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料机构及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68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移料机构,其包括移料架、切换件、升降件及吸取件;切换件设置于移料架;升降件连接切换件的输出端;吸取件连接升降件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传送机构、移料机构及检测机构相互配合,实现产品自动传送、交替移料及自动检测,提高生产检测效率,同时,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了检测安全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料机构及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移料机构及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某些产品的密封性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产品合格率及使用安全,例如双极板气密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燃料电池气密性的好坏,因此,对双极板气密性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气密性检测多为单独的机台进行检测,检查时需要投入人工进行取放双极板,人工取放速度慢,检测效率低,不利于对双极板进行批量性气密性检测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移料机构,包括移料架、切换件、升降件及吸取件;切换件设置于移料架;升降件连接切换件的输出端;吸取件连接升降件的输出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料机构还包括伸缩件;伸缩件连接升降件的输出端;吸取件连接伸缩件的输出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移料机构还包括位置调节件;位置调节件设置于移料架,其输出端连接支撑架上的齿条。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传送承载产品的治具;移料机构,移料机构设置于跨设传送机构的支撑架上,并位于传送机构的传送路径上;以及检测机构,检测机构设置于传送机构的传送路径上;其中,移料机构移送传送机构传送的产品至检测机构的工位;检测机构检测产品的气密性。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架、承载组件及下压组件;承载组件与下压组件相对设置于检测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板及第一密封件;承载板设置于检测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承载板。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驱动件、下压板及第二密封件;下压驱动件设置于检测架;下压板连接下压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二密封件设置于下压板。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承载板与下压板均具有通气孔,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均具有过气孔,过气孔连通通气孔。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检测机构还包括压力检测件;压力检测件设置于下压板。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架、传送线及传送驱动件;传送架设置于支撑架;传送线设置于传送架;传送驱动件设置于传送架,其输出端连接传送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传送机构、移料机构及检测机构相互配合,实现产品自动传送、交替移料及自动检测,提高生产检测效率,同时,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了检测安全和可靠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料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1、导轨;12、滑块;13、齿轮;14、齿条;2、传送机构;21、传送架;22、传送线;23、传送驱动件;24、传送辊;25、止停件;26、单向截止器;27、扫码件;3、移料机构;31、移料架;32、切换件;33、升降件;34、吸取件;35、位置调节件;36、伸缩件;37、连接板;4、检测机构;41、检测架;42、承载组件;421、承载板;4210、接头;4211、通气孔;4212、定位柱;422、第一密封件;4221、过气孔;43、下压组件;431、下压驱动件;432、下压板;434、导向柱;435、导套;44、压力检测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1、传送机构2、移料机构3及检测机构4。支撑架1跨设于传送机构2。移料机构3设置于支撑架1,移料机构3位于传送机构2传送治具的传送路径上。检测机构4设置于支撑架1,检测机构4位于传送机构2的传送路径上。具体应用时,传送机构2传送承载产品的治具,当治具移动至对应移料机构3时,移料机构3将治具上的产品移送至检测机构4的工位,检测机构4对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完成后,移料机构3将检测过的产品移送至治具,于此同时,移料机构3将治具上未检测的产品移送至检测机构4的工位,传送机构2将检测完成的产品传送至下一工位。本实施例中,检测机构4的数量为五个,移料机构3的数量为一个,移料机构3在支撑架1上来回移动分别对应五个检测机构4,实现对待检测产品与已检测产品位置的置换,移料机构3的数量也可以为五个,即每个检测机构4均对应一个移料机构3,省去移料机构3来回移动的时间;当然,检测机构4与移料机构3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增加或者减少,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不应以此为限。再一并参照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送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传送机构2包括传送架21、传送线22及传送驱动件23。传送架21设置于支撑架1。传送线22设置于传送架21,具体地,传送线22为倍速链。传送驱动件23设置于传送架21,传送驱动件23输出端通过设置于传送架21的传送辊24连接传送线22,传送驱动件23为电机。具体应用时,治具由传送架21的进料端进入,传送驱动件23产生驱动力驱动传送线22移动,从而将置于其上的承载有产品的治具由进料端向出料端方向传送。优选地,传送机构2还包括止停件25,止停件25设置于传送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料架(31)、切换件(32)、升降件(33)及吸取件(34);所述切换件(32)设置于所述移料架(31);所述升降件(33)连接切换件(32)的输出端;所述吸取件(34)连接所述升降件(33)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料架(31)、切换件(32)、升降件(33)及吸取件(34);所述切换件(32)设置于所述移料架(31);所述升降件(33)连接切换件(32)的输出端;所述吸取件(34)连接所述升降件(33)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机构(3)还包括伸缩件(36);所述伸缩件(36)连接所述升降件(33)的输出端;所述吸取件(34)连接所述伸缩件(36)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机构(3)还包括位置调节件(35);所述位置调节件(35)设置于所述移料架(31),其输出端连接支撑架(1)上的齿条(14)。


4.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机构(2),所述传送机构(2)传送承载产品的治具;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料机构(3),所述移料机构(3)设置于跨设所述传送机构(2)的支撑架(1)上,并位于所述传送机构(2)的传送路径上;以及
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2)的传送路径上;
其中,所述移料机构(3)移送所述传送机构(2)传送的产品至检测机构(4)的工位;所述检测机构(4)检测所述产品的气密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检测架(41)、承载组件(42)及下压组件(43);所述承载组件(42)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罗剑王俊文黄付延沈敏俊张银燕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