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410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以及连接该两电池片的焊带,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边缘相互交叠并形成交叠区域,所述焊带包括第一焊带及第二焊带,所述第一焊带的一端延伸穿过所述交叠区域并与所述第二焊带的一端搭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良电池片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分段式的焊带进行连接,同时将相邻两电池片进行部分交叠,减小了电池片之间的间隙,也可提高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并降低电阻损耗,进而提高功率,其可应用于多主栅线(MBB)电池片的光伏组件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用于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其通常由透明盖板、光伏电池片、绝缘背板及封装胶膜构成,并通过层压工艺压制呈一个整体件。对于传统的光伏组件来说,其内部的光伏电池片之间一般都是采用焊带进行连接的,即相邻两个光伏电池片之间由焊带进行串接,如图1所示,焊带B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光伏电池片A的表面,基于这一连接方式,相邻两个光伏电池片A之间会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供焊带B从一个电池片A的上表面穿过所述间隙以便连接至相邻电池片A的下表面,多年来这种连接方式一直是光伏领域中的最为基本的一种连接方式。但是,随着市场对高功率光伏组件的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光伏组件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例如,提高光伏组件内电池片的受光面积、降低电阻损耗等,以进一步提高其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电池片的有效面积,并降低电阻损耗。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以及连接该两电池片的焊带,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边缘相互交叠并形成交叠区域,所述焊带包括第一焊带及第二焊带,所述第一焊带的一端延伸穿过所述交叠区域并与所述第二焊带的一端搭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带呈长条形薄片状,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底表面;所述第二焊带为细长形圆柱体,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顶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带与第二焊带的搭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顶表面,且位于所述交叠区域以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带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焊带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带在所述交叠区域内的厚度小于第一焊带在其余位置处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交叠区域内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夹设于第一电池片的底表面和第二电池片的顶表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沿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边缘呈间断式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分布在所述第一焊带的左、右两侧,且并未覆盖至所述第一焊带或第二焊带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为矩形,其长边的长度为短边长度的N倍,且N为不小于2的整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片的长边与第二电池片的长边交叠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交叠区域的宽度为0.3~1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带的两端均位于第二电池片的两相对长边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顶表面均设有5条或以上的主栅线电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底表面均设有背电极,所述背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主栅线电极的宽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电池片、第二电池片、第一焊带及第二焊带;将第二焊带设置在第二电池片表面;将第一焊带的一端引至所述第二电池片表面,并与第二焊带的一端搭接;将第一电池片覆盖于第一焊带上,并使第一电池片的边缘交叠于第二电池片的边缘上,以在该两边缘之间形成交叠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带与第二焊带搭接时,利用压块压住两者的搭接处,实现相互定位。本专利技术改良电池片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分段式的焊带进行连接,同时将相邻两电池片进行部分交叠,减小了电池片之间的间隙,也可提高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并降低电阻损耗,进而提高功率,其可应用于多主栅线(MBB)电池片的光伏组件中。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片与焊带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电池片与焊带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中光伏组件的电池片与焊带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片与焊带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电池片和焊带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焊带的搭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组件的电池片由二等分切割而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请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片10、20及连接该两电池片的焊带3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10、20为标准的方形光伏电池片进行N等分切割而得,N为不小于2的整数,因此,切割得到的每一电池片10、20均呈矩形,且其长边S1的尺寸为短边S2尺寸的N倍,例如,图7所示为所述电池片10、20由标准方形光伏电池片P进行二等分切割而得,即N等于2,电池片10、20的长边S1长度为短边S2长度的两倍。所述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20的长边S1交叠连接,该两电池片分别定为以第一电池片10和第二电池片20,如图3可知,所述第一电池片10的长边S1边缘交叠在第二电池片20的长边S1边缘上,由于边缘交叠的设置方式,使得所述第一电池片10和第二电池片20均相对于水平面呈一定的倾斜设置。这种相互交叠的设置方式,使得相邻的电池片10、20之间的间隙被消除,从而在同样尺寸的光伏组件内可铺设更多的电池片,增加了光伏组件的电池面积,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电性能。所述焊带3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焊带31和第二焊带32,其中,所述第一焊带31连接至第一电池片10的底表面11,所述第二焊带32连接至第二电池片20的顶表面21,且所述第一焊带31的一端延伸超出第一电池片10的长边S1,并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二电池片20的长边S1处且位于第二电池片20的顶表面21上,用于与所述第二焊带32的一端搭接连接,而所述第二焊带32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焊带31的长度,其整体位于所述第二电池片20的顶表面21上,且第二焊带32的两端均未延伸超出第二电池片20的两个相对平行的长边S1,即第二焊带32的两端均位于第二电池片20的两相对长边S1的内侧。在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带31和第二焊带32均为长条形的薄片状结构。当然,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带31和第二焊带32的结构有所不同,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焊带31呈长条形薄片状,以适用第一电池片10底表面11宽度较宽的背电极(未图示),而第二焊带32则为细长的圆柱形(也可以是三角棱形),以适用第二电池片20顶表面21宽度较小的主栅线电极(未图示),以降低对第二电池片20顶表面21的遮光,如此可降低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以及连接该两电池片的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边缘相互交叠并形成交叠区域,所述焊带包括第一焊带及第二焊带,所述第一焊带的一端延伸穿过所述交叠区域并与所述第二焊带的一端搭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以及连接该两电池片的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边缘相互交叠并形成交叠区域,所述焊带包括第一焊带及第二焊带,所述第一焊带的一端延伸穿过所述交叠区域并与所述第二焊带的一端搭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呈长条形薄片状,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底表面;所述第二焊带为细长形圆柱体,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顶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与第二焊带的搭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池片的顶表面,且位于所述交叠区域以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焊带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在所述交叠区域内的厚度小于第一焊带在其余位置处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叠区域内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夹设于第一电池片的底表面和第二电池片的顶表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沿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边缘呈间断式分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分布在所述第一焊带的左、右两侧,且并未覆盖至所述第一焊带或第二焊带表面。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俊伟许涛彭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