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哺乳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42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哺乳枕,属于母婴用品技术领域,其包括基座、第一气垫、第二气垫、第三气垫以及第一约束带;基座包括底垫和侧垫,侧垫设于底垫的一侧,并与底垫垂直设置;第一气垫设于底垫的底部,第二气垫设于底垫远离第一气垫的一侧,第三气垫设于第二气垫远离底垫的一侧,并位于侧垫的一侧;第一约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底垫远离侧垫一侧的中部,另一端横跨于第二气垫的上方,并与侧垫远离第三气垫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辅助剖宫产术后6小时以内的产妇进行哺乳,从而解决产妇术后受麻醉限制不允许侧身导致哺乳不便的问题,同时避免医护人员或家属在一旁辅助所带来的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哺乳枕
本技术涉及母婴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新生儿哺乳枕。
技术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版《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提出分娩后即刻开始不间断的肌肤接触,帮助母亲尽快开始母乳喂养,从而要求我们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给予母乳喂养,并且通过新生儿吸吮产妇乳头促进产妇乳腺分泌乳汁、利于产妇子宫收缩,促进恢复,增进母婴感情。但是,剖宫产术后由于麻醉限制,产妇需要去枕平卧6小时,避免脑脊液大量流出等并发症发生,从而给产妇即刻母乳喂养带来了很大难题:不能侧身;喂乳时需要医护人员在一旁托住新生儿的头部和身体,配合新生儿吸吮乳汁;新生儿吸吮乳汁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投入较大的工作量,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生儿哺乳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生儿哺乳枕,用于辅助剖宫产术后6小时以内的产妇进行哺乳,从而解决产妇术后受麻醉限制不允许侧身导致哺乳不便的问题,同时避免医护人员或家属在一旁辅助所带来的不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生儿哺乳枕,包括基座、第一气垫、第二气垫、第三气垫以及第一约束带;所述基座包括底垫和侧垫,所述侧垫设于所述底垫的一侧,并与所述底垫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气垫设于所述底垫的底部,所述第一气垫处于充盈状态时,所述底垫倾斜设置,且所述底垫连接所述侧垫的一侧高于其相对一侧;所述第二气垫设于所述底垫远离所述第一气垫的一侧,所述第三气垫设于所述第二气垫远离所述底垫的一侧,并位于所述侧垫的一侧;所述第一约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垫远离侧垫一侧的中部,另一端横跨于所述第二气垫的上方,并与所述侧垫远离第三气垫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气垫、所述第二气垫以及所述第三气垫均设置有用于充气和泄气的气嘴。优选地,所述底垫和所述侧垫均为缓冲层包裹硬板层的结构。优选地,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乳胶。优选地,所述底垫远离侧垫一侧的中部设置有两根用于固定在产妇身上的第二约束带,两根第二约束带上下相对,且两根第二约束带远离所述底垫的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约束带和所述第二约束带的宽度均为8-16cm。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垫处于充盈状态时,其横截面呈扇形或者三角形。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垫处于充盈状态时,所述底垫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0-60°。优选地,所述第二气垫通过魔术贴与所述底垫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气垫通过魔术贴与所述侧垫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气垫远离第三气垫的一侧与所述底垫远离侧垫的一侧平齐。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用于辅助刚进行完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对新生儿进行哺乳,使得医护人员不需要在一旁辅助新生儿吸吮乳汁,有效地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新生儿放置在第二气垫上,并取侧卧位,然后通过第一约束带将新生儿固定在第二气垫和第三气垫上,其中第三气垫支撑新生儿的背部;最后,通过向第一气垫内充入适量的气体,调节基座底垫的倾斜度,使得哺乳枕朝向产妇翻转,方便新生儿吸吮产妇的乳头;新生儿吸吮乳汁的漫长过程中,医护人员只需要定时过来查看即可,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劳力和精力。2.本技术设置的第二气垫和第三气垫能够确保新生儿枕靠的舒适度,且第二气垫可通过充入适量的气体,从而将新生儿抬升至适合吮吸乳头的高度,第三气垫可通过充入适量的气体,从而在新生儿吸吮乳汁时可以紧贴新生儿的背部,支撑新生儿背部;第二气垫和第三气垫的设置,确保新生儿保持舒适的姿势吸吮乳汁。3.本技术于基座上设置有第一约束带,第一约束带用于将新生儿约束在第二气垫上,确保新生儿吸吮乳汁时,保持稳定性;本技术还于基座上设置有两第二约束带,用于将整个哺乳枕稳定地置于产妇腹部位置的一侧,避免哺乳枕出现移位的情况;使用时,将其中一条第二约束带从产妇背部下方穿过,另一条第二约束带从产妇腹部上方穿过,再将两条第二约束带远离底垫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条第二约束带固定在产妇腹部位置。4.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以及实用性强等优点,能够为医护人员和产妇带来极大的便利,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新生儿哺乳枕处于状态一时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新生儿哺乳枕处于状态一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新生儿哺乳枕处于状态一时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新生儿哺乳枕处于状态二时的右视图;其中,状态一为第一气垫处于干瘪状态,状态二为第一气垫处于充盈状态;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图中,1-底垫、2-侧垫、3-第一气垫、4-第二气垫、5-第三气垫、6-第一约束带、7-第二约束带。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4,一种新生儿哺乳枕,包括基座、第一气垫3、第二气垫4、第三气垫5以及第一约束带6。基座包括底垫1和侧垫2,侧垫2设于底垫1的一侧,并与底垫1垂直设置。其中,底垫1和侧垫2均为缓冲层包裹硬板层的结构,缓冲层确保舒适性,硬板层确保机械强度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缓冲层的材料为乳胶。第一气垫3设于底垫1的底部,第一气垫3处于充盈状态时,底垫1倾斜设置,且底垫1连接侧垫2的一侧高于其相对一侧。其中,第一气垫3处于充盈状态时,其横截面呈扇形或者三角形,底垫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0-60°。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垫3处于充盈状态时,其横截面呈扇形,底垫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0°。第二气垫4设于底垫1远离第一气垫3的一侧,第三气垫5设于第二气垫4远离底垫1的一侧,并位于侧垫2的一侧。其中,第二气垫4通过魔术贴与底垫1可拆卸连接,第三气垫5通过魔术贴与侧垫2可拆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哺乳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气垫、第二气垫、第三气垫以及第一约束带;所述基座包括底垫和侧垫,所述侧垫设于所述底垫的一侧,并与所述底垫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气垫设于所述底垫的底部,所述第一气垫处于充盈状态时,所述底垫倾斜设置,且所述底垫连接所述侧垫的一侧高于其相对一侧;所述第二气垫设于所述底垫远离所述第一气垫的一侧,所述第三气垫设于所述第二气垫远离所述底垫的一侧,并位于所述侧垫的一侧;所述第一约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垫远离侧垫一侧的中部,另一端横跨于所述第二气垫的上方,并与所述侧垫远离第三气垫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气垫、所述第二气垫以及所述第三气垫均设置有用于充气和泄气的气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哺乳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气垫、第二气垫、第三气垫以及第一约束带;所述基座包括底垫和侧垫,所述侧垫设于所述底垫的一侧,并与所述底垫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气垫设于所述底垫的底部,所述第一气垫处于充盈状态时,所述底垫倾斜设置,且所述底垫连接所述侧垫的一侧高于其相对一侧;所述第二气垫设于所述底垫远离所述第一气垫的一侧,所述第三气垫设于所述第二气垫远离所述底垫的一侧,并位于所述侧垫的一侧;所述第一约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垫远离侧垫一侧的中部,另一端横跨于所述第二气垫的上方,并与所述侧垫远离第三气垫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气垫、所述第二气垫以及所述第三气垫均设置有用于充气和泄气的气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哺乳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和所述侧垫均为缓冲层包裹硬板层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哺乳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乳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球陈霞陈思蓓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