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2584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分别获取前桥和后桥的当前高度;车高控制单元采用内部预设的车身高度控制调节策略,通过控制与车高调节有关的电磁阀通断状态,将前桥和后桥从各自的当前高度分别调整至目标高度,针对安装有较小充气源即压缩机和储气罐的车辆,设计了一种车身高度控制调节策略,在其中设置了误差范围,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车身高度,相比于传统的控制方法,也可有效避免较大俯仰角的产生带来的影响,既提高了乘客乘坐舒适性,又增加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
,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悬架主要是由钢板弹簧或者螺旋弹簧,减震器以及导向机构组成,其刚度和阻尼都不可调整,为被动悬架。当被动悬架的刚度较小时,则悬架的平顺性好,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好,但是过低的悬架刚度会导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横摆和纵摇,破坏汽车的正常行驶状态,从而降低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而电控空气悬架作为一种刚度可以调整的主动悬架,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大部分汽车。但是对于那些安装有较小储气罐和压缩机的车辆,在实现汽车高度上升的过程中,无法对四个空气弹簧同时充气,只能同时对两个空气弹簧充气。而传统的做法是先将后桥的两个空气弹簧进行充气到指定高度,然后再对前桥的两个空气弹簧进行充气,但是这样则会导致车辆形成较大的俯仰角,这不仅会减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还会降低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在实现车身高度有效调节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高度调节过程中较大俯仰角的产生,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获取前桥和后桥的当前高度;(2)车高控制单元采用内部预设的车身高度控制调节策略,通过控制与车高调节有关的电磁阀通断状态,将前桥和后桥从各自的当前高度分别调整至目标高度,具体如下:>通过下列公式计算xf1、xf2、xr1以及xr2的数值:xf1=h1-h0-e;xf2=h0-h1-e;xr1=h2-h0-e;xr2=h0-h2-e;公式中,h1为前桥的当前高度,h2为前桥的当前高度,h0为车身目标高度,e为允许误差值;如果(xf1>0)||(xf2>0)||(xr1>0)||(xr2>0)!=0且xf1+xr1>xf2+xr2时,车高控制单元打开放气电磁阀,使得管路与大气相连通;此时如果xf1>xf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前桥降低,此时如果xr1>xr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后桥降低;如果(xf1>0)||(xf2>0)||(xr1>0)||(xr2>0)!=0且xf1+xr1<xf2+xr2时,车高控制单元打开充气电磁阀,使得管路与压缩机相连通;此时如果xf1<xf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前桥升高,此时如果xr1<xr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后桥升高;如果(xf1>0)||(xf2>0)||(xr1>0)||(xr2>0)==0时,各电磁阀都关闭,使车身高度保持不变。具体地,在放气过程中,车高控制单元向放气电磁阀发出使能控制信号使其打开,随后再向相应的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发出使能控制信号使其打开。当放气过程结束时,车高控制单元向放气电磁阀发出失能控制信号使其关闭,随后再向相应的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发出失能控制信号使其关闭。具体地,在充气过程中,车高控制单元向充气电磁阀发出使能控制信号使其打开,随后再向相应的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发出使能控制信号使其打开;当充气过程结束时,车高控制单元向充气电磁阀发出失能控制信号使其关闭,随后再向相应的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发出失能控制信号使其关闭。具体地,所述目标高度确认单元是根据车辆目前的行驶速度自动设定或者直接由驾驶员直接设定,并发送到车高控制单元。具体地,所述误差e的范围为[-2,+2]mm。具体地,所述步骤(1)中,利用车高控制系统的前桥高度传感器和后桥高度传感器获取分别前桥和后桥的当前高度信号,并将当前高度信号滤波后传送到车高控制单元。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在针对安装有较小充气源,即压缩机和储气罐的车辆,设置了误差范围,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车身高度,相比于传统的控制方法,也可有效避免较大俯仰角的产生带来的影响,既提高了乘客乘坐舒适性,又增加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电子机械制动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专利技术。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获取前桥和后桥的当前高度。具体地,利用车高控制系统的前桥高度传感器2和后桥高度传感器3获取分别前桥和后桥的当前高度信号,并将当前高度信号滤波后传送到车高控制单元。(2)上述车高控制单元采用内部预设的车身高度控制调节策略,通过控制与车高调节有关的电磁阀通断状态,将前桥和后桥从各自的当前高度分别调整至目标高度,具体如下:通过下列公式计算xf1、xf2、xr1以及xr2的数值:xf1=h1-h0-e;xf2=h0-h1-e;xr1=h2-h0-e;xr2=h0-h2-e。公式中,h1为前桥的当前高度,由前桥高度传感器2测得,并发送到车高控制单元。h2为前桥的当前高度,由后桥高度传感器5测得,并发送到车高控制单元。h0为车身目标高度,由目标高度确认单元根据车辆目前的行驶速度自动设定或者直接由驾驶员直接设定,并发送到车高控制单元。e为允许误差值。作为优选,误差e的范围为[-2,+2]mm。(2.1)如果(xf1>0)||(xf2>0)||(xr1>0)||(xr2>0)==0时,则不需要调整车身高度。车高控制单元向各电磁阀失能控制信号使各其电磁阀均关闭,使车身高度保持不变。(2.2)如果(xf1>0)||(xf2>0)||(xr1>0)||(xr2>0)!=0且xf1+xr1>xf2+xr2时,则需要将车身高度降低,具体如下:车高控制单元向放气电磁阀4发出使能控制信号使其打开,使得管路与大气相连通,此时,充气电磁阀3、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1和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6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如果xf1>xf2,在打开放气电磁阀4大约0.15秒之后,车高控制单元再向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1发出使能控制信号使其打开,使前桥的高度降低。当(xf1>0)||(xf2>0)==0时,车高控制单元向放气电磁阀4发出失能控制信号使其关闭,大约0.15秒后车高控制单元再向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1失能控制信号使其关闭,结束放气。此时如果xr1>xr2,在打开放气电磁阀4大约0.15秒之后,高控制单元再向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6发出使能控制信号使其打开,使后桥的高度降低。当(xr1>0)||(xr2>0)==0时,车高控制单元向放气电磁阀4发出失能控制信号使其关闭,大约0.15秒后车高控制单元再向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6发出失能控制信号使其关闭,结束放气。(2.3)如果(xf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获取前桥和后桥的当前高度;(2)车高控制单元采用内部预设的车身高度控制调节策略,通过控制与车高调节有关的电磁阀通断状态,将前桥和后桥从各自的当前高度分别调整至目标高度,具体如下:/n通过下列公式计算xf1、xf2、xr1以及xr2的数值:xf1=h1-h0-e;xf2=h0-h1-e;xr1=h2-h0-e;xr2=h0-h2-e;公式中,h1为前桥的当前高度,h2为前桥的当前高度,h0为车身目标高度,e为允许误差值;/n如果(xf1>0)||(xf2>0)||(xr1>0)||(xr2>0)!=0且xf1+xr1>xf2+xr2时, 车高控制单元打开放气电磁阀,使得管路与大气相连通;此时如果xf1>xf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前桥降低,此时如果xr1>xr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后桥降低;/n如果(xf1>0)||(xf2>0)||(xr1>0)||(xr2>0)!=0且xf1+xr1<xf2+xr2时, 车高控制单元打开充气电磁阀,使得管路与压缩机相连通;此时如果xf1<xf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前桥升高,此时如果xr1<xr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后桥升高;/n如果(xf1>0)||(xf2>0)||(xr1>0)||(xr2>0)==0时,各电磁阀都关闭,使车身高度保持不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获取前桥和后桥的当前高度;(2)车高控制单元采用内部预设的车身高度控制调节策略,通过控制与车高调节有关的电磁阀通断状态,将前桥和后桥从各自的当前高度分别调整至目标高度,具体如下:
通过下列公式计算xf1、xf2、xr1以及xr2的数值:xf1=h1-h0-e;xf2=h0-h1-e;xr1=h2-h0-e;xr2=h0-h2-e;公式中,h1为前桥的当前高度,h2为前桥的当前高度,h0为车身目标高度,e为允许误差值;
如果(xf1>0)||(xf2>0)||(xr1>0)||(xr2>0)!=0且xf1+xr1>xf2+xr2时,车高控制单元打开放气电磁阀,使得管路与大气相连通;此时如果xf1>xf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前桥降低,此时如果xr1>xr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后桥降低;
如果(xf1>0)||(xf2>0)||(xr1>0)||(xr2>0)!=0且xf1+xr1<xf2+xr2时,车高控制单元打开充气电磁阀,使得管路与压缩机相连通;此时如果xf1<xf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前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前桥升高,此时如果xr1<xr2,车高控制单元再打开后桥空气弹簧控制电磁阀,使后桥升高;
如果(xf1>0)||(xf2>0)||(xr1>0)||(x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林银聚杨国库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