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141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包括:炉内铜管组件,所述炉内铜管组件设置有四个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四组所述炉内铜管组件的外侧壁,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半环体、第二半环体和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限位环焊接与热炉的外侧壁,用户在安装多组炉内铜管组件时,将第一半环体与第二半环体分离,然后将多个铜管的外侧壁分别卡合到多个第三贯通槽内,使多个铜管初步固定,最后两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卡合到限位环上,使多个铜管限制于限位组件内,从而快速将多个铜管限制在热炉的外侧壁,降低了铜管的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热炉铜管结构
,具体为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
技术介绍
:铁合金电炉短网是指电炉变压器低压侧至电炉的具有大电流的全部传导装置,为使它能将取自电网的能量最有效地输入矿热炉,需考虑配置合理的短网结构形式、选择适宜的短网电流密度。电炉短网的主要作用是传输大电流,故短网中的电感和电阻在线路中对整个设备的电气特性的影响很大。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多组铜管在安装到热炉外壁时,需要采用限位盘的配合,将多组铜管固定在热炉上,而该限位盘不可拆卸,不便于更换多组铜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多组铜管在安装到热炉外壁时,需要采用限位盘的配合,将多组铜管固定在热炉上,而该限位盘不可拆卸,不便于更换多组铜管的问题。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应用于热炉外壁,包括:炉内铜管组件,所述炉内铜管组件设置有四个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四组所述炉内铜管组件的外侧壁,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半环体、第二半环体和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三贯通槽,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半环体和所述第二半环体,所述第一半环体水平插接于所述第二半环体内,所述第一半环体与所述第二半环体组合成圆环结构,所述第一半环体的内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一贯通槽,所述第一贯通槽与所述第三贯通槽组合成圆形状,所述第二半环体的内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二贯通槽,所述第二贯通槽与所述第三贯通槽组合成圆形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半环体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半环体上开设有配合两个所述凸起的凹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起为长方体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半环体的内侧壁靠近两个所述第二贯通槽之间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半环体的内侧壁靠近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之间焊接有第一板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板体贴附于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炉内铜管组件包括第一铜管、第二铜管、第三铜管、第四铜管和第五铜管,所述第一铜管、所述第二铜管、所述第三铜管、所述第四铜管和所述第五铜管分别贯穿所述第二贯通槽与所述第三贯通槽或所述第一贯通槽与所述第三贯通槽内。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中限位环焊接与热炉的外侧壁,用户在安装多组炉内铜管组件时,将第一半环体与第二半环体分离,然后将多个铜管的外侧壁分别卡合到多个第三贯通槽内,使多个铜管初步固定,最后两第一半环体和第二半环体卡合到限位环上,使多个铜管限制于限位组件内,从而快速将多个铜管限制在热炉的外侧壁,降低了铜管的安装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的炉内铜管组件与限位组件连接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限位组件拆分图。图中:10、炉内铜管组件;11、第一铜管;12、第二铜管;13、第三铜管;14、第四铜管;15、第五铜管;20、限位组件;21、第一半环体;211、第一板体;212、第一贯通槽;213、凸起;22、第二半环体;221、第二板体;222、第二贯通槽;223、凹槽;23、限位环;231、第三贯通槽;23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应用于热炉外壁,包括:炉内铜管组件10,所述炉内铜管组件10设置有四个组;限位组件20,所述限位组件20设置于四组所述炉内铜管组件10的外侧壁,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第一半环体21、第二半环体22和限位环23,所述限位环23上开设有通孔232,所述限位环23的外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三贯通槽231,所述限位环23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半环体2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2,所述第一半环体21水平插接于所述第二半环体22内,所述第一半环体21与所述第二半环体22组合成圆环结构,所述第一半环体21的内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一贯通槽212,所述第一贯通槽212与所述第三贯通槽231组合成圆形状,所述第二半环体22的内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二贯通槽222,所述第二贯通槽222与所述第三贯通槽231组合成圆形状。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半环体21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凸起213,所述第二半环体22上开设有配合两个所述凸起213的凹槽223;在将第一半环体21固定于第二半环体22上时,通过两个凸起213导入到凹槽223内,使两个半环体稳固,进而限制了多个铜管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凸起213为长方体结构;凸起213导入到凹槽223内后,凸起213无法在凹槽223内转动,增强了两个半环体之间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二半环体22的内侧壁靠近两个所述第二贯通槽222之间焊接有第二板体221,所述第一半环体21的内侧壁靠近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212之间焊接有第一板体211;由多个第二板体221和第一板体211的设置,便于将两个半环体固定于限位环23上。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第二板体221和所述第一板体211贴附于所述限位环23的上表面;由多个第二板体221和多个第一板体211卡合到限位环23的上表面,使两个半环体稳固在限位环23上。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炉内铜管组件10包括第一铜管11、第二铜管12、第三铜管13、第四铜管14和第五铜管15,所述第一铜管11、所述第二铜管12、所述第三铜管13、所述第四铜管14和所述第五铜管15分别贯穿所述第二贯通槽222与所述第三贯通槽231或所述第一贯通槽212与所述第三贯通槽231内;将四组炉内铜管组件10其中的两组朝向一致,另外两组朝向一致,四组炉内铜管组件10将热炉外侧包围,第一铜管11、第二铜管12、第三铜管13、第四铜管14和第五铜管15的高度呈递减趋势。工作原理:用户在安装四组炉内铜管组件10时,首先,将限位环23焊接到热炉的外侧壁,然后将多个铜管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应用于热炉外壁,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内铜管组件(10),所述炉内铜管组件(10)设置有四个组;/n限位组件(20),所述限位组件(20)设置于四组所述炉内铜管组件(10)的外侧壁,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第一半环体(21)、第二半环体(22)和限位环(23),所述限位环(23)上开设有通孔(232),所述限位环(23)的外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三贯通槽(231),所述限位环(23)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半环体(2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2),所述第一半环体(21)水平插接于所述第二半环体(22)内,所述第一半环体(21)与所述第二半环体(22)组合成圆环结构,所述第一半环体(21)的内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一贯通槽(212),所述第一贯通槽(212)与所述第三贯通槽(231)组合成圆形状,所述第二半环体(22)的内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二贯通槽(222),所述第二贯通槽(222)与所述第三贯通槽(231)组合成圆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应用于热炉外壁,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内铜管组件(10),所述炉内铜管组件(10)设置有四个组;
限位组件(20),所述限位组件(20)设置于四组所述炉内铜管组件(10)的外侧壁,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第一半环体(21)、第二半环体(22)和限位环(23),所述限位环(23)上开设有通孔(232),所述限位环(23)的外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三贯通槽(231),所述限位环(23)的外侧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半环体(21)和所述第二半环体(22),所述第一半环体(21)水平插接于所述第二半环体(22)内,所述第一半环体(21)与所述第二半环体(22)组合成圆环结构,所述第一半环体(21)的内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一贯通槽(212),所述第一贯通槽(212)与所述第三贯通槽(231)组合成圆形状,所述第二半环体(22)的内侧壁开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二贯通槽(222),所述第二贯通槽(222)与所述第三贯通槽(231)组合成圆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碳铬铁矿生产热炉供电系统的炉内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体(21)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凸起(213),所述第二半环体(22)上开设有配合两个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兴和县新太铁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