12排到外界空气内,直到活塞3左端面与缸体2左侧壁接触,缸体2内的气体排空;松开压板14,齿条8在弹簧16的作用下向下滑动,齿条8带动齿轮7顺时针转动,同时齿条8带动连接杆15向左移动,连接杆15带动压板14向左摆动,齿轮7通过转轴4带动转轮5顺时针转动,转轮5通过连杆6带动活塞3向右滑动,缸体2内形成负压,由于第二单向阀19开口朝向喷头12,故药瓶9内的药液经进液管10进入缸体2内,第一单向阀18有效防止缸体2内的药液回流至药瓶9内,直到弹簧16恢复原长,将喷头12插入患者需要喷药的部位,根据刻度20确定喷头12插入的深度,当喷头12插入的深度正好位于患者病患处时,保持喷头12不动;再次向右扳动压板14,压板14通过连接杆15带动齿条8向上滑动,齿条8向上压缩弹簧16同时带动齿轮7逆时针转动,齿轮7通过转轴4带动转轮5逆时针转动,转轮5通过连杆6带动活塞3向左移动,活塞3将缸体2内的药液挤压至出液管11内,药液通过喷头12喷出至患者的病患处,如果喷出的药量不够,只需喷完之后等待压板14复位并再次向右扳动压板14即可再次进行喷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缸体和活塞,活塞向右移动时可使药瓶内的药液进入缸体内,活塞向左移动时可将缸体内的药液压出,设有的连杆和转轮,便于活塞的左右移动,设有的齿轮和齿条,便于转轮的转动,设有的压板和连接杆,医务人员扳动压板即可完成喷药,便于医务人员操作,设有的弹簧,使喷药后齿条和压板可以复位,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包括倒L形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左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朝右的缸体(2),缸体(2)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3),外壳(1)内经转轴(4)转动连接有位于缸体(2)右方且前后轴向的转轮(5),转轮(5)后端面上偏心铰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6),连杆(6)自由端与活塞(3)铰接连接,转轴(4)上同轴设有位于转轮(5)前方的齿轮(7),外壳(1)内右侧设有与齿轮(7)啮合且可上下滑动的齿条(8),外壳(1)左侧下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药瓶(9),缸体(2)左端下侧设有进液管(10),进液管(10)自由端贯穿外壳(1)且伸入药瓶(9)内,缸体(2)左端上侧设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自由端贯穿外壳(1)且设有喷头(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包括倒L形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左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朝右的缸体(2),缸体(2)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3),外壳(1)内经转轴(4)转动连接有位于缸体(2)右方且前后轴向的转轮(5),转轮(5)后端面上偏心铰接有左右方向的连杆(6),连杆(6)自由端与活塞(3)铰接连接,转轴(4)上同轴设有位于转轮(5)前方的齿轮(7),外壳(1)内右侧设有与齿轮(7)啮合且可上下滑动的齿条(8),外壳(1)左侧下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上的药瓶(9),缸体(2)左端下侧设有进液管(10),进液管(10)自由端贯穿外壳(1)且伸入药瓶(9)内,缸体(2)左端上侧设有出液管(11),出液管(11)自由端贯穿外壳(1)且设有喷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折弯处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槽(13),外壳(1)上铰接有位于矩形槽(13)内且上下方向的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兵李卫国刘国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