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809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潮间带海草床生态修复领域中高等入侵植物的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的控制方法。互花米草的控制装置设有PVC板和用于固定的U形钢钉。在温带海域互花米草生长初期(3-4月),在人工去除区域内枯败的互花米草残余之后在紧贴地表均匀整齐地铺盖一层PVC板,相邻两板之间用U形钢钉固定链接在一起。PVC板不透光,能够有效阻止互花米草的生长繁殖。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控制入侵植物,结合简便有效的互花米草控制装置,能方便快速的进行潮间带海草床的恢复或重建;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PVC板能够持久抗风浪两年以上,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因而能节约成本,经济环保,对海区不会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海草床生态恢复与重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隶属于禾本科米草属(SpartinaSchreb.),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常密布于地下30cm深的土层内,有时可深达50-100cm,植株茎秆坚韧、直立,高可达1-3m,直径在1cm以上。其具有较强抗逆性,可耐受恶劣的土壤条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高于其他盐沼植物,在潮滩湿地中具有极强的繁殖和传播能力,是世界上最具入侵性的物种之一。20世纪70年代,互花米草引入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分布面积快速增长,沿海各省从辽宁到广西均有分布,对本地土壤地貌、生物类群、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成为我国关注度最高的入侵物种之一。1990年前后,黄河口三角洲引种互花米草,至今其已严重威胁了当地土著植物---日本鳗草(海草的一种)的生存。海草床(Seagrassmeadows)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一起被认为是近海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且国际研究结果表明,海草床生态服务价值明显高于红树林和珊瑚礁的生态服务价值。这里所述的“海草”系指唯一淹没在浅海水下的被子植物,分化出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器官。繁茂的海草床如同陆地上的森林,是健康海洋环境的重要标志,是珍贵的“海底草原”或“海底森林”。海草床是高生产力区,能为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育苗场和庇护地,也有利于海鸟的栖息;同时为许多生物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海草床也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捕获和封存系统之一,联合国组织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最急迫的行动是维持和恢复"蓝碳"汇,海草和红树林、盐沼一道被优先重视。日本鳗草(Zosterajaponica)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区系,在亚洲属于本地种,对温度耐受幅度较广,从俄罗斯库页岛、日本、韩国、中国至越南均有分布。其经常是咸水湖、泻湖和河口海草床的主要种类,适宜生长水深1-3米的泥沙底质中。在亚洲各国如日本、韩国、中国等,日本鳗草都出现了严重的衰退。长期以来,海草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海草床面积已在全球范围内下降,不少海域濒于灭绝,并危及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沿岸生态系统也变得更加脆弱。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海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对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对退化的海草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目前,有关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的控制技术相对较少,且缺乏简便有效、生态环保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的数量控制方法,从而促进日本鳗草草床恢复或重建,采用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在潮间带控制互花米草数量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于待处理区域在互花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对其进行去除,然后在去除的区域,紧贴地表表面固定铺盖不透光的PVC板,进而能够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繁殖。所述互花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为每年3-4月份,于区域内贴近地表刈割去除互花米草及其残余。所述于去除区域紧贴地表表面整齐铺盖至少一片PVC的板,而后采用U形钢钉将板牢靠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PVC板为不透光的PVC板,其厚度为3-5mm,且四个角边缘处分别分布有2个直径1cm的用于U形钢钉将板固定在地面上的圆孔。所述铺设的至少一片PVC板中相邻的两块PVC板之间紧密接触并用U形钢钉跨板穿孔固定,钢钉的两条腿分别穿过相邻两块块板角落处的一个孔并往下深插入地下固定;对于每块板每个角落的两个圆孔,分别用于两个U形钢钉的固定,每个U形钢钉固定用的另一个圆孔位于相邻的另一块板上。所述每个U形钢钉直径为0.8-1cm,长度为50-60cm,材质为不锈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于互化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即春季3-4月份),贴近地表刈割去除枯败的互花米草,使得刈割变得相当容易。互花米草夏季茂盛期可高达1-3m,草杆茂密、坚硬,刈割非常困难,且刈割后残余秸秆坚硬,影响所铺设PVC板的稳定性和与地面间的空隙大小;通过本专利技术,选择经过冬季的冰冻及海风海水的冲刷后在春季3-4月份刈割米草和铺板,此时进行刈割枯败的互花米草残余则易于操作。特别是,本专利技术于互化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贴近地表刈割去除枯败的互花米草后,在紧贴地表表面整齐地铺盖一层PVC板,并使用U形钢钉跨板进行固定,使PVC板牢靠固定在地表表面上,且PVC板与地面间几乎没有空隙,能够快速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繁殖使之很快死亡。铺设PVC板时,如果地面上有残余草杆,那么PVC板与地面之间将有较大空隙,互化米草就会持续存活很长时间(如6个月以上),不会死亡。可见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方法即可能在互花米草入侵的海草床中对该入侵植物生长繁殖得以有效控制,从而促进海草床的生态恢复或重建。2、本专利技术中所用PVC板,密度高于海水,防水结实,且不透光;本专利技术中所用PVC板和U形钢钉固定能够持久抗风浪至少两年以上,回收后可重复利用,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对海区不会产生污染,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米草治理方法。3、通过本专利技术,克服了潮间带入侵性植物—-互花米草控制难的问题,为该环境下海草床的恢复或重建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互花米草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PVC板;2钻孔;3U形钢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在山东某海域运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了互花米草的控制实验。PVC板制作:长宽分别为2m和1m,材质为不透光板,厚度4mm,四角各钻制2个直径1cm圆孔。其他所用材料如下:①50cmU形钢钉(直径1cm);②镰刀。互花米草控制试验过程如下:2017年4月下旬,在试验区选定16m×2m区域人工的使用镰刀贴近地表刈割去除枯败的互花米草残余,去除互花米草后,在去除的区域,紧贴地表表面固定铺盖不透光的PVC板,将相邻两块板紧密相靠并用U形钢钉跨板固定链接。也就是说U形钢钉的两条腿分别穿过相邻两块板上的一个孔并往下深插入地下,每块板通过8个U形钢钉与四边相邻的4块板间链接固定在一起。试验结果如下:2018年和2019年4月下旬观察,PVC盖板区域无互花米草生长,进而试验区域已经适合于进行日本鳗草海草床恢复。可见,本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于互化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即春季3-4月份),贴近地表刈割去除枯败的互花米草,使得刈割变得相当容易。互花米草夏季茂盛期可高达1-3m,草杆茂密、坚硬,刈割非常困难,且刈割后残余秸秆坚硬,影响所铺设PVC板的稳定性和与地面间的空隙大小;通过本专利技术,选择经过冬季的冰冻及海风海水的冲刷的春季3-4月份刈割米草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待处理区域在互花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对其进行去除,然后在去除的区域,紧贴地表表面固定铺盖不透光的PVC板,进而能够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繁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待处理区域在互花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对其进行去除,然后在去除的区域,紧贴地表表面固定铺盖不透光的PVC板,进而能够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繁殖。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花米草春季萌发生长之前为每年3-4月份,于区域内贴近地表刈割去除互花米草及其残余。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去除区域紧贴地表表面整齐铺盖至少一片PVC的板,而后采用U形钢钉将板牢靠地固定在地面上。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潮间带入侵性植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毅岳世栋徐少春张晓梅张玉顾瑞婷许帅乔永亮刘明杰杨红生张涛张立斌林承刚孙景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