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75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第一电池串组单元、第二电池串组单元和第三电池串组单元,其中,第一电池串组单元、第二电池串组单元和第三电池串组单元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排列,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和第二电池串组单元均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沿组件长边排列,第一电池串组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排列的第一电池串,第二电池串组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排列的第二电池串;第三电池串组单元包括并联连接且沿组件长边排列的一个第一电池串和一个第二电池串。该组件电路可以满足大尺寸电池片连接排布,且组件宽度变化小,对玻璃成本及组件载荷无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组件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光伏组件功率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组件的尺寸也在逐步变大,例如使用166mm,180mm,210mm尺寸的电池片越来越频繁,当电池片的尺寸达到210mm时,常规的电路设计需要的前板玻璃宽度将超过1300mm,不仅增加玻璃制程的难度,而且组件的载荷能力也出现下降,增大了组件载荷脱框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该组件的电路连接形式可以满足大尺寸电池片连接排布,且组件宽度变化小,对玻璃成本及组件载荷无不良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和第二电池串组单元,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均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沿组件长边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池串;第三电池串组单元,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串联连接且沿所述组件短边方向排列,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包括并联连接且沿所述组件长边方向排列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池串和一个所述第二电池串;其中,每个所述电池串平行于所述组件长边,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数量相同且串联连接的电池片。根据本技术的光伏组件,通过将两个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池串串联构成第一电池串组,两个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池串串联构成第二电池串组,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并联构成第一电池串组单元或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以及沿组件长边方向排列的一个第一电池串和一个第二电池串并联构成第三电池串组单元,该电路排布方式使得组件电路连接更加简单,且通过将每个电池串平行于组件长边方向设置,可以使组件宽度变化较小,从而可以采用常规宽度玻璃,实现大尺寸电池片连接排布,对玻璃成本及组件载荷无不良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串中所述电池片的数量大于等于4片小于等于10片,避免旁路二极管反向击穿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中的所有所述电池片呈5行M列排布,电池片行的延伸方向为组件长边方向,电池片列的延伸方向为组件短边方向,其中M为偶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片行中分别位于第1列至第M/2列的M/2个所述电池片依次串联为所述第一电池串,以及,分别位于第M/2+1列至第M列的M/2个所述电池片依次串联为所述第二电池串;分别位于第1行和第2行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串联为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分别位于第1行和第2行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串联为所述第二电池串组,位于第1行和第2行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并联为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分别位于第3行和第4行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串联为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分别位于第3行和第4行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串联为所述第二电池串组,位于第3行和第4行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并联为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位于第5行的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并联为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组件短边方向延伸的中心汇流条,所述中心汇流条设置于第M/2列和第M/2+1列电池片之间,以便于并联旁路二极管。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中,所述第一电池串组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并联连接于所述中心汇流条的两个第一端点,在所述中心汇流条的两个所述第一端点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反向并联的第一旁路二极管;在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中,所述第一电池串组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并联连接于所述中心汇流条的两个第二端点,在所述中心汇流条的两个所述第二端点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反向并联的第二旁路二极管,能够有效起到旁路作用,保护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中,在所述第一电池串远离所述中心汇流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串远离所述中心汇流条的一端之间设置有边缘汇流条,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通过所述边缘汇流条反向并联第三旁路二极管,能够有效起到旁路作用,保护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汇流条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远离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为耐压等级小于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或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耐压等级的二极管,降低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为由整个电池片切割而成的半片电池片,每个所述电池串中相邻所述电池片间的间隙h取值为2mm≤h≤3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个电池片的长度为21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串中相邻所述电池片间的间隙h取值为0mm≤h≤0.5mm。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重叠设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排版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图。附图标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10;第二电池串组单元20;第三电池串组单元30;电池片1;第一电池串2;第二电池串3;第一电池串组4;第二电池串组5;第一旁路二极管6;第二旁路二极管7;第三旁路二极管8;边缘汇流条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该组件的电路连接形式可以满足大尺寸电池片连接排布,且组件宽度变化小,对玻璃成本及组件载荷无不良影响。下面参照图1-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电池片的排版示意图,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前板、电池板、背板以及框体等。电池板由多个电池片1串并联连接并按照图1所示的排布形成。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电池板包括第一电池串组单元10、第二电池串组单元20和第三电池串组单元30。具体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10与第二电池串组单元20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第一电池串组单元10和第二电池串组单元20均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池串组4和第二电池串组5,第一电池串组4和第二电池串组5沿组件长边方向排列,第一电池串组4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池串2,第二电池串组5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和第二电池串组单元,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均包括并联连接且沿组件长边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池串;/n第三电池串组单元,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串联连接且沿所述组件短边方向排列,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包括并联连接且沿所述组件长边方向排列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池串和一个所述第二电池串;/n其中,每个所述电池串平行于所述组件长边,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数量相同且串联连接的电池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和第二电池串组单元,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均包括并联连接且沿组件长边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池串组和第二电池串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一电池串,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沿组件短边方向排列的第二电池串;
第三电池串组单元,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串联连接且沿所述组件短边方向排列,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包括并联连接且沿所述组件长边方向排列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池串和一个所述第二电池串;
其中,每个所述电池串平行于所述组件长边,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数量相同且串联连接的电池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串中所述电池片的数量大于等于4片小于等于10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中的所有所述电池片呈5行M列排布,电池片行的延伸方向为组件长边方向,电池片列的延伸方向为组件短边方向,其中M为偶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电池片行中分别位于第1列至第M/2列的M/2个所述电池片依次串联为所述第一电池串,以及,分别位于第M/2+1列至第M列的M/2个所述电池片依次串联为所述第二电池串;
分别位于第1行和第2行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串联为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分别位于第1行和第2行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串联为所述第二电池串组,位于第1行和第2行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并联为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单元;
分别位于第3行和第4行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串联为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分别位于第3行和第4行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串联为所述第二电池串组,位于第3行和第4行的所述第一电池串组和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并联为所述第二电池串组单元;
位于第5行的所述第一电池串和所述第二电池串并联为所述第三电池串组单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甫阳梅玲董经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