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1221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尤其应用于重工业生产领域。其包括第一螺杆体、第二螺杆体以及减震装置,所述第一螺杆体、第二螺杆体端部分别设置有自润滑轴套,减震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一螺杆体和第二螺杆体之间,其由缓冲组件以及两个以上的拉紧组件组成,所述缓冲组件由螺杆尾、连接法兰以及设置于螺杆尾与连接法兰之间的缓冲碟簧组成,拉紧组件由拉紧螺杆、拉紧碟簧以及螺母组成,螺杆尾和连接法兰通过拉紧螺杆滑动连接,拉紧螺杆端部依次设置有拉紧碟簧和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翻板设备撑杆加以改型优化,通过选型增设不同荷载的减震碟簧,来提高板材翻转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成品合格率与生产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尤其应用于重工业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翻板机撑杆主要用无缝钢管装配螺杆焊接而成,在工作的过程中,起顶升与承接作用,是翻板机四连杆运转机构,其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翻板稳定性与可靠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翻板不到位现象,造成严重冲击,一方面撑杆弯曲,造成人力、物力损耗以及生产停时成本,另一方面板材极易造成二次划伤,影响板材表面质量,严重时影响成品合格率。通过在冶金行业数年的实际工作中,本人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改型撑杆——增加机械减震装置,在生产工作中广泛应用。存在维护量小,制作结构简单,控精度要求不高,调整维护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可满足可靠、经济、安全、易于推广的生产环境需要,能够在生产中大规模推广使用。考虑到目前市售的撑杆结构,其撑杆长度尺寸调整主要通过一端连接螺母来实现,通过正转或者反转,使螺杆头和螺杆尾旋入连接螺母内部。这样调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原撑杆没有减震装置,撑杆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会出现连接螺母无法调整的现象,即螺纹在受到强力冲击后,变形失效,此时撑杆调整就无法实现,后续影响就是撑杆弯曲断裂。因此,增加减震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有技术使用的撑杆结构,其撑杆长度尺寸调整主要通过一端连接螺母来实现,通过正转或者反转,使螺杆头和螺杆尾旋入连接螺母内部。这样调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原撑杆没有减震装置,撑杆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会出现连接螺母无法调整的现象,即螺纹在受到强力冲击后,变形失效,此时撑杆调整就无法实现,后续影响就是撑杆弯曲断裂。因此,增加减震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制作容易,成本低廉、具有良好可靠性与稳定性且可在工作中进行广泛应用简单撑杆减震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第一螺杆体、第二螺杆体以及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一螺杆体和第二螺杆体之间,所述第一螺杆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自润滑轴套,其另一端与减震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体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自润滑轴套,其另一端与减震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由缓冲组件以及两个以上的拉紧组件组成,所述缓冲组件由螺杆尾、连接法兰以及设置于螺杆尾与连接法兰之间的缓冲碟簧组成,所述拉紧组件由拉紧螺杆、拉紧碟簧以及螺母组成,所述螺杆尾和连接法兰通过拉紧螺杆滑动连接,所述拉紧螺杆端部依次设置有拉紧碟簧和螺母。所述的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体和第二螺杆体为φx无缝钢管。所述的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碟簧为一个以上。所述的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为个。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本技术撑杆结构简单,加工调整方便,改变了传统撑杆采用无缝钢管刚性连接、冲击严重、长度调整困难、维护耗时耗力、易弯易折等众多问题,改型后,具有良好的设备稳定性。本技术可应用于冶金、建筑、运输等行业的翻板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翻板设备撑杆加以改型优化,通过选型增设不同荷载的减震碟簧,来提高板材翻转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成品合格率与生产作业效率,且具有易于推广、节能降耗、能重复循环使用等优点,同时制作该撑杆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等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撑杆与翻臂的受力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螺杆体2、第二螺杆体8以及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一螺杆体2和第二螺杆体8之间,所述第一螺杆体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自润滑轴套1,其另一端与减震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体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自润滑轴套9,其另一端与减震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减震装置由缓冲组件以及两个以上的拉紧组件组成,所述缓冲组件由螺杆尾5、连接法兰7以及设置于螺杆尾5与连接法兰7之间的缓冲碟簧6组成,所述拉紧组件由拉紧螺杆3、拉紧碟簧4以及螺母1组成,所述螺杆尾5和连接法兰7通过拉紧螺杆3滑动连接,所述拉紧螺杆3端部依次设置有拉紧碟簧4和螺母1。所述第一螺杆体2和第二螺杆体8为φ102x12无缝钢管。所述拉紧碟簧4和缓冲碟簧6可以根据现场实际载荷情况进行选型优化,共有A、B、C三种型号可选。撑杆总长度调整,可以通过加减缓冲碟簧6的具体数量,同时更换合适长度拉紧螺栓来实现,所述缓冲碟簧6为一个以上,所述拉紧组件为8个。本技术通过减震装置,使得得撑杆上部和下部就分割为两部分,使其具有一定的伸缩与量。其中螺杆尾5是撑杆减震导向装置,主要承接上、下两部分连接。其工作原理是螺杆尾5一端与第一螺杆体2无缝钢管进行焊接,另一端承插在第二螺杆体8无缝钢管中,滑动尺寸300mm。第二螺杆体8与螺杆尾5配合区间,需要精细加工,以达到要求表面粗糙度,减少滑动过程中螺杆尾5的磨损。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采用的缓冲碟簧6,是根据撑杆载荷通过计算获取,以达到理想的减震目的。本文选取B系列160,具体尺寸为:外径内径厚度t=6、总高H=10.5,运用于实际中,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其中拉紧组件由拉紧碟簧4、拉紧螺杆3以及螺母1配套使用。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是保证缓冲碟簧6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使撑杆上、下两部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空隙存在而造成冲击;第二是增加撑杆减震装置刚度,避免在实际使用中,导向装置薄弱环节断裂,起到加强薄弱位置的目的;第三是防止突发情况,如卡阻、过磁等各方面原因造成撑杆上、下两部分脱开,起安全连锁作用。所述法兰7与第二螺杆体8无缝钢管,是通过焊接固定,承受压应力,因此必须严把焊接质量,防止使用过程中开焊而造成设备事故。当需要调整撑杆长度时,拆卸拉紧螺栓3以及拉紧碟簧4,使导向装置5螺杆尾与法兰7相互脱开,通过增减碟簧6的数量,来增长或者缩短撑杆尺寸,以达到调平的目的。本技术设计原理及实施例:1、受力分析与载荷计算撑杆所受载荷主要是板材以及承接板材翻臂的自重,在托举和承接的过程中,载荷逐渐变化,由小到大。不考虑撑杆自重,则板材与翻臂自重的合力,可以分解为撑杆轴向所受压应力和板材与翻臂的向心力,简化如下图2所示,撑杆轴向所受压应力计算公式如下:式中:F1为撑杆轴向压应力,NG1为翻臂重力,NG2为板材重力,Nm1为翻臂质量,kgm2为板材质量,kgg为重力加速度,9.8m/s3带入数据得:撑杆轴向压应力为当θ=0°时,F1所受压应力达到最大值为:F1=24696N根据标准查询图1中碟簧6几何参数与力学特性,得知:碟簧6在变形量f=0.75t时,所能承受最大载荷为:F=21800N通过简化计算,在变形量f=0.85t时,所能承受最大载荷为:F=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其包括第一螺杆体(2)、第二螺杆体(8)以及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一螺杆体(2)和第二螺杆体(8)之间,所述第一螺杆体(2)、第二螺杆体(8)端部分别设置有自润滑轴套,/n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由缓冲组件以及两个以上的拉紧组件组成,/n所述缓冲组件由螺杆尾(5)、连接法兰(7)以及设置于螺杆尾(5)与连接法兰(7)之间的缓冲碟簧(6)组成,/n所述拉紧组件由拉紧螺杆(3)、拉紧碟簧(4)以及螺母(1)组成,所述螺杆尾(5)和连接法兰(7)通过拉紧螺杆(3)滑动连接,所述拉紧螺杆(3)端部依次设置有拉紧碟簧(4)和螺母(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单撑杆减震装置,其包括第一螺杆体(2)、第二螺杆体(8)以及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一螺杆体(2)和第二螺杆体(8)之间,所述第一螺杆体(2)、第二螺杆体(8)端部分别设置有自润滑轴套,
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由缓冲组件以及两个以上的拉紧组件组成,
所述缓冲组件由螺杆尾(5)、连接法兰(7)以及设置于螺杆尾(5)与连接法兰(7)之间的缓冲碟簧(6)组成,
所述拉紧组件由拉紧螺杆(3)、拉紧碟簧(4)以及螺母(1)组成,所述螺杆尾(5)和连接法兰(7)通过拉紧螺杆(3)滑动连接,所述拉紧螺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军赵国昌周天姿赵春华肖本辉程朴远李智卿胡剑锋李君赵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