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04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一加强肋(3)和第二加强肋(4);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为结构尺寸相同的平面板状结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中心设有通孔(5);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使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平行设置;若干根第二加强肋(4)分别与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对应连接并纵向支撑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根据混凝土斜向构件尺寸进行填充支撑,灵活性高,支撑稳定可靠,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
技术介绍
在现代建筑结构施工中,包含很多混凝土斜向构件,包括增强构筑物主体结构稳定性的十字加固撑梁、坡屋顶层由屋脊落至建筑物外檐主次梁等结构。目前,混凝土斜向构件的施工存在以下问题:1、混凝土斜向构件的底模板在支撑加固时需另在相应楼地面板预埋钢管或其它斜向支撑固定端点,操作不便,费时费力。2、浇筑完毕后混凝土斜向构件与地面夹角过小的部位不便于模板支撑和拆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能根据混凝土斜向构件尺寸进行填充支撑,灵活性高,支撑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结构尺寸相同的平面板状结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中心设有通孔;若干根第一加强肋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若干根第二加强肋分别与若干根第一加强肋对应连接并纵向支撑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的第一加强肋由两根加强肋连接构成,第一加强肋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并匹配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边角处。所述的若干根第一加强肋关于通孔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若干根第二加强肋分别对应设置在通孔与若干根第一加强肋之间。所述的若干根第二加强肋关于通孔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所述的圆角结构的半径为10mm。所述的通孔的孔半径为8mm。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的表面经热侵镀锌处理。本技术能根据混凝土斜向构件尺寸进行填充支撑,灵活性高,支撑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的横向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的第一支撑板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加强肋,4第二加强肋,5通孔,6斜梁模板,7斜梁支撑结构柱,8对拉螺栓,9木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一种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一加强肋3和第二加强肋4;请参见附图3,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为结构尺寸相同的平面板状结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中心设有通孔5;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使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平行设置;若干根第二加强肋4分别与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对应连接并纵向支撑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请参见附图2,所述的第一加强肋3由两根加强肋连接构成,第一加强肋3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并匹配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边角处,可起到边部支撑的作用。所述的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关于通孔5中心对称设置,受力均匀,确保支撑的稳定性。所述的若干根第二加强肋4分别对应设置在通孔5与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之间,可起到中部支撑的作用。所述的若干根第二加强肋4关于通孔5中心对称设置,受力均匀,确保支撑的稳定性。所述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优选的,圆角结构的半径为10mm,使用安全,避免尖锐结构在使用时的安全隐患。所述的通孔5的孔半径为8mm,用于安装对拉螺栓8。所述的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一加强肋3和第二加强肋4的表面经热侵镀锌处理,具有良好的防腐蚀、防锈性能。优选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可采用200mm(长)×200mm(宽)×10mm(厚)的Q235B钢板制成。第一加强肋3的加强肋可采用80mm(高)×50mm(宽)×8mm(厚)的Q235B钢板制成,两根加强肋垂直连接呈L形结构,第二加强肋4可采用80mm(高)×80mm(宽)×8mm(厚)的Q235B钢板制成,第二加强肋4与第一加强肋3的两根加强肋均呈45°夹角。第一加强肋3和第二加强肋4通过焊条四面围焊加肋补强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请参见附图4,将本技术的支撑工具以类似砌筑砌块的堆砌方式填充进相应斜梁模板6、斜梁支撑结构柱7、楼地面板所形成的底角为47°的三角形空间内,使用对拉螺栓8穿过通孔5,并配合蝴蝶卡扣及钢管或木方等常规加固工具固定,若干个本技术的支撑工具呈“一”字形排列并纵向堆叠填充,填充后剩余空隙大于本品规格(100mm/200mm)的直角边,可采取木方或木楔9楔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一加强肋(3)和第二加强肋(4);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为结构尺寸相同的平面板状结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中心均设有通孔(5);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使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平行设置;若干根第二加强肋(4)分别与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对应连接并纵向支撑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一加强肋(3)和第二加强肋(4);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为结构尺寸相同的平面板状结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中心均设有通孔(5);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使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平行设置;若干根第二加强肋(4)分别与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对应连接并纵向支撑在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加强肋(3)由两根加强肋连接构成,第一加强肋(3)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并匹配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边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斜向构件模板用可周转支撑工具,其特征是:所述的若干根第一加强肋(3)关于通孔(5)中心对称设置。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峰张洋靳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