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可同步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不平衡量快速识别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515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同步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不平衡量快速识别方法。方法:1)在内外转子装上基准信号传感器,在外转子装上测振传感器;2)在内外转子任意周向加上标记线,并在周向标记角度,并使内外转子0°线重合;3)改变差速器内过渡法兰的连接方式,使同步转动;4)通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求得合不平衡量*;5)停机,将内外转子错开α↓[0]角度后,再使其同步转动,通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求得*’↓[左];6)求得左校正面M↓[左内]、α、M↓[左外]、β;7)同理求得右校正面各自不平衡量;8)在左、右校正面的不平衡量的对面装上求得的不衡量,整机平衡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内转子无法取基准信号的难题,避免需要试加重的弊端,大幅减少了平衡时间,提高了平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动件的动平衡技术。具体的说,它涉及双转子系统的动平衡双转子系统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一直受到不平衡引起的拍振困扰,严重影 响机组的使用寿命和周围工作环境。双转子在生产过程中,只在动平衡机上对 内转子、外转子分别进行单体工艺平衡,完成整机装配后,因缺少相应的平衡 设备不再做整机平衡。由于双转子是特殊的内、外转子套筒结构,很难保证装 配精度,在实际支承条件下明显下降。另外运行过程中转子的磨损和变形也会 产生新的不平衡。如何解决该类双转子系统的不平衡振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如下步骤1) 分别在内外转子装上基准信号传感器,在外转子装上测振传感器;2) 在内外转子任意周向位置各自加上一条标记线,并在周向标记角度,并使 内外转子0。线重合;3) 脱开差速器,改变差速器内过渡法兰的连接方式,使内外转子同步转动;4) 通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采用影响系数法,求得合不平衡量^;5) 停机,将内外转子错开"。角度后,再使其同步转动,采用影响系数法,通 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求得M左,且M左^F左外+F左内;6) 采用以下方程求得左校正面M加、"、M左外、/ ;A/a::M左外+JI/左内M左^M左外+Af'左内Af左外ilf左外e'"M左:内二7l/左内e'^仏:内-M左内e—。)其中M站为左校正面内转子的不平衡量,M左rt为左校正面外转子的不平衡 量,《、 -为相位角;7) 采用上述方法求得右校正面内外转子的各自不平衡量;8) 分别在内外转子左、右校正面的不平衡量的对面装上上述求得的不衡量,则整机平衡完成。所述的改变差速器内过渡法兰的连接方式,使内外转子同步转动在同步 小差速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差速很小情况下,当差速器脱钩时,通过差速器 外的销子,实现内、外转子在任意初始错位角度下的同步转动。所述的通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采用影响系数法,求得合不平衡量P方 法为设转子的左校正面和右校正面上分别存在不平衡量^^和M^ ,其大小分别1) 在额定转速下,分别测得由原始不平衡量和造成的轴承左端A和右端B 的不平衡振动为I,和X"2) 在左校正面I加试重/^,在左轴承处和右轴承处分别测得不平衡振动为 义,,.和^,。令^和Z2,为左校正面试加重^后所引起的左、右轴承座振动的变 化,令单位试重引起的振动变化为影响系数,即j 二 ^11 二 4 - S = Z21 二 Z见-Zg _L 附,m, , Lm,附£ ,3) 移去试加重m,,在右校正面II加试重 ,在左轴承A和右轴承B处分别 测得不平衡振动为X^和J^。同理为平面II上加试重^所引起的左、右轴承座 振动的变化,单位试重引起的振动变化为影响系数,即j —《2 一义i - AR _ X22 — Jf朋-& 力W — 一 'A _ 一4) 根据影响系数的物理含义,可以得出A =^r左+4M右 义fi=JB,Mt+JS。M亡解上式方程可得<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将同步运行的内、外转子等效成一个单转子系统,让系统 在两种错位方式下作同步转动,并对其进行整机平衡分别求取系统在不同错位 角下的等效合不平衡量,根据错位条件下等效合不平衡量与内、外转子实际不 平衡量之间的关系,识别出内、外转子的不平衡量,然后根据识别得到的内、 外转子的不平衡量,进行加重或去重,到达降低双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的目的。 该方法将对复杂的小差速双转子系统动平衡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单转子动平衡 问题。因此平衡时,只需要识别外转子轴承座处的振动,同时获得外转子的转 速信号作为平衡所需要的基准信号,通过在外转子上试加重,即可实现对该类 转子系统的整机动平衡。有效地解决了内转子无法取基准信号的难题,避免了 现有动平衡方法,为获得内基准,需要对转子系统进行改造,费时且会影响机 器性能的缺点。另外应用该法识别内、外转子不平衡量时,由于不需要对内转 子进行试加重,仅在识别成功后,根据识别结果在内转子左右校正面加重或去 重。避免了原方法需要试加重的弊端,大幅度减少了平衡时间,提高了平衡效 率。附图说明图1是内、外转子0。错位下转动示意图; 图2是内、外转子《。错位下转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包括如下步骤1) 分别在内外转子装上基准信号传感器,在外转子装上测振传感器;2) 在内外转子任意周向位置各自加上一条标记线,并在周向标记角度,并使 内外转子0°线重合;3) 脱开差速器,改变差速器内过渡法兰的连接方式,使内外转子同步转动;4) 通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采用影响系数法,求得合不平衡量m;5) 停机,将内外转子错开"。角度后,再使其同步转动,采用影响系数法, 通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求得^'左,且m'左-IT左外+^左内;6采用以下方程求得左校正面m左rt、 《、 m左外、A/〃二M左外+M左内M左二M左外+Af'左内 M左外-M左外e'" A/々:内二M"左内e'" ^'左内二M左内e'("他')其中M左rt为左校正面内转子的不平衡量,M左rt为左校正面外转子的不平衡 量,《、 -为相位角;7)采用上述方法求得右校正面内外转子的各自不平衡量;8)分别在内外转子左、右校正面的不平衡量的对面装上上述求得的不衡量, 则整机平衡完成。所述的改变差速器内过渡法兰的连接方式,使内外转子同步转动在同步 小差速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差速很小情况下,当差速器脱钩时,通过差速器 外的销子,实现内、外转子在任意初始错位角度下的同步转动。所述的通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采用影响系数法,求得合不平衡量^方 法为设转子的左校正面和右校正面上分别存在不平衡量Ms和Mg ,其大小分别1) 在额定转速下,分别测得由原始不平衡量和造成的轴承左端A和右端B的不平衡振动为x,和;^;2) 在左校正面I加试重^,在左轴承处和右轴承处分别测得不平衡振动为A,和&。令A和A为左校正面试加重 后所引起的左、右轴承座振动的变 化,令单位试重引起的振动变化为影响系数,即^ = Al = ^4l - Ag 二 Al 二 Al — A .3) 移去试加重气,在右校正面II加试重^,在左轴承A和右轴承B处分别测得不平衡振动为x^和^^。同理为平面n上加试重^所引起的左、右轴承座振动的变化,单位试重引起的振动变化为影响系数,即<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4)根据影响系数的物理含义,可以得出 爿丄^左+^ ^右解上式方程可得<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可同歩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不平衡量快速识别方法具体实验方案对原有的可同步双转子系统实验模型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双转子实验系统, 内、外转子转速可调,且最高转速可以工作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上。即可以通过 调整转速,模拟系统在刚性和挠性转子情况;内、外转子可以在不同转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同步双转子系统内外转子不平衡量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在内外转子装上基准信号传感器,在外转子装上测振传感器;2)在内外转子任意周向位置各自加上一条标记线,并在周向标记角度,并使内外转子0°线重合; 3)脱开差速器,改变差速器内过渡法兰的连接方式,使内外转子同步转动;4)通过在外转子上两次试加重,采用影响系数法,求得合不平衡量*;5)停机,将内外转子错开α↓[0]角度后,再使其同步转动,采用影响系数法,通过在外转 子上两次试加重求得*’↓[左],且*’↓[左]=*’↓[左外]+*’↓[左内];6)采用以下方程求得左校正面M↓[左内]、α、M↓[左外]、β;*↓[左]=*↓[左外]+*↓[左内]*′↓[左]=*↓[左外]+*′↓ [左内]*↓[左外]=M↓[左外]e↑[iβ]*↓[左内]=M↓[左内]e↑[iα]*′↓[左内]=M↓[左内]e↑[i(α+α0)]其中M↓[左内]为左校正面内转子的不平衡量,M↓[左内]为左校正面外转子的 不平衡量,α、β为相位角;7)采用上述方法求得右校正面内外转子的各自不平衡量;8)分别在内外转子左、右校正面的不平衡量的对面装上上述求得的不衡量,则整机平衡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新钟越波李锡林贺世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