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519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汽车,该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一号温度传感器、电子节温器、一号相变蓄能器、一号三通电磁阀、二号三通电磁阀、流量控制阀、二号温度传感器、散热器、二号相变蓄能器、暖芯体、控制单元、水泵及油冷器;所述发动机内设置有冷却水套,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的冷却液温度,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水口处的冷却液温度。该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不仅能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下回收发动机冷却液散发的部分余热,还能在发动机处于熄火热浸置下回收后冷却余热,更利于冷却,能够利用余热进行暖机、除霜除雾及车厢预热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余热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相关研究表明,汽车发动机转变为有效功的热当量占燃料燃烧发热量的30%左右,其它的大部分能量则通过发动机的冷却水散热和高温尾气排热,这些余热基本上被白白浪费掉。随着能源供应日益紧张,汽车节能减排问题备受关注,发动机余热利用是必然趋势。目前,发动机余热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是应对当今能源危机最为有效的途径。由于汽车余热的现采现用,易出现热能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矛盾,从而引出余热储存问题。相变蓄能是能量存储技术中最具良好前景的一项节能技术,它利用相变蓄热材料如六水氯化钙、石蜡、八水氢氧化钡等在凝固/熔化、凝结/气化以及其他形式的相变过程中,伴有较大能量的吸收或释放的原理,进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传统的发动机冷却液相变余热吸收工况单一,主要是吸收在发动机正常工作下小循环流路上的热量,却没有考虑吸收发动机熄火高温热浸置工况下这部分热量,由于发动机停机后,机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去,需要利用高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一号温度传感器、电子节温器、一号相变蓄能器、一号三通电磁阀、二号三通电磁阀、流量控制阀、二号温度传感器、散热器、二号相变蓄能器、暖芯体、控制单元、水泵及油冷器;所述发动机内设置有冷却水套,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的冷却液温度,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水口处的冷却液温度;/n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缆分别与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电子节温器、一号三通电磁阀、二号三通电磁阀、流量控制阀、二号温度传感器、散热器及水泵连接;/n所述一号相变蓄能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子节温器的第一出水口,所述一号相变蓄能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一号温度传感器、电子节温器、一号相变蓄能器、一号三通电磁阀、二号三通电磁阀、流量控制阀、二号温度传感器、散热器、二号相变蓄能器、暖芯体、控制单元、水泵及油冷器;所述发动机内设置有冷却水套,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的冷却液温度,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水口处的冷却液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缆分别与所述一号温度传感器、电子节温器、一号三通电磁阀、二号三通电磁阀、流量控制阀、二号温度传感器、散热器及水泵连接;
所述一号相变蓄能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电子节温器的第一出水口,所述一号相变蓄能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二号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口,所述二号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的进水口,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二号相变蓄能器的进水口,所述二号相变蓄能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暖芯体的进水口;所述二号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的第一端口,所述一号三通电磁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油冷器的进水口;所述电子节温器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暖芯体的出水口、一号三通电磁阀的第三端口及油冷器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萍朱福堂王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