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式承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920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牵引式承马,包括第一承马架、第二承马架、若干行走轮、若干起升牵引辊以及承马绳组件,所述第一承马架和所述第二承马架相互连接以形成T字形框架,若干行走轮沿X轴方向布设于所述第一承马架上,若干起升牵引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上,所述承马绳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的外侧面上,所述承马绳组件包括用于承马之间传动连接的承马绳托辊,所述行走轮、起升牵引辊、承马绳托辊均绕X轴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牵引式承马,整体高度较低,且高度不会随承马对数的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缆机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牵引式承马
本技术涉及起重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式承马。
技术介绍
缆索起重机(简称缆机)以柔性钢索作为大跨距架空承载构件,供悬吊重物的载重小车在承载索上往返运行,具有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功能,用于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对货物进行起重、运输和装卸作业。在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混泥土坝施工中广泛采用缆索起重机作为主要的浇筑设备。缆索起重机除具有与一般起重机械相似的构造外,索道系统为缆索起重机所特有。缆索起重机索道系统主要包括主索(承载索)及两端拉板装置、小车、承马、工作绳(起升绳、牵引绳、或承马绳)、塔头导向滑轮、天轮(可能带差速摩擦轮)等。承马均匀分布并悬挂于主索上,用于承托工作绳,避免其垂度过大而影响缆索起重机的正常工作,是缆索起重机的重要零部件。牵引式承马借助行走轮悬挂于主索上,小车两侧对称布置相同数量的承马,每两个对称布置的承马用一根环形承马绳固结在一起组成一对,承马绳数量和承马对数相同。牵引式承马没有传动机构,依靠牵引绳和承马绳摩擦驱动,主要由承马架、行走轮和若干托辊组成,自身结构非常简单,因此,承马上的起升绳、牵引绳、承马绳的布置方式决定了小车、塔头导向滑轮、检修平台的布置和构造。现有的牵引式承马主要存在以下缺点:承马绳、牵引绳、起升绳采用立面垂直布置,且为了防止相互间干涉,绳与绳之间需要保持一定间距,使得承马和小车的高度很高,且牵引式承马及小车高度随承马对数的增加而增加,对吊钩上极限、边坡开挖、塔架高度等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牵引式承马,整体高度较低,且高度不会随承马对数的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缆机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制造。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牵引式承马,包括第一承马架、第二承马架、若干行走轮、若干起升牵引辊以及承马绳组件,所述第一承马架和所述第二承马架相互连接以形成T字形框架,若干行走轮沿X轴方向布设于所述第一承马架上,若干起升牵引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上,所述承马绳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的外侧面上,所述承马绳组件包括用于承马之间传动连接的承马绳托辊,所述行走轮、起升牵引辊、承马绳托辊均绕X轴方向转动。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起升牵引辊包括上起升牵引辊和下起升牵引辊,所述上起升牵引辊和所述下起升牵引辊沿Z轴方向布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上。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起升牵引辊包括起升辊和牵引辊,所述起升辊和所述牵引辊沿Y轴方向布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上。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承马绳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承马绳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承马架的两个外侧面上。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承马绳组件还包括内侧承马绳托架、外侧承马绳托架以及承马绳固结轴,所述承马绳托辊设于所述内侧承马绳托架内,所述外侧承马绳托架设于所述内承马绳托架的外侧,所述承马绳固结轴设于所述内侧承马绳托架或所述外侧承马绳托架上。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第一承马架上还设有若干水平导向轮,所述水平导向轮绕Z轴方向转动,用于平衡行走时的扭矩。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第一承马架为矩形框结构,所述水平导向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水平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马架的四个角处;所述水平导向轮为MC尼龙轮。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第二承马架的靠近所述第一承马架的一侧还设有主索下托辊,所述主索下托辊位于相邻的两个行走轮之间。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第一承马架上还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用于行走时的防撞缓冲。于本技术一实例中,所述行走轮为MC尼龙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牵引式承马,行走轮用于在主索上行走,起升牵引辊用于承托起升绳和牵引绳,承马绳托辊用于承托承马绳,行走轮、起升牵引辊、承马绳托辊均绕X轴方向转动,使得与该牵引式承马相适配的缆索起重机索道系统中的主索、起升绳、牵引绳和承马绳均需要沿X轴方向布置,由于实际设计时主索是水平布置的,所以起升绳、牵引绳和承马绳均采用水平平行布置,进而使得承马的高度不需要很高,且多对承马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承马绳连动,高度不会随承马对数的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缆机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牵引式承马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第一承马架;2、第二承马架;3、行走轮;4、起升牵引辊;5、承马绳组件;6、水平导向轮;7、主索下托辊;8、缓冲件;51、承马绳托辊;52、内侧承马绳托架;53、外侧承马绳托架;54、承马绳固结轴;41、上起升牵引辊;42、下起升牵引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请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牵引式承马,包括第一承马架1、第二承马架2、若干行走轮3、若干起升牵引辊4以及承马绳组件5,第一承马架1和第二承马架2相互连接以形成T字形框架,若干行走轮3沿X轴方向布设于第一承马架1上,若干起升牵引辊4可转动地设于第二承马架2上,承马绳组件5设于第二承马架2的外侧面上,承马绳组件5包括用于承马之间传动连接的承马绳托辊51,行走轮3、起升牵引辊4、承马绳托辊51均绕X轴方向转动。行走轮3用于在主索上行走,起升牵引辊4用于承托起升绳和牵引绳,承马绳托辊51用于承托承马绳,行走轮3、起升牵引辊4、承马绳托辊51均绕X轴方向转动,使得与该牵引式承马相适配的缆索起重机索道系统中的主索、起升绳、牵引绳和承马绳均需要沿X轴方向布置,由于实际设计时主索是水平布置的,所以起升绳、牵引绳和承马绳均采用水平平行布置,进而使得承马的高度不需要很高,且多对承马之间通过水平的承马绳连动,高度不会随承马对数的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缆机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制造。起升牵引辊4包括上起升牵引辊41和下起升牵引辊42,上起升牵引辊41和下起升牵引辊42沿Z轴方向布设于第二承马架2上。一实施例中,上起升牵引辊41和下起升牵引辊42均有两个,两个上起升牵引辊41及两个下起升牵引辊42俩俩左右对称布置,中间以固定在承马架上的隔板隔开。起升牵引辊4包括起升辊和牵引辊,起升辊和牵引辊沿Y轴方向布设于第二承马架2上。起升辊用于承托起升绳;牵引辊用于承托牵引绳。起升辊和牵引辊之间通过隔板隔开,以免发生相互影响。承马绳组件5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承马绳组件5分别位于第二承马架2的两个外侧面上。承马绳组件5还包括内侧承马绳托架52、外侧承马绳托架53以及承马绳固结轴54,承马绳托辊51设于内侧承马绳托架52内,外侧承马绳托架53设于内承马绳托架的外侧,承马绳固结轴54设于内侧承马绳托架52或外侧承马绳托架53上。每个承马绳托架可以安装两个承马绳托辊51或安装一个承马绳固结轴54。现有的牵引式承马不同对数的牵引式承马之间不能通用,比如三对牵引式承马和四对牵引式承马不通用。本申请中的承马绳托辊51及承马绳固结轴54组合设计成模块式,可以根据承马对数及承马在主索上的排列位置来调整内侧承马绳托架52和外侧承马绳托架53上的承马绳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式承马,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马架、第二承马架、若干行走轮、若干起升牵引辊以及承马绳组件,所述第一承马架和所述第二承马架相互连接以形成T字形框架,若干行走轮沿X轴方向布设于所述第一承马架上,若干起升牵引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上,所述承马绳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的外侧面上,所述承马绳组件包括用于承马之间传动连接的承马绳托辊,所述行走轮、起升牵引辊、承马绳托辊均绕X轴方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式承马,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马架、第二承马架、若干行走轮、若干起升牵引辊以及承马绳组件,所述第一承马架和所述第二承马架相互连接以形成T字形框架,若干行走轮沿X轴方向布设于所述第一承马架上,若干起升牵引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上,所述承马绳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的外侧面上,所述承马绳组件包括用于承马之间传动连接的承马绳托辊,所述行走轮、起升牵引辊、承马绳托辊均绕X轴方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式承马,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牵引辊包括上起升牵引辊和下起升牵引辊,所述上起升牵引辊和所述下起升牵引辊沿Z轴方向布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式承马,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牵引辊包括起升辊和牵引辊,所述起升辊和所述牵引辊沿Y轴方向布设于所述第二承马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式承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马绳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承马绳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承马架的两个外侧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式承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国电大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