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336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结构在待浇筑转换梁部位设置装配式组合垫架,在转换梁模板与立柱之间设置模板横撑,在转换梁模板的底部设置板侧限位板和板底拉筋;在转换梁模板的底部与底座顶板、承压板之间均设置模板支撑体;在下层楼面板上布设承载支架;转换梁钢筋笼吊装时,转换梁钢筋笼吊装部位设置钢筋笼搁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提升转换梁模板支设的施工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转换梁施工对下层楼板的影响,还可以改善钢筋笼吊装施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转换梁施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模板支设质量好、模板拆装效率高、对既有结构影响小的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适用于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显得越来越珍贵,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高程建筑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强度,施工条件,变形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通常需要设置转换层。如何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大截面转换梁作业,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目前的大截面转换梁施工中,模板临时支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常规支撑法、叠合浇筑支撑法、设立钢结构支撑法等等,但是考虑到经费方面以及模板本身的自重还有强度问题,当前存在的大截面转换梁结构存在许多问题。在大截面转换层梁施工时,通常采用型钢及钢管组合式支撑系统,然而对于施工空间受限的建筑工程,支撑体系的常难搭设,模板支设质量与工程要求存在较大距离。鉴于此,为改善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质量和效率,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不但可以提升模板支设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模板拆装施工效率的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在待浇筑转换梁位置设置装配式组合垫架,通过底座底板与底座顶板之间的高程调节墩对底座顶板的平整度进行调整,在底座底板的下表面设置移动转轮、支撑墩和紧固筋,并在移动转轮与底座底板之间设置转轮限位板槽,转轮限位板槽与底座底板之间设置转轮连接螺栓;在底座底板上表面设置两排立柱,并在立柱与底座顶板之间设置斜向连接筋,在立柱顶部设置顶部承压板,在立柱的侧面设置横撑限位板;在底座顶板和顶部承压板上分别设置模板支撑体,再在模板支撑体上设置转换梁模板,并在转换梁模板与立柱之间设置模板横撑;在转换梁模板的底部设置板侧限位板和板底拉筋,并在板底拉筋的中间部位设置张拉螺栓;在下层楼面板上布设承载支架,承载支架与上层楼面板、上层楼面梁之间设置竖向承载墩,与下层楼面板之间设置压力分散板和底部平台梁;承载支架的上部承压板与竖向撑杆和斜向撑杆之间设置第一承压板和第一转轴,在竖向撑杆与压力分散板之间设置第二承压板,在斜向撑杆与压力分散板之间设置第二承压板和第二转轴,在第二承压板周边设置滑移限位体。所述组合垫架由底座底板、底座顶板、高程调节墩、立柱、顶部承压板组成,高程调节墩设于底座底板与底座顶板之间。所述模板横撑由压力扩散板、螺杆和调节螺栓组成;所述模板支撑体包括顶压板、底压板和立杆组成,在立杆上设置高程调节螺栓,在顶压板与转换梁模板相接面上设置接缝密闭层;转换梁混凝土浇筑时,将钢筋搁置架取出后,进行转换层梁和主梁混凝土浇筑。所述板侧限位板采用钢板,其顶部设于转换梁模板与模板横撑之间。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的组合垫架现场搭设方便,可从多个角度对转换梁模板提供支撑,大幅提升了转换梁模板的支设效率和支设质量;(2)本技术在转换梁模板底部的外侧设置板侧限位板和板底拉筋,可通过张拉螺栓对板底拉筋施加张拉力,有效防止板底爆模的问题;(3)本技术在转换层下部楼层设置支撑结构,可起到荷载传递作用,经上部荷载传递至下部楼层上,避免局部结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轮连接螺栓;2-底座底板;3-底座顶板;4-高程调节墩;5-立柱;6-顶部承压板;7-移动转轮;8-支撑墩;9-紧固筋;10-转换层梁;11-斜向连接筋;12-主梁;13-横撑限位板;14-转换梁模板;15-转轮限位板槽;16-模板横撑;17-压力扩散板;18-螺杆;19-调节螺栓;20-顶压板;21-底压板;22-立杆;23-高程调节螺栓;24-接缝密闭层;25-板底拉筋;26-板侧限位板;27-张拉螺栓;28-承载支架;29-下层楼面板;30-上层楼面板;31-上层楼面梁;32-竖向承载墩;33-压力分散板;34-底部平台梁;35-上部承压板;36-竖向撑杆;37-斜向撑杆;38-第一承压板;39-第一转轴;40-第二承压板;41-第二转轴;42-滑移限位体;43-模板支撑体。具体实施方式组合垫架的设计和制作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浇筑施工技术要求、模板设计和支设施工技术要求等,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技术涉及方法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一种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的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在待浇筑转换梁位置设置装配式组合垫架,通过底座底板2与底座顶板3之间的高程调节墩4对底座顶板3的平整度进行调整,在底座底板2的下表面设置移动转轮7、支撑墩8和紧固筋9,并在移动转轮7与底座底板2之间设置转轮限位板槽15,使转轮限位板槽15与底座底板2之间设置转轮连接螺栓1;在底座底板2上表面设置两排立柱5,并在立柱5与底座顶板3之间设置斜向连接筋11,在立柱5顶部设置顶部承压板6,在立柱5的侧面设置横撑限位板13;在底座顶板3和顶部承压板6上分别设置模板支撑体43,再在模板支撑体43上设置转换梁模板14,并在转换梁模板14与立柱5之间设置模板横撑16;在转换梁模板14的底部设置板侧限位板26和板底拉筋25,并在板底拉筋25的中间部位设置张拉螺栓27;在下层楼面板29上布设承载支架28,承载支架28与上层楼面板30、上层楼面梁31之间设置竖向承载墩32,与下层楼面板29之间设置压力分散板33和底部平台梁34;承载支架28的上部承压板35与竖向撑杆36和斜向撑杆37之间设置第一承压板38和第一转轴39,在竖向撑杆36与压力分散板33之间设置第二承压板40,在斜向撑杆37与压力分散板33之间设置第二承压板40和第二转轴41,在第二承压板40周边设置滑移限位体42。转轮连接螺栓1采用M22×150mm的不锈钢螺栓。底座底板2和底座顶板3均采用强度为Q235B的钢板轧制而成,钢板厚度为2cm。高程调节墩4采用强度等级为Q235的H型钢轧制。立柱5采用断面高度为200mm,脚宽为102mm,腰厚为9mm的工字钢。顶部承压板6采用强度为Q235B的钢板轧制而成,钢板厚度为1cm。移动转轮7直径为20cm,可转动角度为0°~360。支撑墩8采用强度等级为Q235B的H型钢轧制而成。紧固筋9采用直径25mm的HRB335级钢筋。转换层梁10和主梁1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转换层梁10的宽度为500mm、高度为1m,主梁12的厚度为120mm。斜向连接筋11采用直径32mm、强度等级为HRB335的钢筋。横撑限位板13采用Q235B钢板,厚度1cm,平面尺寸为20cm×20cm。转换梁模板14采用强度等级为Q235、厚度为0.2cm钢板预制成设定尺寸形状。转轮限位板槽15采用厚度为2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待浇筑转换梁位置设置装配式组合垫架,通过底座底板(2)与底座顶板(3)之间的高程调节墩(4)对底座顶板(3)的平整度进行调整,在底座底板(2)的下表面设置移动转轮(7)、支撑墩(8)和紧固筋(9),并在移动转轮(7)与底座底板(2)之间设置转轮限位板槽(15),转轮限位板槽(15)与底座底板(2)之间设置转轮连接螺栓(1);在底座底板(2)上表面设置两排立柱(5),并在立柱(5)与底座顶板(3)之间设置斜向连接筋(11),在立柱(5)顶部设置顶部承压板(6),在立柱(5)的侧面设置横撑限位板(13);在底座顶板(3)和顶部承压板(6)上分别设置模板支撑体(43),再在模板支撑体(43)上设置转换梁模板(14),并在转换梁模板(14)与立柱(5)之间设置模板横撑(16);在转换梁模板(14)的底部设置板侧限位板(26)和板底拉筋(25),并在板底拉筋(25)的中间部位设置张拉螺栓(27);在下层楼面板(29)上布设承载支架(28),承载支架(28)与上层楼面板(30)、上层楼面梁(31)之间设置竖向承载墩(32),与下层楼面板(29)之间设置压力分散板(33)和底部平台梁(34);承载支架(28)的上部承压板(35)与竖向撑杆(36)和斜向撑杆(37)之间设置第一承压板(38)和第一转轴(39),在竖向撑杆(36)与压力分散板(33)之间设置第二承压板(40),在斜向撑杆(37)与压力分散板(33)之间设置第二承压板(40)和第二转轴(41),在第二承压板(40)周边设置滑移限位体(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空间受限大截面转换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待浇筑转换梁位置设置装配式组合垫架,通过底座底板(2)与底座顶板(3)之间的高程调节墩(4)对底座顶板(3)的平整度进行调整,在底座底板(2)的下表面设置移动转轮(7)、支撑墩(8)和紧固筋(9),并在移动转轮(7)与底座底板(2)之间设置转轮限位板槽(15),转轮限位板槽(15)与底座底板(2)之间设置转轮连接螺栓(1);在底座底板(2)上表面设置两排立柱(5),并在立柱(5)与底座顶板(3)之间设置斜向连接筋(11),在立柱(5)顶部设置顶部承压板(6),在立柱(5)的侧面设置横撑限位板(13);在底座顶板(3)和顶部承压板(6)上分别设置模板支撑体(43),再在模板支撑体(43)上设置转换梁模板(14),并在转换梁模板(14)与立柱(5)之间设置模板横撑(16);在转换梁模板(14)的底部设置板侧限位板(26)和板底拉筋(25),并在板底拉筋(25)的中间部位设置张拉螺栓(27);在下层楼面板(29)上布设承载支架(28),承载支架(28)与上层楼面板(30)、上层楼面梁(31)之间设置竖向承载墩(32),与下层楼面板(29)之间设置压力分散板(33)和底部平台梁(34);承载支架(28)的上部承压板(35)与竖向撑杆(36)和斜向撑杆(37)之间设置第一承压板(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