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00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住宅建筑领域,公开了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包括肋柱、肋梁和秸秆板,所述的肋柱沿竖直方向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上,所述的肋梁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的肋柱相交并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上,同时划出若干个肋格,所述的肋格内嵌有所述的秸秆板,其中,所述的肋柱和肋梁由秸秆混凝土浇筑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墙体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抗震性能好、结构形式灵活和节能环保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住宅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
技术介绍
农作物秸秆是庄稼收获之后的残留物,具有节能、环保、可再生的特点。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极低,秸秆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大部分被废弃或者焚烧,造成了大气污染以及资源浪费。另外,长期以来我国量大面广的农房建设一直处于自由无序、粗放型建设状态,当前农房仍多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实心砖砌墙,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占用大量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劳动生产率及技术含量低,结构形式单一,农宅的抗震安全性及舒适性亟待提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开展农村装配式建筑的研发,成为当今村镇住宅建设转型的重要载体。基于此,若把“秸秆”和“装配”结合,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农村装配式建筑,则能形成环保轻盈具有良好性能的建筑,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包括若干根肋柱、若干根肋梁和若干块秸秆板,所述的肋柱沿竖直方向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上,所述的肋梁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的肋柱相交并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上,同时划出若干个肋格,所述的肋格内嵌有所述的秸秆板,其中,所述的肋柱和肋梁由秸秆混凝土浇筑制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还包括构造柱和圈梁,在每根所述的肋柱的顶端预留有第一拉结筋,在每根所述的肋梁的两侧端面上均预留有第二拉结筋,所述的第一拉结筋通过浇筑混凝土与所述的圈梁连接,所述的第二拉结筋通过浇筑混凝土与所述的构造柱连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在所述的肋柱与所述的肋梁交接处箍筋加密处理。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肋柱与所述的肋梁的截面高度尺寸差值≥20mm,所述的肋柱与所述的肋梁的纵筋直径差值≥2mm。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肋格为方形,所述的秸秆板的周向面与所述的肋格的周向面通过平滑接触嵌内式连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肋格沿其周向面设有用于与所述的秸秆板配合连接的凹凸结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凹凸结构为直角凸齿或燕尾凸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保温隔热性能好:本技术的新型装配式生态复合墙板通过内嵌秸秆板可极大程度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肋格处选用秸秆混凝土浇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经过测试,本技术的墙体传热系数为0.48W/(m2·K)。2)抗震性能好:本技术的内嵌秸秆板,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延性的性质,填充到本技术的装配式生态复合墙的肋格中,不仅起围护、节能作用,而且与秸秆混凝土肋格相互作用、相互约束、共同受力,充当着本技术墙体的第一道抗震防线。本技术墙体的承力体系由三部分构件组成:内嵌秸秆板、肋柱-肋梁组成的肋格及构造柱-圈梁组成的框架,这三部分构件连接简单可靠,墙体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及刚度,能够确保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依次发挥主要作用,分阶段释放地震能量,具有明确的三道抗震防线。3)结构形式灵活:肋格中填充的秸秆板的尺寸、个数可根据建筑开间、进深等因素进行调整,简化墙体构造,降低造价和方便施工。4)节能环保:与现有墙体构造相比,一方面墙体中内嵌秸秆板,另一方面肋格由秸秆类混凝土浇筑,实现了农作物废物再利用,所以本技术的墙体内含碳量大大降低,符合当前绿色、生态、低碳的农村建房指导理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的单片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Ⅰ剖面图;图3为图1的Ⅱ-Ⅱ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的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图5为秸秆板3与肋格41之间连接的截面示意图,5(a)为平滑接触、5(b)为直角凸齿接触,5(c)为燕尾凸齿接触。图中标记:1-肋柱、11-第一拉结筋、2-肋梁、21-第二拉结筋、3-秸秆板、4-墙体、41-肋格、411-凹凸结构、5-构造柱、6-圈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包括若干根肋柱1、若干根肋梁2和若干块秸秆板3,所述的肋柱1沿竖直方向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4上,所述的肋梁2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的肋柱1相交并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4上,同时划出若干个肋格41,所述的肋格41内嵌有所述的秸秆板3。其中,秸秆板3由整根稻草或麦秸秆单向机械压缩成型而成,制作时无需外加胶体,秸秆间的粘接靠机械高压下秸秆自身渗出的胶体。优选,秸秆板3的密度约为440kg/m3,其导热系数约0.1W/m·K。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好、造价低等优点,同时利用了农村秸秆再生资源,符合国家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参见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包括构造柱5和圈梁6,在每根所述的肋柱1的顶端预留有第一拉结筋11,在每根所述的肋梁2的两侧端面上均预留有第二拉结筋21,所述的第一拉结筋11通过浇筑混凝土与所述的圈梁6连接,所述的第二拉结筋21通过浇筑混凝土与所述的构造柱5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肋柱、若干根肋梁和若干块秸秆板,所述的肋柱沿竖直方向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上,所述的肋梁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的肋柱相交并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上,同时划出若干个肋格,所述的肋格内嵌有所述的秸秆板,/n其中,所述的肋柱和肋梁由秸秆混凝土浇筑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村镇住宅装配式节能生态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肋柱、若干根肋梁和若干块秸秆板,所述的肋柱沿竖直方向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上,所述的肋梁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的肋柱相交并相间地设在所述的墙体上,同时划出若干个肋格,所述的肋格内嵌有所述的秸秆板,
其中,所述的肋柱和肋梁由秸秆混凝土浇筑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造柱和圈梁,在每根所述的肋柱的顶端预留有第一拉结筋,在每根所述的肋梁的两侧端面上均预留有第二拉结筋,所述的第一拉结筋通过浇筑混凝土与所述的圈梁连接,所述的第二拉结筋通过浇筑混凝土与所述的构造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墙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燕吴涛丁笑笑刘凡郝敬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