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砖气动拾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71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大砖气动拾砖器,包括铰接于墙体上的三角支架、绳索、卷线筒、卷线筒电机,所述绳索一端连接于卷线筒,另一端设有用于拾取耐火砖的夹砖器,包括提升轴和设于提升轴两侧的一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两相铰接于第一销轴的拐臂Ⅰ和拐臂Ⅱ以及连杆Ⅰ和连杆Ⅱ,所述连杆Ⅰ和连杆Ⅱ铰接处设有用于限制连杆Ⅰ和连杆Ⅱ之间夹角的棘轮组件,所述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均设有用于夹持耐火砖的偏心元件,所述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上的偏心轮成对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夹持臂作圆周运动后对耐火砖夹持的方式,增大了有效接触面积,减少了接触夹持时的应力,有利于消除对耐火砖表面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大砖气动拾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拾砖器,具体涉及一种超大砖气动拾砖器。
技术介绍
耐火砖是一种主要用于砌筑高炉、热风炉、电炉炉顶、鼓风炉、反射炉、回转窑内衬的耐材。其制备过程中是人工将粉料置于液压成型机的模具中挤压成型,其密度大,重量较重,尤其是对超大耐火砖更是称重,一般需要2人工将其从液压成型机上卸下,费时费力。为此现有夹砖机尽心辅助上述操作,但由于刚刚压制成型的耐火砖没有烘干,仅仅将粉料粘合压制成型,此时表面强度低,现有夹砖机仅仅有四个点接触,该接触点受力面小应力大容易对表面损伤大。同时,多以夹持臂绕一点转动,夹持臂作的是绕该转动点的圆弧运动,导致夹持臂上端对耐火砖的表白形成无效夹持,加剧了接触面积小的问题,更容易导致表面损伤。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大砖气动拾砖器,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超大砖气动拾砖器,包括铰接于墙体上的三角支架、绳索、卷线筒、卷线筒电机,所述绳索一端连接于卷线筒,另一端设有用于拾取耐火砖的夹砖器,所述的夹砖器成对称结构,包括提升轴和设于提升轴两侧的一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两相互交叉且铰接于第一销轴的拐臂Ⅰ和拐臂Ⅱ以及一端交接于提升轴的连杆Ⅰ和连杆Ⅱ,所述连杆Ⅰ和连杆Ⅱ的另一端以及拐臂Ⅰ和拐臂Ⅱ的上端铰接于第二销轴;所述连杆Ⅰ和连杆Ⅱ铰接处设有用于限制连杆Ⅰ和连杆Ⅱ之间夹角的棘轮组件,所述臂Ⅰ和拐臂Ⅱ的下端分别设有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所述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均设有用于夹持耐火砖的偏心元件,所述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上的偏心轮成对使用。进一步,所述棘轮组件包括固设与提升轴上的T型支架,套装于提升轴端部的套筒和套筒固定连接的叉体以及设于T型支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自由端用连接杆连接于套筒,所述棘轮组件还包括分别固设于设有连杆Ⅰ和连杆Ⅱ铰接处且与所述叉体配合使用的槽套。进一步,所述偏心元件为偏心轮,所述偏心轮间隔设置多组。进一步,所述多组偏心轮中至少有2组不同直径偏心轮。进一步,所述偏心轮外圆设有硬质橡胶层。进一步,所述偏心元件为偏心筒,两偏心筒Ⅰ和偏心筒Ⅱ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进一步,所述偏心筒外圆设有硬质橡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与耐火砖接触的元件是偏心元件,两者接触面积相对于现有的夹持臂而言面积显著增大,减少了接触夹持时的应力,有利于消除对耐火砖表面的损坏。本技术改变了现有夹持臂作圆周运动后对耐火砖夹持的方式,增大了所述偏心元件与耐火砖的有效接触面积,同样减少了接触夹持时的应力,有利于消除对耐火砖表面的损坏。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结合下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的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棘轮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超大砖气动拾砖器,包括铰接于墙体上的三角支架1、绳索2、卷线筒、卷线筒电机,所述绳索一端连接于卷线筒,另一端设有用于拾取耐火砖的夹砖器,所述的夹砖器成对称结构,包括提升轴3和设于提升轴3两侧的一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第一销轴4、第二销轴5、两相互交叉且铰接于第一销轴4的拐臂Ⅰ6和拐臂Ⅱ7以及一端交接于提升轴3的连杆Ⅰ8和连杆Ⅱ9,所述连杆Ⅰ8和连杆Ⅱ9的另一端以及拐臂Ⅰ6和拐臂Ⅱ7的上端铰接于第二销轴5;所述连杆Ⅰ8和连杆Ⅱ9铰接处设有用于限制连杆Ⅰ8和连杆Ⅱ9之间夹角的棘轮组件10,所述臂Ⅰ和拐臂Ⅱ7的下端分别设有支撑轴Ⅰ11和支撑轴Ⅱ12,所述支撑轴Ⅰ11和支撑轴Ⅱ12均设有用于夹持耐火砖的偏心元件,所述支撑轴Ⅰ11和支撑轴Ⅱ12上的偏心元件成对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卷线筒、卷线筒电机设置在箱体115内,防止伤人。使用时,所述10将活动支架锁死避免拐臂Ⅰ6和拐臂Ⅱ7产生圆周运动,此时拐臂Ⅰ6和拐臂Ⅱ7的开口大小确定,夹持力完全取决于成对使用偏心元件。将偏心元件即下述的偏心轮13或偏心筒14按照箭头所示的方向向外翻转,此时拐臂Ⅰ6和拐臂Ⅱ7上偏心元件靠近支撑点的一侧向下,此时活动支架靠近耐火砖,并将其置于两组拐臂Ⅰ6和拐臂Ⅱ7上两偏心元件之间。之后,将偏心元件按照箭头方向的相反方向使偏心元件外圆表面与耐火砖接触且在自重的作用下与耐火砖贴合产生挤压力,然后绳索2提升活动支架向动,挤压力下偏心元件外圆表面与耐火砖之间产生的磨损力,磨损力使得偏心元件相向运动加剧即挤压力、摩擦力增大,最终克服耐火砖重力,完成起吊工作。当到达指定地点时,将放下耐火砖,此时耐火砖被地面或耐火砖码垛承接,使得偏心元件相向运动趋势减小基本消失,此时将偏心元件再按照箭头方向转动即可。可见该夹持力是由拐臂Ⅰ6和拐臂Ⅱ7上的偏心元件产生的,不依赖现有技术中夹持臂圆周运动所产生,不产生夹持臂底端转动弧长大而先与耐火砖接触导致夹持臂中部与耐火砖接触面积小的情况,克服了有效接触面积小的问。而本技术所述偏心元件与耐火砖接触面均匀一致,有效接触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显著增大,有利降低或避免耐火砖表面损伤。实施例一:如图1-2和图5所示:所述偏心元件为偏心轮13,所述偏心轮13间隔设置多组。设置偏心轮13间隔的安装多个,使得偏心轮13与耐火砖表面接触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有效接触面积,降低耐火砖局部接触应力,防止耐火砖表面损伤,进一步的,为了保护更好的耐火砖表面,可知所述偏心轮13外圆包裹硬质橡胶层(图中未标示)。优先的,所述多组偏心轮13中至少有2组不同直径偏心轮13。当耐火砖尺寸规格较小范围内变动时,选择相应直径偏心轮13投入工作,将用不到的偏心轮13向外翻转,增大本技术实用的广泛。实施例二:如图3-4和图5所示:所述偏心元件为偏心筒14,两偏心筒14Ⅰ和偏心筒14Ⅱ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轴Ⅰ11和支撑轴Ⅱ12。其工作原理与偏心轮13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同理的,所述偏心筒14外圆也包裹硬质橡胶层。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不能只能对固定尺寸规格的耐火砖进行作业,但相比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又进一步的增大了有效接触面积。上述两种方案中所用棘轮组件10,均可以采用如下设计:所述棘轮组件10包括固设于提升轴3上的T型支架101,套装于提升轴3端部的套筒102和套筒102固定连接的叉体103以及设于T型支架101上的气缸104,所述气缸104的自由端用连接杆106连接于套筒102,所述棘轮组件10还包括分别固设于设有连杆Ⅰ8和连杆Ⅱ9铰接处且与所述叉体103配合使用的槽套105。所述气缸104驱动套筒102,使得叉体103与槽套105结合和分离,以调整连杆Ⅰ8和连杆Ⅱ9的夹角,即改变拐臂Ⅰ6和拐臂Ⅱ7的开度,以适应超大耐火砖的尺寸。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砖气动拾砖器,包括铰接于墙体上的三角支架、绳索、卷线筒、卷线筒电机,所述绳索一端连接于卷线筒,另一端设有用于拾取耐火砖的夹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砖器成对称结构,包括提升轴和设于提升轴两侧的一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两相互交叉且铰接于第一销轴的拐臂Ⅰ和拐臂Ⅱ以及一端交接于提升轴的连杆Ⅰ和连杆Ⅱ,所述连杆Ⅰ和连杆Ⅱ的另一端以及拐臂Ⅰ和拐臂Ⅱ的上端铰接于第二销轴;所述连杆Ⅰ和连杆Ⅱ铰接处设有用于限制连杆Ⅰ和连杆Ⅱ之间夹角的棘轮组件,所述臂Ⅰ和拐臂Ⅱ的下端分别设有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所述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均设有用于夹持耐火砖的偏心元件,所述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上的偏心轮成对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砖气动拾砖器,包括铰接于墙体上的三角支架、绳索、卷线筒、卷线筒电机,所述绳索一端连接于卷线筒,另一端设有用于拾取耐火砖的夹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砖器成对称结构,包括提升轴和设于提升轴两侧的一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两相互交叉且铰接于第一销轴的拐臂Ⅰ和拐臂Ⅱ以及一端交接于提升轴的连杆Ⅰ和连杆Ⅱ,所述连杆Ⅰ和连杆Ⅱ的另一端以及拐臂Ⅰ和拐臂Ⅱ的上端铰接于第二销轴;所述连杆Ⅰ和连杆Ⅱ铰接处设有用于限制连杆Ⅰ和连杆Ⅱ之间夹角的棘轮组件,所述臂Ⅰ和拐臂Ⅱ的下端分别设有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所述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均设有用于夹持耐火砖的偏心元件,所述支撑轴Ⅰ和支撑轴Ⅱ上的偏心轮成对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砖气动拾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组件包括固设与提升轴上的T型支架,套装于提升轴端部的套筒和套筒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长李书峰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奥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