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和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61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其具有可相互移动的分离式车架结构,包括与配重和转向桥固定连接,与转向桥的转向轮形成一个整体的后车架;所述后车架的前梁滑动连接在前车架的后梁上,利用伸缩机构发生相互移动,改变驱动桥与转向桥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起重机车架分为前车架和后车架,可调节变化整车重心位置以及整车转弯半径,可大幅增加整车平衡稳定力矩,在稳定力矩相等条件下,大幅降低整车重量(约10%),节约整车行驶能耗,减少制造成本,提高设备使用场地地面使用寿命一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和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
技术介绍
常用的港口起重机,例如集装箱正面吊运机、重型叉车和轮式起重机,主要根据整车的重量和大小来专门设计重心、重心位置尺寸形成的固定平衡力矩来平衡起重机工作力矩,从而达到正常起重作业的工作。此类起重机一般利用自身重量和增加车架尾部配重重量来调节整机重心,满足整车稳定性要求。但是整车尾部固定,需要的配重重量大,造成整车重量大,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整车重量大,耗能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轴距的起重机车架,其具有可相互移动的分离式车架结构;其中,所述可相互移动的分离式车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桥上的前车架;与配重和转向桥固定连接,与转向桥的转向轮形成一个整体的后车架;其中,所述后车架的前梁滑动连接在前车架的后梁上,利用伸缩机构发生相互移动,改变驱动桥与转向桥的距离。其中,所述前车架的后梁与后车架的前梁均为中空结构。特别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车架后梁的内径大于车架前梁外径,以便于前车架后梁套接在后车架的前梁上,实现后车架与前车架的滑动连接。为了使前车架的后梁滑动连接在后车架的前梁后能够发生相互移动,可以采用任一一种能够减少前车架后梁内壁与后车架前梁外壁的摩擦力的现有技术,例如通过机械加工使后梁内壁与前梁外壁表面的光滑度增加。为了极大的减轻车架的重量,本申请采用的前车架的后梁与后车架的前梁均为两个中空管架。尤其是,将后车架的前梁设计为两个中空管架结构后,呈门型结构,结构简单,重量减轻,当进行轴距调节作业时(即当其与前车架的后梁的相互移动时),操作更灵活,能耗更少。其中,所述伸缩机构为伸缩油缸。其中,所述伸缩结构还可以是市售的任一一种能够为分离式车架提供动力的直线运动机构。其中,所述伸缩油缸的缸体端与前车架铰接,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端与后车架铰接。其中,所述伸缩油缸的缸体端与后车架铰接,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端与前车架铰接。其中,所述后车架的前梁利用滑动组件滑动连接在前车架的后梁上。其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前车架的后梁和后车架的前梁上的多个滑块。本申请通过在前车架和后车架上设置滑块的方式,使前车架和后车架滑动连接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使前车架的后梁内壁与后车架的前梁外壁之间一定的空间距离,在相互移动过程中有效防止后车架的前梁对前车架后梁的损耗或损伤,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相互移动过程中摩擦力对轴距调节作业的影响。为实现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其具有上述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起重机车架分为前车架和后车架,并使二者相互移动的中空腔体连接,可调节变化整车重心位置,可调整改变整车转弯半径,可大幅增加整车平衡稳定力矩,在稳定力矩相等条件下,大幅降低整车重量(约10%),节约整车行驶能耗,减少制造成本,提高设备使用场地地面使用寿命一倍以上。2、本技术通过在前车架和后车架上铰接伸缩油缸,通过控制油缸伸出和缩回即可调整起重机的重心,即便是起重机在行进作业时候,也能够随时调整起重机的重心,而且当起重机转向时,减少轴距能够减少转弯半径,转向更灵活、稳定、节能。3、本技术将后车架固定在转向桥上,使转向轮与后车架呈一个整体,降低了移动后车架时的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的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侧视图和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的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侧视图和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的后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车架,11、前梁本体,12、后梁,121、左梁,122右梁;2、后车架,21、后梁本体,22、前梁,221、左臂,222右臂;3、驱动桥;4、伸缩机构(伸缩油缸),41、缸体端,42、活塞杆端;5、配重;6、转向桥,61、转向轮;7、滑动组件,71、前车架滑块,72、后车架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其中没有说明的结构均采用常规结构,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包括具有可相互移动的分离式车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桥3上的前车架1;与配重5和转向桥6固定连接,与转向桥的转向轮形成一个整体的后车架2。具体的,所述前车架1包括与驱动桥3固定连接的前梁本体11,以及包括左梁121和右梁122的后梁12,前梁本体11固定在驱动桥3上,与驱动桥3形成一个整体;后梁12的左梁121和右梁122均为中空结构,减轻了起重机底盘机构的重量。进一步的,本申请的前车架具有与常规起重机车架相同的承载结构。具体的,所述后车架2包括与配重5和转向桥6固定连接的后梁本体21,和具有左臂221和右臂222的前梁22,由于后梁本体21固定在转向桥6上,因此后车架2与转向桥6的转向轮61形成一个整体,降低了移动后车架时的阻力,后车架的移动更灵活,降低能耗。此外,本技术为了极大的减轻车架的重量,将前车架的后梁与后车架的前梁均设置为两个中空管架。尤其是,将后车架的前梁设计为左臂和右臂两个中空管架结构后,使后车架呈门型结构(如图3所示),结构简单,重量减轻,当进行轴距调节作业时(即当其与前车架的后梁的相互移动时),操作更灵活,能耗更少。进一步的,所述后车架2的前梁12滑动连接在前车架1的后梁22上,并利用伸缩机构4发生相互移动,改变驱动桥3与转向桥6的距离。具体的,后车架2与前车架1的滑动连接为:前车架后梁的内径大于后车架前梁的外径,因此前车架后梁套接在后车架的前梁上,实现后车架与前车架的滑动连接。为了使前车架和后车架的滑动连接能够发生相互移动,可以采用任一一种能够减少前车架后梁内壁与后车架前梁外壁的摩擦力的现有技术,例如通过机械加工使后梁内壁与前梁外壁表面的光滑度增加,然后通过施加外力,使前车架和后车架发生相互移动。本申请将起重机底盘机构的车架设计为分离式,并利用两组中空腔体(即前车架的左梁和右梁,后车架的左臂和右臂)使前车架和后车架相互移动,从而调节变化整车的重心位置和整车转弯半径,大幅增加了整车平衡稳定力矩,在稳定力矩相等条件下,大幅降低整车重量(约10%),节约整车行驶能耗,减少制造成本,提高设备使用场地地面使用寿命一倍以上。具体的,所述伸缩机构4为伸缩油缸,其缸体端41与前车架1铰接,所其活塞杆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可相互移动的分离式车架结构;/n其中,所述可相互移动的分离式车架结构包括:/n固定连接在驱动桥上的前车架;/n与配重和转向桥固定连接,与转向桥的转向轮形成一个整体的后车架;/n其中,所述后车架的前梁滑动连接在前车架的后梁上,利用伸缩机构发生相互移动,改变驱动桥与转向桥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可相互移动的分离式车架结构;
其中,所述可相互移动的分离式车架结构包括:
固定连接在驱动桥上的前车架;
与配重和转向桥固定连接,与转向桥的转向轮形成一个整体的后车架;
其中,所述后车架的前梁滑动连接在前车架的后梁上,利用伸缩机构发生相互移动,改变驱动桥与转向桥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为伸缩油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轴距的轮式起重机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油缸的缸体端与前车架铰接,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端与后车架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成江林斌何忠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亿锤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