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安庆专利>正文

一种转子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198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发动机,包括两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和隔板,所述两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对称地布置在隔板两侧,所述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包括转子转筒机构和气缸组件,所述转子转筒机构设置在气缸组件内,所述转子转筒机构包括转子组件和转筒组件,所述转子组件由至少三个叶片铰接在一起且叶片由转筒组件中伸出并端部均贴合在气缸组件的内壁面上,所述至少三个叶片在气缸组件内相互制约,所述转子组件在转筒组件内处于自由浮动状态,所述转子组件在转动过程中与气缸组件始终保持同心,所述转筒组件偏心的设置在气缸组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增加整机尺寸的情况下,使其具有较大工作容积,而且缸体内气体密封可靠性更高且机械结构更加精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发动机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转子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转子发动机的叶片转子装置中,通常采用将叶片设置在主轴上,如中国专利CN87102280A公开的双偏心内轴式旋转活塞式机械,它由与主轴同心的圆形气缸和一个偏心驱动盘、一个偏心转子套、一个主旋转活塞、一个或多个副旋转活塞以及连杆、气缸盖等零件组成。在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则是将主旋塞用花键孔与主轴上的花键轴连接,而副旋塞套在主轴中央,其中主旋塞和副旋塞相当于叶片结构,由于叶片在主轴上不能固定连接,造成主轴输入扭力不能很好的传递到叶片上或叶片的扭力不能很好的传递到主轴上,而且因主轴的力直接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要承受很大的扭力,并且主轴直径较大,造成转筒的内外直径也相应放大,而转筒的直径与叶片转子的直径之差决定了吸气或做功的工作容积,从而使有效工作容积变小,如果要想提高装置的工作容积,则只能通过增加缸体尺寸来实现。中国专利CN109139120A公开了一种转轮叶片同步回旋机构,包括定子、转子与叶片啮合控制装置,定子上固定安装有左圆滑块,左圆滑块上开有左轴孔,传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和隔板(6),所述两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对称地布置在隔板(6)两侧,所述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包括转子转筒机构(2)和气缸组件(1),所述转子转筒机构(2)设置在气缸组件(1)内,所述转子转筒机构(2)包括转子组件(3)和转筒组件(4),所述转子组件(3)由至少三个叶片(3.1)铰接在一起且叶片(3.1)由转筒组件(4)中伸出并端部均贴合在气缸组件(1)的内壁面上,所述至少三个叶片(3.1)在气缸组件(1)内相互制约,所述转子组件(3)在转筒组件(4)内处于自由浮动状态,所述转子组件(3)在转动过程中与气缸组件(1)始终保持同心,所述转筒组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和隔板(6),所述两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对称地布置在隔板(6)两侧,所述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包括转子转筒机构(2)和气缸组件(1),所述转子转筒机构(2)设置在气缸组件(1)内,所述转子转筒机构(2)包括转子组件(3)和转筒组件(4),所述转子组件(3)由至少三个叶片(3.1)铰接在一起且叶片(3.1)由转筒组件(4)中伸出并端部均贴合在气缸组件(1)的内壁面上,所述至少三个叶片(3.1)在气缸组件(1)内相互制约,所述转子组件(3)在转筒组件(4)内处于自由浮动状态,所述转子组件(3)在转动过程中与气缸组件(1)始终保持同心,所述转筒组件(4)偏心的设置在气缸组件(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一侧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用于吸气、压缩,其另一侧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用于做功、排气,在所述隔板(6)内设置有燃烧室(7),所述燃烧室(7)通过开在隔板(6)上的隔板气路(8)以及设置在转筒组件(4)上的转筒气路(9)与隔板(6)两侧自由叶片转子装置各自的压气腔和做功腔关联,在转子转筒机构(2)转动过程中,所述转筒气路(9)与隔板气路(8)交替错位或对位,实现开通或关闭气路,完成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循环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烧室(7)上设置有能调节其燃烧容积的调节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组件(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主轴(4.4),所述主轴(4.4)未贯穿转筒组件(4),所述主轴(4.4)的动力输入或输出作用在转筒组件(4)上,所述转子组件(3)可在转筒组件(4)内自由摆动,并随转筒组件(4)同步转动,所述两组自由叶片转子装置中的转筒组件(4)上对应侧的主轴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3)置于转筒组件(4)中,所述至少三个叶片(3.1)的铰接点同心,所述叶片(3.1)彼此间的夹角可调,所述至少三个叶片(3.1)分别由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安庆郑安刚
申请(专利权)人:郑安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