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85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及车辆,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所述电机发热部件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表面为冷却油降温的冷却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上的与所述冷却机构连通的喷淋口和油孔,所述冷却机构通过所述喷淋口和所述油孔实现与所述内腔室的连通,从而形成油路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喷淋的方式对电机发热部件降温,降温效率高,避免了散热死角;且由于冷却机构集成在电机壳体上,因此油路循环路程短,油冷电机集成度高,装配简单,成本低,油循环速度快,冷却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机冷却
,尤其是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实时的对电机发热部件进行降温以保证电机的工作性能,其中,采用油对电机发热部件的电机为油冷电机。目前油冷电机的降温方案有两种,方案一是在电机壳体靠近绕组端部的位置安装金属喷管,采用喷管上开设的开油口喷出的冷却油冷却绕组;方案二是将电机定子绕组包覆在一个油腔里面,然后在油腔通入冷却油来冷却绕组。但是上述的两种油冷降温方式都有缺陷,方案一的热交换效率低,且结构复杂,装配难度比较高;而采用方案二的油冷电机体积大,功率密度低,加工制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却效率低、集成度低、装配难度高等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提高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电机发热部件的内腔室,所述电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所述电机发热部件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表面为冷却油降温的冷却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上的与所述冷却机构连通的喷淋口和油孔,所述冷却机构通过所述喷淋口和所述油孔实现与所述内腔室的连通,从而形成油路循环。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上的与所述喷淋口连通的冷油腔、与所述油孔连通的热油腔以及连接所述冷油腔和所述热油腔的冷油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冷油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表面上的基座、将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冷油腔和所述热油腔连通的油路通道、固定于所述电机壳体基座上的油冷器以及与所述基座连通为所述油冷器提供冷却水的水路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水路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侧的分别位于所述基座两侧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一步地,所述油路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热油腔之间的进油管以及所述冷油腔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输油管;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油冷器连通的进油孔和出油孔以及为所述油冷器提供冷却水循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为所述油路循环提供驱动的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热油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冷油腔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的顶部,且背离所述电机壳体的一端覆盖有盖板。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口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喷淋孔。进一步地,所述热油腔为油底壳,固接于所述电机壳体设有所述进油管的一端。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任一方面所述的集成油冷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及车辆,所述电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所述电机发热部件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表面为冷却油降温的冷却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上的与所述冷却机构连通的喷淋口和油孔,冷却机构对热油降温,并通过喷淋口将冷却后的油喷淋在电机发热部位上,对内腔室中的电机发热位置降温,然后内腔室的油通过油孔再次流入冷却机构,从而形成油路循环;其中,通过喷淋的方式对电机发热部件降温,降温效率高,避免了散热死角;且由于冷却机构集成在电机壳体上,因此油路循环路程短,油冷电机集成度高,装配简单,成本低,油循环速度快,冷却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油冷电机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油冷电机的俯角示意图;图中各元件的符号为:1-电机壳体,11-冷油腔,12-喷淋口,2-盖板,3-输油管,4-进水管,5-基座,6-出水管,7-进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所述电机壳体1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电机发热部件的内腔室,所述电机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所述电机发热部件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1外表面为冷却油降温的冷却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1上的与所述冷却机构连通的喷淋口12和油孔,所述冷却机构通过所述喷淋口12和所述油孔实现与所述内腔室的连通,从而形成油路循环。其中,冷却机构固定于电机壳体1外表面上,要实现油路循环,冷却机构必须包括装热油的腔室、对热油进行冷却的部件、装冷却后的冷却油的腔室,其中,装冷却后的冷却油的腔室通过喷淋口12与电机壳体1的内腔室连通,使得冷却油可以自喷淋口12喷淋入内腔室中,喷淋入内腔室中的冷却油喷淋在预降温的电机发热部件上,与电机发热部件完成热交换后,变为热油流向内腔室的底部,然后通过油孔流向冷却机构装热油的腔室,其后热油会被运输至冷却机构用于进行降温的相应部件,对热油进行冷却,之后冷却后的冷却油被输运至装冷却油的腔室,由此实现了油路循环。上述结构中,请参阅图2,电机壳体1优选为圆柱形结构,顶端为圆形开口,该端设有多个与汽车相应部件连接的外凸的连接件;其中,连接件优选为螺接连接件;电机壳体1的侧面设有连接部,用于和冷却机构的相应部件连接,由于冷却油需要通过喷淋口12进入电机壳体1的内腔室,则冷却机构装有冷却油的腔室优选设于电机壳体1上设有喷淋口12的外表面位置,使得冷却油输运至该腔室,即可通过与该腔室连通的喷淋口12进入内腔室;其中,当冷却机构装有冷却油的腔室非设于电机壳体1上设有喷淋口12的外表面位置时,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输运管道将该腔室的油输运至喷淋口12。其中,喷淋口12设置的位置与预降温的发热部件的位置有关,喷淋口12需要尽量接近发热部件,同时为了便于油自喷淋口12喷淋入内腔室,发热部件与电机壳体1侧面的内壁面具有一定距离,使得冷却油在内腔室中喷淋的范围尽量大;冷却油喷淋的角度根据喷淋口12的角度而定,电机壳体1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开设在电机壳体1上的喷淋口12并不是完全的平面,喷淋口12具有一定的厚度,喷淋口12的内壁面会引导冷却油的流向,进而可以引导冷却油的喷淋方向。若没有额外的将内腔室中的油抽入油孔的抽油设备,则油孔应设置于电机壳体1的底部,当喷淋入内腔室的油与发热部件完成热交换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电机壳体1的底部。本例中,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1上的与所述喷淋口12连通的冷油腔11、与所述油孔连通的热油腔以及连接所述冷油腔11和所述热油腔的冷油装置。其中,为了便于喷淋出的冷却油能与电机的发热部件充分接触,喷淋口12应设于电机壳体1的上半部分,优选的,如图2所示,喷淋口12设于电机壳体1侧面顶部,由于冷油腔11与喷淋口12连通,因此,对应的冷油腔11也设于电机壳体1侧面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电机发热部件的内腔室,所述电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所述电机发热部件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表面为冷却油降温的冷却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上的与所述冷却机构连通的喷淋口和油孔,所述冷却机构通过所述喷淋口和所述油孔实现与所述内腔室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电机发热部件的内腔室,所述电机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所述电机发热部件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表面为冷却油降温的冷却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上的与所述冷却机构连通的喷淋口和油孔,所述冷却机构通过所述喷淋口和所述油孔实现与所述内腔室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上的与所述喷淋口连通的冷油腔、与所述油孔连通的热油腔以及连接所述冷油腔和所述热油腔的冷油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油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表面上的基座、将所述基座分别与所述冷油腔和所述热油腔连通的油路通道、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的油冷器以及与所述基座连通为所述油冷器提供冷却水的水路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油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外侧的分别位于所述基座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林喻皓薛勇陈寄贵谭立真梁文博廖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