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16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2
提供一种能够将镀敷材料的使用量保持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端子以及设置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端子(30)是轧制金属板制的,两个臂部(31、32)中的一臂部(31)在前后方向上与另一臂部(32)重叠的范围内形成有能够通过位于另一臂部(32)一侧的轧制面与对方连接体接触的接触部(31A),另一臂部(32)在沿端子宽度方向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与一臂部(31)的接触部(31A)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支承部(32C),该支承部(32C)通过位于一臂部(31)一侧的轧制面对与接触部(31A)接触的对方连接体进行支承,另一臂部(32)的支承部(32C)形成为沿该支承部(32C)的板厚方向观察时具有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接触部(31A)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供对方连接体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端子以及具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并且在与该安装面平行的前后方向上供作为对方连接体的扁平型导体(FPC)插拔。该电连接器具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与扁平型导体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端子以及对上述多个端子进行保持的外壳。多个端子设置有两种,上述两种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构成为彼此不同的形状且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排列。任意一种端子均通过将带状的金属板构件沿板厚方向弯曲的方式制成,并且将连接器宽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作为端子宽度方向。第一端子具有上臂部和下臂部以及连结部,该第一端子允许扁平型导体进入后方敞开的两臂部(上臂部和下臂部)间,其中,上臂部和下臂部在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成直角的上下方向(连接器厚度方向)上相向并且彼此并行地向后方延伸,连结部将两臂部的前端彼此连结。上述上臂部比下臂部短,在该上臂部的后端部形成有朝向下臂部而向下方突出的用于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接触部。该接触部将与下臂部面对面的轧制面(下表面)设为接触面,通过该接触面从上方与扁平型导体具有弹性地接触。上述下臂部在前后方向上与接触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从下方对与上述接触部接触的扁平型导体进行支承的支承部。该支承部设置于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以及端子宽度方向上与上臂部的整个接触部重叠的范围。另一方面,第二端子的整体形状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曲柄状,并且具有从上方与扁平型导体接触的臂部,但不具有从下方对该扁平型导体进行支承的臂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272660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于端子而言,为了获得良好的电导通状态,大多利用导电性高的镀敷材料对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面实施镀敷处理。此时,对于镀敷处理,大多使用例如金等高价的材料。因此,为了抑制端子、进一步说是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较为理想的是,对端子实施镀敷的范围仅限于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面,避免镀敷到达接触面以外的部分,从而将镀敷材料的使用量保持在最小限度。假定,在专利文献1中,当欲对形成于第一端子的上臂部的接触部的接触面(下表面)实施镀敷时,如上所述那样,由于该第一端子的下臂部的支承部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以及端子宽度方向上与上臂部的整个接触部重叠,因此,下臂部将构成阻碍,极难从下方向接触部的接触面喷涂镀敷材料而进行涂敷。因此,为了对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面实施镀敷,通常而言,需要使第一端子整体浸渍于镀敷槽。如此一来,若对第一端子整体实施镀敷,那么,也要将镀敷材料用于原本不需要镀敷的部分即接触面以外的部分,相应地,端子、进一步说是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增加。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子以及设置有该端子的电连接器,在对具有彼此并行的两个臂部的端子进行镀敷处理时,即使在形成于该端子的一臂部的接触部在两个臂部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另一臂部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另一臂部不构成阻碍的情况下仅对上述接触部实施镀敷,从而能够将镀敷材料的使用量保持在所需的最低限度。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下述第一专利技术的端子以及第二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解决。<第一专利技术>第一专利技术的端子设置于电连接器,对方连接体朝前方插入电连接器而与该电连接器连接。在上述端子的基础上,第一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轧制金属板制的,所述端子构成为将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对方连接体的宽度方向作为端子宽度方向的、将带状金属板构件向该带状金属板构件的板厚方向弯曲而成的形状,所述端子具有彼此并行地向后方延伸的两个臂部以及将该两个臂部的前端连结的连结部,所述端子允许对方连接体从后方进入两个臂部间,所述两个臂部中的一臂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另一臂部重叠的范围内形成有能够通过位于所述另一臂部一侧的轧制面与对方连接体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另一臂部在沿所述端子宽度方向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一臂部的所述接触部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通过位于所述一臂部一侧的轧制面对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对方连接体进行支承,所述另一臂部的支承部形成为沿该支承部的板厚方向观察时具有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在第一专利技术的端子中,另一臂部的支承部形成为沿该支承部的板厚方向即沿上述两臂部彼此的相向方向观察时具有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通过上述结构,在上述板厚方向上从另一臂部侧向一臂部的接触部的接触面例如喷涂镀敷材料,从而能够将供该镀敷材料涂覆的范围保持在接触部的接触面及其附近。其结果是,能够将镀敷材料的使用量保持在所需的最低限度。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另一臂部的支承部也可形成为该支承部的端子宽度大于该另一臂部的其他部分的端子宽度。如上所述那样使所述支承部形成得较宽,从而使得支承部自身的强度提高。因此,即使所述支承部形成为具有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该支承部也能够通过其整体充分地克服对方连接体受到的来自一臂部的接触部的力即朝向另一臂部侧的力,从而能够对对方连接体进行支承。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另一臂部的支承部也可在该支承部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缘部形成有缺口部,利用该缺口部的范围,形成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此外,所述另一臂部的支承部也可形成有在该支承部的板厚方向上贯穿的孔部,利用该孔部的范围,形成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此外,还可以是,所述另一臂部的支承部在端子宽度方向上形成于从该另一臂部的其他部分偏离的位置,从而形成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第二专利技术>第二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端子。如此一来,通过将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端子设置于电连接器,从而在该电连接器中,能够将对端子实施镀敷处理的范围保持在接触部的接触面及其附近。其结果是,能够将镀敷材料的使用量保持在所需的最低限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方连接体”是指与电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体,例如,能够列举的有插入上述电连接器的FPC等扁平型导体以及与上述电连接器嵌合并连接的对方电连接器等。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如上所述的那样,在端子中,由于另一臂部的支承部形成为当沿该支承部的板厚方向观察时具有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因此,通过上述不重叠的范围,在上述板厚方向上从另一臂部侧向一臂部的接触部涂敷镀敷材料,从而能够将实施镀敷处理的范围保持在接触部的接触面及其附近。通过将镀敷材料的使用量保持在所需的最低限度,从而能够抑制端子、进一步说是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将一根第一端子、一根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所述端子设置于电连接器,对方连接体朝前方插入电连接器而与该电连接器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端子是轧制金属板制的,所述端子构成为将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对方连接体的宽度方向作为端子宽度方向的、将带状金属板构件向该带状金属板构件的板厚方向弯曲而成的形状,所述端子具有彼此并行地向后方延伸的两个臂部以及将该两个臂部的前端连结的连结部,所述端子允许对方连接体从后方进入两个臂部间,/n所述两个臂部中的一臂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另一臂部重叠的范围内形成有能够通过位于所述另一臂部一侧的轧制面与对方连接体接触的接触部,/n所述另一臂部在沿所述端子宽度方向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一臂部的所述接触部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通过位于所述一臂部一侧的轧制面对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对方连接体进行支承,/n所述另一臂部的支承部形成为沿该支承部的板厚方向观察时具有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7 JP 2019-0412361.一种端子,所述端子设置于电连接器,对方连接体朝前方插入电连接器而与该电连接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是轧制金属板制的,所述端子构成为将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对方连接体的宽度方向作为端子宽度方向的、将带状金属板构件向该带状金属板构件的板厚方向弯曲而成的形状,所述端子具有彼此并行地向后方延伸的两个臂部以及将该两个臂部的前端连结的连结部,所述端子允许对方连接体从后方进入两个臂部间,
所述两个臂部中的一臂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另一臂部重叠的范围内形成有能够通过位于所述另一臂部一侧的轧制面与对方连接体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另一臂部在沿所述端子宽度方向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一臂部的所述接触部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通过位于所述一臂部一侧的轧制面对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对方连接体进行支承,
所述另一臂部的支承部形成为沿该支承部的板厚方向观察时具有在端子宽度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的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泽翔一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