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彪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590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底板、输送机构、外框架、检测机构、框座、控制主体、开关面板和电源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置了输送机构,以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在主动皮带轮的作用下可使输送带转动对岩棉进行移动,并且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可使顶座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根据岩棉的厚度对检测的深度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检测的精度;通过优化设置了检测机构,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在圆盘的作用下使T形杆带动滑架在矩形框架底部上下移动,在向下移动时压头压紧在检测处的两侧防止其移动,从而不需要通断电机既可对岩棉进行检测,避免频繁通断电机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间隙检测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岩棉产品均采用优质玄武岩、白云石等为主要原材料,经1450℃以上高温熔化后采用国际先进的四轴离心机高速离心成纤维,同时喷入一定量粘结剂、防尘油、憎水剂后经集棉机收集、通过摆锤法工艺,加上三维法铺棉后进行固化、切割,形成不同规格和用途的岩棉产品;为保证岩棉的质量,在岩棉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通常利用你空气间隙检测装置检测其内部的空气间隙是否达到标准。现有技术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在对岩棉进行检测的移动检测的过程中,需频繁通断电机以进行检测,容易造成电机损坏,并且当检测的岩棉厚度不同时,不便调节插入检测的深度,容易使检测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输送机构、外框架、检测机构、框座、控制主体、开关面板和电源线,所述底板顶部中侧固定连接有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前部顶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框座,所述框座内部左侧嵌有控制主体,所述框座内部右侧设置有开关面板,所述框座左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连接于底板顶端面,所述检测机构嵌于框座内部中侧,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前支板、动力结构、输送带、支撑结构、动力辊和转辊,所述前支板底部与底板相固定,所述前支板后部底侧与动力结构相固定,所述动力结构前部左侧连接有输送带,所述支撑结构底部与前支板后部底侧相固定,所述动力辊后侧插入动力结构内部与其相连接,所述动力结构前部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辊。优选的,所述动力结构包括罩座、驱动电机、主动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一双皮带轮、第一辊柱、第二皮带、第二双皮带轮、第二辊柱、第三皮带和从动皮带轮,所述罩座底部与前支板相固定,所述罩座内部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后部输出端插入主动皮带轮内侧与其相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后侧中部与罩座转动连接,并且主动皮带轮外表面右侧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双皮带轮后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双皮带轮后侧中部与罩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双皮带轮前部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辊柱,并且第一双皮带轮前部外表面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双皮带轮相连接,所述第二双皮带轮前部中侧与第二辊柱相连接,并且第二双皮带轮外表面后侧通过第三皮带与从动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前部中侧与动力辊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辊柱和第二辊柱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第一辊柱和第二辊柱外表面通过输送带进行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辊的个数不少于五个,并且转辊之间的间距两两相等。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安装架、伺服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螺纹杆、内螺纹套、滑杆、支杆、顶座、矩形槽和小转杆,所述底座内部中侧竖直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右部底侧通过螺栓与伺服电机相固定,所述伺服电机左侧输出端插入安装架内侧并与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顶部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内侧中部横向贯穿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左右两侧均与内螺纹套相连接,所述滑杆贯穿内螺纹套内部顶侧与其横向滑动配合,并且滑杆左右两侧与底座相固定,所述内螺纹套顶部中侧通过支杆与顶座相连接,所述顶座上下滑动配合于底座内部顶侧,所述顶座内部顶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部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小转杆。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左右两侧为两段反向的螺纹结构,并且螺纹杆左右两侧与底座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矩形框架、安装座、电动机、圆盘、卡块、T形杆、限位套和检测头组件,所述矩形框架嵌于框座内部顶侧,所述矩形框架内部顶侧通过安装座与电动机相固定,所述电动机前部输出端与圆盘相连接,所述圆盘前部通过卡块与T形杆横向滑动配合,所述T形杆贯穿限位套内侧中部与其上下滑动配合,并且限位套后侧与矩形框架相固定,所述T形杆底部与检测头组件相连接,并且检测头组件上下滑动配合于矩形框架内部底侧。优选的,所述检测头组件包括滑架、圆锥头、检测主体、左压紧件和右压紧件,所述滑架顶部中侧与T形杆相连接,所述滑架底部中侧竖直固定有圆锥头,所述圆锥头内部底侧设置有检测主体,所述滑架底端左右两侧中部分别竖直固定有左压紧件和右压紧件。优选的,所述左压紧件和右压紧件结构大小相同,所述左压紧件包括外套座、压头和弹簧,所述外套座顶部与滑架相固定,所述外套座内部底侧上下滑动连接有压头,所述压头底部外表面通过弹簧与外套座弹性抵接。优选的,所述圆锥头使用的材料为不锈钢。优选的,所述滑杆为钨钢材质制成。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输送机构,以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在主动皮带轮的作用下可使输送带转动对岩棉进行移动,并且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可使顶座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根据岩棉的厚度对检测的深度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检测的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并且当检测的岩棉厚度不同时,不便调节插入检测的深度,容易使检测产生误差的问题。优点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检测机构,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在圆盘的作用下使T形杆带动滑架在矩形框架底部上下移动,在向下移动时压头压紧在检测处的两侧防止其移动,从而不需要通断电机既可对岩棉进行检测,避免频繁通断电机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对岩棉进行检测的移动检测的过程中,需频繁通断电机以进行检测,容易造成电机损坏的问题。优点3: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第一辊柱和第二辊柱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第一辊柱和第二辊柱外表面通过输送带进行传动连接,有利于带动岩棉进行输送,转辊的个数不少于五个,并且转辊之间的间距两两相等,便于将岩棉移动出,进行下一步工作,螺纹杆左右两侧为两段反向的螺纹结构,并且螺纹杆左右两侧与底座转动连接,有利于对螺纹杆支撑转动,并且能有带动两个内螺纹块同步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动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矩形框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检测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底板-1、输送机构-2、外框架-3、检测机构-4、框座-5、控制主体-6、开关面板-7、电源线-8、前支板-21、动力结构-22、输送带-23、支撑结构-24、动力辊-25、转辊-26、矩形框架-41、安装座-42、电动机-43、圆盘-44、卡块-45、T形杆-46、限位套-47、检测头组件-48、罩座-221、驱动电机-222、主动皮带轮-223、第一皮带-224、第一双皮带轮-225、第一辊柱-226、第二皮带-227、第二双皮带轮-228、第二辊柱-229、第三皮带-230、从动皮带轮-2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外框架(3)、框座(5)、控制主体(6)、开关面板(7)和电源线(8),所述底板(1)顶部中侧固定连接有外框架(3);/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机构(2)和检测机构(4),所述输送机构(2)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端面,所述检测机构(4)嵌于框座(5)内部中侧,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前支板(21)、动力结构(22)、输送带(23)、支撑结构(24)、动力辊(25)和转辊(26),所述前支板(21)底部与底板(1)相固定,所述前支板(21)后部底侧与动力结构(22)相固定,所述动力结构(22)前部左侧连接有输送带(23),所述支撑结构(24)底部与前支板(21)后部底侧相固定,所述动力辊(25)后侧插入动力结构(22)内部与其相连接,所述动力结构(22)前部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辊(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外框架(3)、框座(5)、控制主体(6)、开关面板(7)和电源线(8),所述底板(1)顶部中侧固定连接有外框架(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机构(2)和检测机构(4),所述输送机构(2)固定连接于底板(1)顶端面,所述检测机构(4)嵌于框座(5)内部中侧,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前支板(21)、动力结构(22)、输送带(23)、支撑结构(24)、动力辊(25)和转辊(26),所述前支板(21)底部与底板(1)相固定,所述前支板(21)后部底侧与动力结构(22)相固定,所述动力结构(22)前部左侧连接有输送带(23),所述支撑结构(24)底部与前支板(21)后部底侧相固定,所述动力辊(25)后侧插入动力结构(22)内部与其相连接,所述动力结构(22)前部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辊(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3)前部顶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框座(5),所述框座(5)内部左侧嵌有控制主体(6),所述框座(5)内部右侧设置有开关面板(7),所述框座(5)左侧设置有电源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22)包括罩座(221)、驱动电机(222)、主动皮带轮(223)、第一皮带(224)、第一双皮带轮(225)、第一辊柱(226)、第二皮带(227)、第二双皮带轮(228)、第二辊柱(229)、第三皮带(230)和从动皮带轮(231),所述罩座(221)底部与前支板(21)相固定,所述罩座(221)内部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2),所述驱动电机(222)后部输出端插入主动皮带轮(223)内侧与其相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223)后侧中部与罩座(221)转动连接,并且主动皮带轮(223)外表面右侧通过第一皮带(224)与第一双皮带轮(225)后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双皮带轮(225)后侧中部与罩座(2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双皮带轮(225)前部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辊柱(226),并且第一双皮带轮(225)前部外表面通过第二皮带(227)与第二双皮带轮(228)相连接,所述第二双皮带轮(228)前部中侧与第二辊柱(229)相连接,并且第二双皮带轮(228)外表面后侧通过第三皮带(230)与从动皮带轮(231)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231)前部中侧与动力辊(25)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柱(226)和第二辊柱(22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第一辊柱(226)和第二辊柱(229)外表面通过输送带(23)进行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26)的个数不少于五个,并且转辊(26)之间的间距两两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岩棉的空气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4)包括底座(241)、安装架(242)、伺服电机(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彪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