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及继电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77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及继电器插座,所述结构件包括可导电的本体,该本体设有用于与导线电连接的卡接单元;所述卡接单元形成用于卡住同一根导线并供导线侧向压入的第一卡接口、第二卡接口,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大,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大,或者,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小,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卡接口和第二卡接口能够对导线实现双向限位,形成互锁,限制导线被拉动或被推动,使结构件与导线电连接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及继电器插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结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及继电器插座。
技术介绍
继电器插座中设有输入结构件和输出结构件,输入结构件的夹持部分用于夹持继电器的引出脚,输出结构件作为继电器插座的输出部分,用于与外部导线电连接;输入结构件和输出结构件之间电连接有导线。目前,继电器插座的输入结构件和/或输出结构件普遍采用卡接的方式与导线连接,连接时,导线从输入结构件/输出结构件设置的卡接口较宽的一端推入,并从卡接口较窄的一端伸出,同时被卡接口较窄的一端卡住。这种卡接口仅实现单向限位,使得导线在推入方向上不防松,因而其与导线的连接不够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及继电器插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包括可导电的本体,该本体设有用于与导线电连接的卡接单元;所述卡接单元形成用于卡住同一根导线并供导线侧向压入的第一卡接口、第二卡接口,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大,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大,或者,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小,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小。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单元包括沿所卡住的导线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第一悬臂和沿所卡住的导线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第二悬臂,至少两第一悬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接口,至少两第二悬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卡接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二悬臂一一对应,各第一悬臂与相应的第二悬臂之间分别连接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悬臂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悬臂相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口、第二卡接口为上下关系。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基板,所述卡接单元设置于该基板。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对簧片夹板。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还包括L字形端子板,该端子板的水平部分与所述基板连接在一起。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继电器插座,包括底座、输入结构件、输出结构件、导线,输入结构件、输出结构件分别装在底座中,导线两端分别与输入结构件、输出结构件电连接;输入结构件和/或输出结构件具有如上述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可靠的结构件的卡接单元,并通过其第一卡接口、第二卡接口卡住导线。进一步的,还包括弹簧片,该弹簧片设置于所述底座中,并与输出结构件配合,以将插入的外部导线压紧于所述输出结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卡接单元形成用于卡住同一根导线并供导线侧向压入的第一卡接口、第二卡接口,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大,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大,或者,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小,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小,使得本技术的第一卡接口和第二卡接口能够对导线实现双向限位,形成互锁,限制导线被拉动或被推动,从而使结构件牢牢卡住导线。此外,本技术的卡接单元利用两个卡接口(即第一卡接口和第二卡接口)卡住导线,与现有技术采用单卡接口的方式相比,本技术的卡接点成倍增加,使结构件与导线电连接更可靠。2、所述卡接单元优选包括所述至少两第一悬臂、至少两第二悬臂,采用分立的至少两第一悬臂形成所述第一卡接口,采用分立的至少两第二悬臂形成所述第二卡接口,不仅有利于节约材料成本,还有利于提高卡接效果,并使卡接单元的结构更为简单、易于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及继电器插座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结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结构件与导线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继电器插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继电器插座的输入结构件、输出结构件与导线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继电器插座的两个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继电器插座的外壳与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包括可导电的本体1,该本体1设有用于与导线电连接的卡接单元2,该卡接单元2形成用于卡住同一根导线并供导线侧向压入的第一卡接口21、第二卡接口22,第一卡接口21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21向第二卡接口22的方向渐大,第二卡接口22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22向第一卡接口21的方向渐大,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小,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小。第一卡接口21、第二卡接口22具体为上下关系,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卡接口、第二卡接口为左右关系或前后关系等。所述侧向是指与第一卡接口21/第二卡接口22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单元2包括沿所卡住的导线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第一悬臂23和沿所卡住的导线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第二悬臂24,至少两第一悬臂2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接口21,至少两第二悬臂24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卡接口22。具体,所述第一悬臂23和第二悬臂24的数量均为两个。由于第一卡接口21、第二卡接口22为上下关系,因而,两第一悬臂23、两第二悬臂24也为上下关系,且两第一悬臂23左右相对,两第二悬臂24左右相对,同时,两第一悬臂23之间形成的第一卡接口21类似倒置的V字形,两第二悬臂24之间形成的第二卡接口22类似V字形。第一卡接口21的口径即为两第一悬臂23的间距,第二卡接口22的口径即为两第二悬臂24的间距。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臂23与所述第二悬臂24一一对应,各第一悬臂23与相应的第二悬臂24之间分别连接(连接包括一体相连接或其它非一体相连的形式)有一连接部25,该连接部25后端连接(连接包括一体相连接或其它非一体相连的形式)于所述本体1。所述连接部25的设置,使各第一悬臂23与相应的第二悬臂24更便于与本体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包括竖向基板11,所述卡接单元2设置于该基板11:各第一悬臂23与相应的第二悬臂24之间的连接部25分别连接于基板11的左右两侧面,使各第一悬臂23、第二悬臂24位于前板前侧。具体,所述连接部25由基板11延伸出来,且与基板11成90°夹角,各第一悬臂23、第二悬臂24由相应的连接部25延伸出来,且与连接部25约成45°夹角。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还包括一对簧片夹板12,其设于所述基板11顶部。所述基板11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有一限位凸台111,两限位凸台111左右相对,并位于簧片夹板12和卡接单元2之间。...

【技术保护点】
1.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包括可导电的本体,该本体设有用于与导线电连接的卡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单元形成用于卡住同一根导线并供导线侧向压入的第一卡接口、第二卡接口,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大,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大,或者,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小,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包括可导电的本体,该本体设有用于与导线电连接的卡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单元形成用于卡住同一根导线并供导线侧向压入的第一卡接口、第二卡接口,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大,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大,或者,第一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一卡接口向第二卡接口的方向渐小,第二卡接口的口径从第二卡接口向第一卡接口的方向渐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单元包括沿所卡住的导线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第一悬臂和沿所卡住的导线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第二悬臂,至少两第一悬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接口,至少两第二悬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卡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二悬臂一一对应,各第一悬臂与相应的第二悬臂之间分别连接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可靠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悬臂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悬臂相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春芳苏源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远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