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及一次性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50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及一次性给药器,包括:堵塞柱,设置有重叠部分和伸出部分;拧断把手,所述拧断把手设置在堵塞柱的上部;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重叠处为重叠部分,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不重叠处为伸出部分,所述重叠部分大于所伸出部分;该堵塞拧断结构用于一次性给药器,所述一次性给药器包括:储药室,给药段,导流段,和上述的堵塞拧断结构,所述堵塞拧断结构与所述给药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效果好,同时更容易拧断该堵塞拧断结构,还具有拧断后再次封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及一次性给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及一次性给药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给药途径多样,其中常见的给药途径有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涂抹等,从本质上来说,药物的给药的途径,同临床各类病症的治疗效果,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同一种药物,若给药途径不同,其药效有时有着极为巨大的差别,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药物剂型给使用带来更多方便,医生需根据药物性质及治疗目的,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如体内灌注,具有吸收与发挥药效快的优点。但市面上的一次性给药器打开不便,不利于使用,而且一旦打开无法再进行封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包括:堵塞柱,设置有重叠部分和伸出部分;拧断把手,所述拧断把手设置在堵塞柱的上部;其中,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重叠处为重叠部分,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不重叠处为伸出部分,所述重叠部分大于所伸出部分。具体地,所述拧断把手包括顶部、侧翼和连接部,所述侧翼位于所述顶部的两侧的下方,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顶部的中间位置的下方且与两所述侧翼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堵塞柱重叠设置,所述连接部为上厚下薄结构。具体地,所述侧翼为上厚下薄结构,或所述侧翼为内厚外薄的结构;或所述侧翼为上厚下薄结构,且所述侧翼为内厚外薄的结构。具体地,所述拧断把手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切角。具体地,所述侧翼的底部外侧为外凸的弧形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一次性给药器,包括:储药室,所述储药室内装有药物剂,一端为扁平密封结构,另一端为圆形结构;给药段,所述储药室的圆形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给药段,所述给药段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储药室的最小宽度;导流段,所述储药室和所述给药段之间设置有导流段,所述导流段为锥形结构;堵塞拧断结构,如上所述的堵塞拧断结构,所述堵塞拧断结构与所述给药段连接。具体地,所述给药段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的内侧还设置有卡位,拧断状态时,所述堵塞柱能够与所述出口卡接。具体地,所述给药段的所述出口为弧形收窄设计,所述侧翼的底部内侧为内凹的弧形结构,所述侧翼的底部内侧的弧形结构的弧度与所述出口的弧度相适配。具体地,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出口之间设置有缝隙。具体地,所述给药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储药室的长度。本技术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包括:堵塞柱,设置有重叠部分和伸出部分;拧断把手,所述拧断把手设置在堵塞柱的上部;其中,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重叠处为重叠部分,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不重叠处为伸出部分,所述重叠部分大于所伸出部分;该堵塞拧断结构用于一次性给药器,所述一次性给药器包括:储药室,所述储药室内装有药物剂,一端为扁平密封结构,另一端为圆形结构;给药段,所述储药室的圆形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给药段,所述给药段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储药室的最小宽度;导流段,所述储药室和所述给药段之间设置有导流段,所述导流段为锥形结构;堵塞拧断结构,所述堵塞拧断结构与所述给药段连接,本技术密封效果好,同时更容易拧断该堵塞拧断结构,还具有拧断后再次封堵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堵塞拧断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一次性给药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堵塞柱1、重叠部分11、伸出部分12、拧断把手2、顶部21、连接部22、侧翼23、储药室3、给药段4、进口41、出口42、导流段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包括:堵塞柱1,设置有重叠部分11和伸出部分12;拧断把手2,所述拧断把手2设置在堵塞柱1的上部;其中,所述拧断把手2与所述堵塞柱1重叠处为重叠部分11,所述拧断把手2与所述堵塞柱1不重叠处为伸出部分12,所述重叠部分11大于所伸出部分12。具体地,所述堵塞柱1的伸出部分12用于堵塞药物的出口42,封闭储存药物的容纳器,从而保证容纳器内的药物的无菌,且由于所述重叠部分11大于所伸出部分12,所述堵塞柱1与所述拧断把手2为一体成型,从而一方面减少了堵塞柱1和拧断把手2的体积,另一方面加强了堵塞柱1的强度,从而使得整个堵塞拧断结构在进行拧断时更容易,更不费力。具体地,所述拧断把手2包括顶部21、侧翼23和连接部22,所述侧翼23位于所述顶部21的两侧的下方,所述连接部22位于所述顶部21的中间位置的下方且与两所述侧翼23连接,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堵塞柱1重叠设置,所述连接部22为上厚下薄结构。所述连接部22的轴线与所述堵塞柱1的轴线重叠,所述连接部22的上部的厚度与所述堵塞柱1的厚度一致,故所述连接部22采用上后下薄结构,突出所述堵塞柱1,且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重叠部分11连接,加强堵塞柱1的强度,使得更容易拧断。具体地,所述侧翼23为上厚下薄结构,或所述侧翼23为内厚外薄的结构;或所述侧翼23为上厚下薄结构,且所述侧翼23为内厚外薄的结构。所述侧翼23为上厚下薄结构,当手从顶部21往侧翼23的底部的方向握住所述堵塞拧断结构时,能够较好地引导手指用力,使之更容易被拧断;所述侧翼23为内厚外薄的结构,当手从两侧侧翼23往堵塞柱1的方向握住所述堵塞拧断结构时,或手指分别抵住侧翼23的两侧时,手指能够更好的贴合所述堵塞拧断结构时,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之更容易被拧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堵塞柱,设置有重叠部分和伸出部分;/n拧断把手,所述拧断把手设置在堵塞柱的上部;/n其中,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重叠处为重叠部分,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不重叠处为伸出部分,所述重叠部分大于所伸出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塞拧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堵塞柱,设置有重叠部分和伸出部分;
拧断把手,所述拧断把手设置在堵塞柱的上部;
其中,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重叠处为重叠部分,所述拧断把手与所述堵塞柱不重叠处为伸出部分,所述重叠部分大于所伸出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塞拧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拧断把手包括顶部、侧翼和连接部,所述侧翼位于所述顶部的两侧的下方,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顶部的中间位置的下方且与两所述侧翼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堵塞柱重叠设置,所述连接部为上厚下薄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塞拧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为上厚下薄结构,或所述侧翼为内厚外薄的结构;或
所述侧翼为上厚下薄结构,且所述侧翼为内厚外薄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塞拧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拧断把手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切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堵塞拧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的底部外侧为外凸的弧形结构。


6.一种一次性给药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杏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禾启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