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振器及用于拾振器的绝缘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17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具有振动的构件如内燃机缸体上的拾振器(1)。该拾振器具有一个壳体(10)及一个设有一个中心孔(14)、一个圆柱形区域(12)及一个法兰盘状区域(13)的压管(2)。一个压电盘(3)设在两个接触片(7)之间。通过弹簧件(5)及螺纹环(6)使一个地震质量(4)作用在压电盘(3)上。在这些接触片(7)的背离压电盘(3)的一侧上设有绝缘片(8)。其中绝缘片(8)具有一个内径(D1),该内径小于压管(2)的圆柱形区域(12)的外径(D2)。(*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拾振器。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拾振器、如爆震传感器的绝缘片,用于绝缘一个压电盘。已公知了具有不同的构型的拾振器。例如DE-44 03 660公开了一种具有压管(Druckhuelse)的拾振器,它用于内燃机的爆震传感器。在该公知的拾振器中,一个压管在一个接触区域的上面固定地附加在其振动要被检测的部件上。这里待检测的振动是内燃机在运行中的爆震声,它通过压管传导到作为爆震传感器的压电陶瓷拾振器上及转换成可求值的输出信号。由DE-41 23 786公知了一种内燃机。如图7概要表示的,其爆震传感器具有一个设在机壳(未示出)中的压管2,它的外侧具有一个压电陶瓷盘3及一个地震质量4。地震质量4通过弹簧件5作用在压电陶瓷盘3上,弹簧件5可通过一个螺纹环6被压紧。如图7所示,压电陶瓷盘3被设在两个接触片7之间,这些接触片通过一个与其作成整体的接插端子(未示出)向求值单元输出信号。为了保证足够的绝缘,在各接触片7的外侧均设有绝缘片8。但是可能,在压管2及压电陶瓷盘3之间的间隔中掉入小的碎屑(毛刺)9。它们譬如是当旋入螺纹环6时或壳体10的塑料压铸时被带到该位置上的。由此可能在压电陶瓷盘3及压管和/或地震质量4之间产生连接,以致形成短路。根据现有技术,这些绝缘片具有与压电陶瓷盘及地震质量相同的内径。由此使各部件与压管2之间具有恒定距离。为了避免短路的形成,绝缘片可作得如此厚,以使得小的碎屑不可能使接触片7与地震质量4或压管2之间造成连接。但尤其是出于声学原因这具有其缺点,因为振动不再能最佳地被接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相比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直接或间接固定在带有振动的构件上的拾振器具有其优点,即以简单的方式可避免接触片或压电盘与地震质量(seismische Masse)或压管之间形成短路。根据本专利技术它将这样实现,即绝缘片的内径将小于压管的圆柱形区域的外径。在此情况下,这样地选择绝缘片的内径,以致即使其内径小,但它仍可无问题地被套到压管上。当绝缘片套到压管上后,绝缘片的内圆周边缘从绝缘片的平面中翘起,由此使所述内圆周边缘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引起接触的部件之间。由此可明显地改善拾振器的绝缘及即使在受潮湿影响的情况下也可改善绝缘。最好绝缘片在内径处具有至少一个缝槽,该缝槽具有一个预定长度。由此一方面可形成绝缘片对压管的简单套入,另一方面支持了绝缘片内圆周区域从绝缘片平面上的翘起(Aufrichten)。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构型,绝缘片具有一个从其内圆周一直延伸到外圆周连续形成的缝槽。由此当它套在压管上时绝缘片被扩展及当它达到最后组装位置时,由于其固有弹性又自动地闭合。虽然在该构型中留有一个小缝槽及在被壳体环绕注塑后仅由注塑塑料来绝缘,但与现有技术的当前情况相比使有短路可能性的关键容积部分明显地减小。为了保证绝缘片的缝槽的简单制造,缝槽最好构成V字形状。为了实现绝缘片特别简单地套到压管上,绝缘片的缝槽延伸在绝缘片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绝缘片简单地套到压管上也可这样地实现,即绝缘片最好具有环状环绕的边缘,由此使在其中构成一个或多个缝槽的绝缘片的内圆周区域从绝缘片的平面上翘起。因此可作到这样构成的绝缘片被简单地放置在压电盘与压管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形式,在压管的圆柱形区域及法兰盘状边缘之间的过渡区域上构造了一个锥形区域。该锥形区域支持了套入压管的各部件的对中定位及在壳体注塑时亦能使它们保持在其位置上。此外压管的该锥形区域支持了绝缘片、确切地说绝缘片的内圆周边缘在压管及拾振器的接触部件之间的配置。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绝缘片适配于压管的锥形区域。由于在其内边缘区域设有缝槽,可有利地附加实现通过各个缝槽分开的内边缘区域的这些部分区域至少部分地重叠(Ueberlappen)。由此使绝缘更加可靠。为了实现绝缘片对压管锥形区域的更好适配,绝缘片最好具有两个连续的环形边缘,在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锥形区域。特别有利的是,绝缘片的该锥形区域具有与压管的锥形区域相同的斜率。由此可保证绝缘片在压管上的紧密接触。最好拾振器的两个绝缘片被相同地构成。由此在拾振器的所有区域上可实现均匀的绝缘。特别有利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绝缘片具有偶数的缝槽,例如8个缝槽,它们对称地分布在绝缘片上。最好绝缘片也可这样地构成,即它具有一个比接触片或压电盘更大的外径。由此也可改善压电盘外区域上的绝缘。在此情况下也可设想,绝缘片的外圆周区域向一个方向弯曲。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拾振器或一种绝缘片,它尤其在由于碎屑或金属屑或由于潮湿形成导电连接方面提供了改善的绝缘功能。这可通过简单的措施来实现,即绝缘片的内径作得比拾振器的压管的圆柱形区域的外径小。由此以简单且出人意料的方式可以实现绝缘功能的改善,该措施对于其制造及组装不会引起或仅引起很小的附加成本。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拾振器1包括一个壳体10及设在其中的一个压管2。压管2由一个圆柱形区域12及一个法兰盘状区域13组成并具有一个中心孔14及一个设在圆柱形区域12上的外螺纹11。该拾振器1还包括一个压电盘3,一个地震质量4,一个盘形弹簧5及一个螺纹环6。如图1所示,压电盘3被设置在两个接触片7之间,这些接触片通过一个与其作成整体的接插端子与一个求值单元(这两者均未示出)相连接以接收由压电盘输出的信号。以下,将设在压电盘3及地震质量4之间的接触片7称为上接触片及将设在压电盘3及压管2的法兰盘状区域13之间的接触片7称为下接触片。如图1所示,在下接触片7及法兰盘状区域1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片8。此外在上接触片7及地震质量4之间设有第二绝缘片8。这两个绝缘片8可避免接触片7或压电盘3与压管2或地震质量4与压管2之间的电连接及由此可能形成的短路。如图2所示,绝缘片8这样地构成,即在其内圆周15上具有多个缝槽16。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圆周15上构成8个缝槽16,每个缝槽彼此相隔一个相同的距离。每个缝槽16被构成为延伸在绝缘片8的中心线上并具有V字形状。因此,绝缘片8具有一个内径D1,它小于压管2的圆柱形区域12的外径D2。通过在绝缘片8的内圆周15上设置缝槽16可使绝缘片简单地从压管2上面套入。如图1所示,在组装状态中绝缘片8用其内圆周区域17部分地靠置在压管2的圆柱形区域12上。在此情况下内圆周区域17从绝缘片8的平面立起。由此达到各个部件之间绝缘的改善。尤其可以由此避免由于金属屑等引起的短路。如图1的组装状态中所示,所有各个部件均从压管2的圆柱形区域12上面套入及最后将螺纹环6旋在外螺纹11上,其中盘形弹簧5在地震质量4上的偏压被调节。接着将塑料的壳体10环绕注塑在组装好的半成品上,其中塑料附加地用于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因此,尤其是由于在组装状态中从绝缘片8的平面翘起的内圆周区域17而实现了绝缘的改善。图3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绝缘片8。如图3中所示,第二种绝缘片8具有一个贯通的缝槽18,该缝槽从绝缘片8的内圆周通向外圆周地构成。由此可以在组装时尤其通过压管2的圆柱形区域12的外螺纹11时使绝缘片8扩展及接着再使其收缩,及其中如第一实施例的绝缘片那样具有内圆周区域17,它被从绝缘片8的平面翘起并实现了绝缘的改善。图4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绝缘片8。它与上述两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具有振动的构件上的拾振器,具有一个壳体(10)及一个设有一个中心孔(14)、一个圆柱形区域(12)及一个法兰盘状区域(13)的压管(2),一个设在两个接触片(7)之间的压电盘(3),在压电盘上面作用着一个地震质量(4),其中在这些接触片(7)的背离压电盘(3)的一侧上分别设有一个绝缘片(8),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绝缘片(8)具有一个内径(D1),该内径小于压管(2)的圆柱形区域(12)的外径(D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夫冈米夏埃尔米勒沃尔夫冈施密特霍尔格克雷布斯哈特穆特布拉默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