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型夹簧及继电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77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型夹簧及继电器插座,所述回型夹簧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引出部,夹持部包括第一簧片夹板、第二簧片夹板,第一簧片夹板与第二簧片夹板对应配合;连接部呈回型,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第四支板,第一支板与第三支板相对,第二支板与第四支板相对;第一簧片夹板根部与第一支板相连,第二簧片夹板根部与第三支板相连;引出部与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或第三支板或第四支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部呈回型,一方面能够避免引脚插入夹簧时夹簧出现单边张开的现象,从而提高夹簧的防变形能力,使夹簧与引脚接触可靠;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载流能力和增加夹簧的散热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型夹簧及继电器插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簧,特别是涉及一种回型夹簧及继电器插座。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插座,例如继电器插座,是通过其底座中设置的夹簧将插入的引脚夹住而实现电连接。夹簧一般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引出部,夹持部和引出部分别设置于连接部,且连接部一般呈U字形,夹持部包括两簧片夹板,该两簧片夹板设置在连接部相对的两边。这种夹簧存在以下不足:在引脚插入夹簧的两簧片夹板之间时,夹簧的连接部经常出现单边张开的现象,导致夹簧与引脚接触不可靠。此外,这种夹簧的载流截面积较小,导致所能通过的电流低,不能应用于高负载要求的产品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变形和提高载流能力的回型夹簧及继电器插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型夹簧,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引出部,夹持部包括第一簧片夹板、第二簧片夹板,第一簧片夹板与第二簧片夹板对应配合;连接部呈回型,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第四支板,第一支板与第三支板相对,第二支板与第四支板相对;第一簧片夹板根部与第一支板相连,第二簧片夹板根部与第三支板相连;引出部与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或第三支板或第四支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引出部与所述第一支板底端相连,所述连接部、夹持部、引出部由同一簧片形成,所述第三支板包括左右两部分,该两部分之间具有狭缝。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簧片夹板包括左右两夹片,该两夹片根部分别与第三支板的左右两部分一一相连;所述第一簧片夹板设有缺口,将该缺口所在的部位分成左右两部分,该两部分与所述第二簧片夹板的左右两夹片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板设有第一加强筋,该第一加强筋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板靠近第二支板的部分;所述第四支板设有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加强筋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板靠近第四支板的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板、第三支板的外侧面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加强筋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四支板、第三支板的外侧面中部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板的左右两部分的相对内端通过锡焊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引出部包括固定板和引出板,引出板通过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支板底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包括L型板和直板,L型板的竖直部分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板底端相连,直板一端与L型板的水平部分尾端相连,且直板与L型板的水平部分垂直,直板另一端顶部与所述引出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引出板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引出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通过向下折弯形成L型限位台。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继电器插座,包括底座、夹簧,夹簧装在底座中,夹簧采用如上述本技术所述的回型夹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连接部呈回型,能够避免引脚插入夹簧时夹簧出现单边张开的现象,从而提高夹簧的防变形能力,使夹簧与引脚接触可靠。同时,本技术的夹簧连接部呈回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U字形结构,可有效提高载流能力和增加夹簧的散热面积。2、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设置,使第三支板的左右两部分不易向外张开,从而进一步提高夹簧的防变形能力和夹持力。所述第三支板的左右两部分的相对内端通过锡焊连接,也能进一步提高夹簧的防变形能力和夹持力。3、固定板包括所述L型板和直板,能够在应用时对相应的部件提供让位。4、所述引出板设有安装孔,方便引出板与其所连接的结构件(例如导线或板条等)实现快速装拆,从而方便后续检修。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回型夹簧及继电器插座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夹簧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夹簧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夹簧的结构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回型夹簧,包括连接部1、夹持部2、引出部3,夹持部2用于夹持引脚,其包括第一簧片夹板21、第二簧片夹板22,第一簧片夹板21与第二簧片夹板22对应配合;连接部1呈回型,并包括第一支板11、第二支板12、第三支板13、第四支板14,第一支板11与第三支板13相对,第二支板12与第四支板14相对;第一簧片夹板21根部与第一支板11顶端相连,第二簧片夹板22根部与第三支板13顶端相连。引出部3用于与相应的结构件(例如导线或板条等)电连接,该引出部3与第一支板11底端相连,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引出部与第二支板或第三支板或第四支板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夹持部2、引出部3由同一簧片通过剪切、折弯形成,所述第三支板13包括左右两部分,该两部分之间具有狭缝131。所述第二簧片夹板22包括左右两夹片221,该两夹片221根部分别与第三支板13的左右两部分一一相连。所述第一簧片夹板21设有缺口211,该缺口211从第一簧片夹板21顶端中部向根部的方向延伸,将该缺口211所在的部位分成左右两部分,该两部分与所述第二簧片夹板22的左右两夹片221一一对应,如此,第一簧片夹板21和第二簧片夹板22分别与其所夹持的引脚形成双线性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的夹簧(为单线性接触连接)相比,显然,本技术的夹簧与引脚的接触更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板12外侧面设有第一加强筋121,该第一加强筋121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板13靠近第二支板12的部分;所述第四支板14外侧面设有第二加强筋141,该第二加强筋141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板13靠近第四支板14的部分。具体,所述第一加强筋121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板12、第三支板13的外侧面中部位置。同理,所述第二加强筋141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四支板14、第三支板13的外侧面中部位置。因此,所述第一加强筋121、第二加强筋141分别呈卧态的L字形。所述第一加强筋121、第二加强筋141具体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板的左右两部分的相对内端通过锡焊连接,从而确保第三支板的左右两部分不会向外张开变形,如此,所述连接部可以不用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出部3包括固定板31和引出板32,引出板32通过固定板31与所述第一支板11底端相连。所述固定板31包括L型板311和直板312,L型板311的竖直部分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板11底端相连,直板312一端与L型板311的水平部分尾端相连,且直板312与L型板311的水平部分垂直,直板312另一端顶部与所述引出板32相连。所述固定板31采用所述L型板311和直板312形成拐弯结构,能够在应用时对相应的部件提供让位。所述L型板311设有第三加强筋3111,该第三加强筋3111呈L字形,所述直板312设有第四加强筋3121,该第四加强筋3121沿直板312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出板32设有安装孔331,且所述引出板32远离所述固定板31的一端通过向下折弯形成L型限位台332。所述安装孔331用于采用螺栓配合螺母与相应的结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型夹簧,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引出部,夹持部包括第一簧片夹板、第二簧片夹板,第一簧片夹板与第二簧片夹板对应配合;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呈回型,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第四支板,第一支板与第三支板相对,第二支板与第四支板相对;第一簧片夹板根部与第一支板相连,第二簧片夹板根部与第三支板相连;引出部与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或第三支板或第四支板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回型夹簧,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引出部,夹持部包括第一簧片夹板、第二簧片夹板,第一簧片夹板与第二簧片夹板对应配合;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呈回型,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第四支板,第一支板与第三支板相对,第二支板与第四支板相对;第一簧片夹板根部与第一支板相连,第二簧片夹板根部与第三支板相连;引出部与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或第三支板或第四支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型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部与所述第一支板底端相连,所述连接部、夹持部、引出部由同一簧片形成,所述第三支板包括左右两部分,该两部分之间具有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型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簧片夹板包括左右两夹片,该两夹片根部分别与第三支板的左右两部分一一相连;所述第一簧片夹板设有缺口,将该缺口所在的部位分成左右两部分,该两部分与所述第二簧片夹板的左右两夹片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型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板设有第一加强筋,该第一加强筋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板靠近第二支板的部分;所述第四支板设有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加强筋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板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源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远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