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6087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液罐、水泵、出液管路和冷却液回收管路,在出液管路和冷却液回收管路之间连接外部待冷却设备,形成闭合的循环管路,且水泵包括水泵进水口和水泵出水口,液体冷却系统还包括:引水罐,其底部与水泵出水口连通,其顶部设有与引水罐内部连通的第一引水口和第二引水口;其中,第一引水口与出液管路连通,以使储液罐、水泵、引水罐、出液管路、外部待冷却设备和冷却液回收管路形成外循环管路;第二引水口连通冷却液回收管路,以使储液罐、水泵、引水罐、冷却液回收管路形成内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体冷却系统能够提前将水泵中的气体排空,实现成功引水,并且能够避免水泵的干烧,延长其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冷却循环
,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一些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产生热量较多,需要及时散热,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液体冷却系统对系统外部的设备进行散热。目前,很多设备(例如弧焊设备)的液体冷却系统中使用离心泵作为冷却液循环装置,但离心泵有明显的缺点,水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泵才能实现成功引水,否则将会造成引水失败,无法实现冷却液循环,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引水失败的案例十分常见。一般在出现引水失败时,需要手动打开液体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出口进行排气操作,使储液罐内的冷却液充分流入泵壳后重新启动水泵,操作十分麻烦。为了克服离心泵引水困难的缺点,在应用中都要进行一定的设计,比如使泵的轴线高度低于水池的工作水位高度,在泵启动前水因为高度差自动流入水泵,使泵壳内提前充满水,这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但是这种设计对泵与水池高度差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在小型液体冷却系统设计中实现困难,受限于设备体积小的影响,该设计仅能起到促进作用,不能完全杜绝引水失败的可能。另外一种常用的设计是使用真空引水罐,该设计使得液体冷却系统更加复杂,并且体积很大、成本很高,一般应用于一些较大的排水场合。很多设备的液体冷却系统相对于设备独立工作,没有引水失败后的相关报警功能,如果出现引水失败且设备继续工作的情况,极易造成需要液冷的相关设备短时间内烧损,造成较大损失。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引水失败的液体冷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液罐、水泵、出液管路和冷却液回收管路,在所述出液管路和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之间连接外部待冷却设备,形成闭合的循环管路,且所述水泵包括水泵进水口和水泵出水口,所述液体冷却系统还包括:引水罐,其底部与所述水泵出水口连通,其顶部设有与所述引水罐内部连通的第一引水口和第二引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引水口与所述出液管路连通,以使所述储液罐、所述水泵、所述引水罐、所述出液管路、所述外部待冷却设备和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形成外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引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以使所述储液罐、所述水泵、所述引水罐、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形成内循环管路。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引水口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引水口的内径。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引水口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引水口的内径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5:1。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包括引水接头,其一端连接所述引水罐的顶部,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引水口和所述第二引水口。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引水接头与所述引水罐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引水接头的一端插入所述密封圈内,与所述引水罐密封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包括连接接头,其一端与所述水泵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引水罐底部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出液管路包括: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外部待冷却设备的冷却管路连通;第一水管,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冷却液回收管路包括: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外部待冷却设备的冷却管路连通;第二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连通;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三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连通;第四水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包括引水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引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水管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罐的外部设有一液位最低刻度线,以指示所述储液罐中的液位,所述液位最低刻度线高于所述水泵进水口。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冷却系统,设置引水罐,其底部与水泵出水口连通,其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一引水口和第二引水口,并且第一引水口与出液管路连通,以使储液罐、所述水泵、所述引水罐、出液管路、外部待冷却设备和冷却液回收管路形成外循环管路,第二引水口连通冷却液回收管路,以使储液罐、水泵、引水罐、冷却液回收管路形成内循环管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液体冷却系统具有两个冷却液的循环回路,当液体冷却系统未开启时,且在水泵第一次使用前,储液罐中的冷却液因重力产生的压力差而流向水泵内,进而将水泵中的气体排挤至引水罐中,由于液体的不断流入,当引水罐以及其下游的冷却液回收管路中均充满冷却液时,气体被完全排至储液罐中,实现了水泵的提前排气。液体冷却系统开启后,当外部循环管路处于堵塞的状态,水泵的电机在持续的转动,由于存在内循环管路,冷却液依然能够流经水泵中,避免了水泵的干烧,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在液体冷却系统开启之前,水泵中已经将气体排空,冷却液已经充满水泵泵壳,因此能够实现水泵的成功引水。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液体冷却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左侧视图;图2是图1示出的液体冷却系统的内部结构的正面视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水泵及引水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冷却液流经外循环管路的示意性框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冷却液流经内循环管路的示意性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储液罐;2、水泵;21、水泵进水口;22、水泵出水口;23、水泵泵壳;24、水泵进水管;3、引水罐;4、引水接头;41、第一引水口;42;第二引水口;5、连接接头;100、出液管路;101、冷却液出口;102、第一水管;200、冷却液回收管路;201、冷却液进口;202、第二水管;203、换热器;204、第三水管;205、第四水管;6、引水管;7、冷却风扇;300、外部待冷却设备;Min、液位最低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液罐(1)、水泵(2)、出液管路(100)和冷却液回收管路(200),在所述出液管路(100)和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200)之间连接外部待冷却设备(300),形成闭合的循环管路,且所述水泵(2)包括水泵进水口(21)和水泵出水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冷却系统还包括:/n引水罐(3),其底部与所述水泵出水口(22)连通,其顶部设有与所述引水罐(3)内部连通的第一引水口(41)和第二引水口(42);/n其中,所述第一引水口(41)与所述出液管路(100)连通,以使所述储液罐(1)、所述水泵(2)、所述引水罐(3)、所述出液管路(100)、所述外部待冷却设备(300)和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200)形成外循环管路;/n所述第二引水口(42)连通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200),以使所述储液罐(1)、所述水泵(2)、所述引水罐(3)、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200)形成内循环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液罐(1)、水泵(2)、出液管路(100)和冷却液回收管路(200),在所述出液管路(100)和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200)之间连接外部待冷却设备(300),形成闭合的循环管路,且所述水泵(2)包括水泵进水口(21)和水泵出水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冷却系统还包括:
引水罐(3),其底部与所述水泵出水口(22)连通,其顶部设有与所述引水罐(3)内部连通的第一引水口(41)和第二引水口(42);
其中,所述第一引水口(41)与所述出液管路(100)连通,以使所述储液罐(1)、所述水泵(2)、所述引水罐(3)、所述出液管路(100)、所述外部待冷却设备(300)和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200)形成外循环管路;
所述第二引水口(42)连通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200),以使所述储液罐(1)、所述水泵(2)、所述引水罐(3)、所述冷却液回收管路(200)形成内循环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水口(4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引水口(42)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水口(41)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引水口(42)的内径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水接头(4),其一端连接所述引水罐(3)的顶部,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引水口(41)和所述第二引水口(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昭邓传禹董红光张辅联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