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彪专利>正文

一种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36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楼顶建筑暖通结构。所述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转动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在内螺纹管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安装在内螺纹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具有使用方便、可以自动对通风口进行开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顶建筑暖通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暖通
,尤其涉及一种楼顶建筑暖通结构。
技术介绍
暖通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中的全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从功能上说也是未来家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暖通结构无法对通风口进行关闭,这可能会导致在极度恶劣的天气下暖通机构发生漏水漏水现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以自动对通风口进行开关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转动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在内螺纹管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安装在内螺纹管内,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内螺纹管外并与第二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四个空心管,四个空心管呈矩形分布并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四个伸缩杆,四个伸缩杆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空心管内,四个伸缩杆的底端均延伸至空心管外并与第二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锥形罩,所述锥形罩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部内壁上;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部内壁上;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转动安装在第二箱体内,所述驱动杆的顶端延伸至锥形罩内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排风扇叶,所述排风扇叶固定安装在驱动杆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条孔,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条孔,多个第一通风条孔与多个第二通风条孔相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上固定安装有多个遮挡罩,所述第二箱体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一转动通孔,所述驱动杆与第一转动通孔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锥形罩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通孔,所述驱动杆与第二转动通孔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内螺纹管的底端与转动槽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空心管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滑孔,所述限位滑孔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滑块,两个限位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伸缩杆固定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楼顶建筑暖通结构,通过第二箱体、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内螺纹管、第二齿轮、螺纹杆、空心管和伸缩杆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对暖通结构通风口的关闭工作,通过锥形罩、第二电机、驱动杆和排风扇叶相配合,从而实现了暖通机构的通风换气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一电机,4、第一齿轮,5、内螺纹管,6、第二齿轮,7、螺纹杆,8、空心管,9、伸缩杆,10、锥形罩,11、第二电机,12、驱动杆,13、排风扇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包括:第一箱体1,所述第一箱体1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第二箱体2,所述第二箱体2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1内,所述第二箱体2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顶部内壁上;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上;内螺纹管5,所述内螺纹管5转动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顶部内壁上;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固定套设在内螺纹管5上,所述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6啮合;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螺纹安装在内螺纹管5内,所述螺纹杆7的底端延伸至内螺纹管5外并与第二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四个空心管8,四个空心管8呈矩形分布并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顶部内壁上;四个伸缩杆9,四个伸缩杆9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空心管8内,四个伸缩杆9的底端均延伸至空心管8外并与第二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锥形罩10,所述锥形罩10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的顶部内壁上;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2的顶部内壁上;驱动杆12,所述驱动杆12转动安装在第二箱体2内,所述驱动杆12的顶端延伸至锥形罩10内并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排风扇叶13,所述排风扇叶13固定安装在驱动杆12上。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条孔,所述第二箱体2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条孔,多个第一通风条孔与多个第二通风条孔相对应。所述第一箱体1上固定安装有多个遮挡罩,所述第二箱体2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一转动通孔,所述驱动杆12与第一转动通孔转动连接。所述锥形罩10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通孔,所述驱动杆12与第二转动通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内螺纹管5的底端与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空心管8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滑孔,所述限位滑孔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滑块,两个限位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伸缩杆9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启动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通过输出轴带动驱动杆12转动,驱动杆12则带动排风扇叶13转动,排风扇叶13通过转动可将屋内的空气吸入第二箱体2内,当空气进入第二箱体2中后与锥形罩10相冲,在锥形罩10的导流下,气流通过第一通风条孔和第二通风条孔排出,从而实现了屋内空气的流通;当需要关闭通风口时,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通过第二齿轮6带动内螺纹管5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内螺纹管5带动螺纹杆7上升,螺纹杆7则带动第二箱体2上升,第二箱体2通过上升使得第二通风条孔与第一箱体1上的第一通风条孔相错位,从而实现了对通风口的封闭工作。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楼顶建筑暖通结构,通过第二箱体2、第一电机3、第一齿轮4、内螺纹管5、第二齿轮6、螺纹杆7、空心管8和伸缩杆9相配合,从而实现了对暖通结构通风口的关闭工作,通过锥形罩10、第二电机11、驱动杆12和排风扇叶13相配合,从而实现了暖通机构的通风换气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技术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n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n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n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n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转动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n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在内螺纹管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n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安装在内螺纹管内,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内螺纹管外并与第二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n四个空心管,四个空心管呈矩形分布并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n四个伸缩杆,四个伸缩杆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空心管内,四个伸缩杆的底端均延伸至空心管外并与第二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n锥形罩,所述锥形罩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部内壁上;/n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部内壁上;/n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转动安装在第二箱体内,所述驱动杆的顶端延伸至锥形罩内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n排风扇叶,所述排风扇叶固定安装在驱动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顶建筑暖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
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为开口状态;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
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转动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在内螺纹管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安装在内螺纹管内,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延伸至内螺纹管外并与第二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四个空心管,四个空心管呈矩形分布并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内壁上;
四个伸缩杆,四个伸缩杆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空心管内,四个伸缩杆的底端均延伸至空心管外并与第二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锥形罩,所述锥形罩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部内壁上;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部内壁上;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转动安装在第二箱体内,所述驱动杆的顶端延伸至锥形罩内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排风扇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彪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