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54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特别是在铜合金连铸过程中连续测量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它是由下保护管3紧密套于上保护管5上,下保护管3浸入铜液12中,热电偶1位于上保护管内部,热电偶焊接端13位于下保护管3内,热电偶1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分别穿有瓷套管2,上保护管5内侧与热电偶1之间填充石棉绳6,热电偶焊接端13置于填充混合镁砂4的下保护管3内,热电偶自由端14用固定瓷管7固定于上保护管5上,热电偶自由端14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用补偿导线8分别接于智能仪表9的正负极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能连续测量铜液温度,测温准确、精度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特别是在铜合金 连铸过程中连续测量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铜合金连续铸造过程中,铜液温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艺参数。铜液温 度的髙低不仅是决定铸杆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产品吨位电耗的高低、 电炉寿命的长短,影响了生产成本。因此必须釆用铜液温度自控系统,对铜合 金在连续铸造过程中的温度进行连续和不间断的测量并自动调整,以保证铜液 温度相对稳定,而测温装置是连铸过程中铜液温度自控系统中的关键部件。长 期以来,国内铜加工企业曾采用了不同的测温方法进行多次实验摸索,少数企业采用光学髙温计和接触式测温或消耗性测温,不符合现实条件;有些企业采 用金属保护套管和非金属保护套管如石英高温陶瓷、刚玉、碳化硅等材料制作 的测温装置,但由于金属保护套管不耐高温,不抗腐蚀,而非金属保护套管虽 然耐髙温、抗腐蚀,但机械强度不高,抗热震性能较差,所制作的测温装置均 不适宜用于工频感应连铸电炉1100'C 128(TC的高温铜液中长期测温,因此目 前国内在高温锎液连续测温装置的研究上进展不大,检测水平至今仍以凭目测, 按经验操作为主,对自动控制,调节则无从谈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结构稳定、不易损坏, 成本低的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由紫铜 管材质的上保护管、石墨管材质的下保护管、镍铬-镍硅热电偶、石棉绳、混合 镁砂、瓷套管、固定瓷管、补偿导线和智能仪表组成,下保护管紧密套于上保护 管上,下保护管浸入铜液中,热电偶置于上保护管内部,其焊接端位于下保护 管内,并使热电偶的焊接端伸出与下保护管相接的上保护管端端口一段长度, 同时应使热电偶焊接端距下保护管底端不小于30亳米,热电偶的镍铬丝和镍硅 丝从上到下依次穿上若干瓷套管,上保护管内侧与热电偶之间填充石棉绳,下 保护管内填充混合镁砂,使热电偶焊接端固定并埋于中混合镁砂中,并置于铜 液表面烧结5 ~ 10分钟,热电偶自由端的镍铬丝和镍硅丝用固定瓷管固定于上保护管另一端,然后用补偿导线将热电偶自由端的镍铬丝和镍硅丝分别与智能仪表的正负极相连,将该装置下保护管下部置于铜液中IO分钟后,即可通过热电偶的热电效应从智能仪表上准确读出炉内一定深度铜液的温度。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结构简单,结实耐用,制作容易;(2) 测温准确,误差在士5。C之内。(3) 测温范围广,可人从0'C- 1280。C;(4) 使用寿命长,能在铜液中连续测温一个月以上;(5) 测温装置抗震性以及抗烟熏、粉尘干扰极强,因此保证了测温的精度;(6) 组成材料普通,价格相当便宜。该装置能解决目前工频感应熔铜炉测温自控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对生产 过程进行正确指导,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电炉产量,降低能耗,延长炉子寿命, 提高生产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热电偶l,瓷套管2,下保护管3,混合镁砂4,上保护管5,石棉 绳6,固定瓷管7,补偿导线8,智能仪表9,镍铬丝IO,镍硅丝ll,铜液12, 热电偶焊接端13,热电偶自由端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一种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由外径①17mm的紫铜 管上保护管5、内径①17mm的石墨管下保护管3、镍铬-镍硅热电偶1、瓷套管2、 混合镁砂4、石棉绳6、固定瓷管7、补偿导线8、智能仪表9组成,瓷套管2 穿于热电偶1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上,热电偶1置于上保护管5中,并使 热电偶焊接端13伸出上保护管5 —端60-100mm,用石棉绳6衬垫于热电偶1与 上保护管5内表面之间,注意应尽量使热电偶1不能在上保护管5中移动,将 下保护管3以紧配合方式套于上保护管5上,使热电偶焊接端13位于下保护管 3内,并使热电偶焊接端13距下保护管3底端不小于30mm,在下保护管3内填 充混合镁砂4,并填实,使位于下保护管3中的热电偶焊接端13隐埋并固定于 混合镁砂4中,将下保护管3下部置于铜液表面5-lG分钟,使混合镁砂烧结, 热电偶自由端14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分别穿过固定瓷管7的两个孔,并通 过固定瓷管7固定于上保护管5上,用补偿导线8将热电偶自由端14的镍铬丝 10和镍硅丝11与智能仪表9的正负极相连,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实用的连续测量 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该装置的下保护管3和热电偶焊接端13置于铜液12中,就可通过热电偶1 的热电效应测i:工频感应炉内液面以下50 90mm处铜液的实际温度,并通过智 能仪表9显示出来,测温范围广,可从0°C ~ 1280'C,准确可靠,插入铜液10 分钟后,测量温度与铜液实际温度温差在土5。C,可以连续插入铜液中使用一个 月以上,即使因更换产品型号规格或清灰等原因而经常取出,寿命也不会减少 多少,价格比采用其它材料、其它结构的低很多。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紫铜管或不锈钢管材质的上保护管(5)、石墨管材质的下保护管(3)、镍铬-镍硅热电偶(1)、瓷套管(2)、混合镁砂(4)、石棉绳(6)、固定瓷管(7)、补偿导线(8)、智能仪表(9),所述下保护管(3)紧密套于上保护管(5)上,下保护管(3)浸入铜液(12)中,热电偶(1)位于上保护管内部,热电偶焊接端(13)位于下保护管(3)内,热电偶(1)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分别穿有瓷套管(2),上保护管(5)内侧与热电偶(1)之间填充石棉绳(6),热电偶焊接端(13)置于填充混合镁砂(4)的下保护管(3)内,热电偶自由端(14)用固定瓷管(7)固定于上保护管(5)上,热电偶自由端(14)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用补偿导线(8)分别接于智能仪表(9)的正负极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其特征 在于热电偶焊接端(13)距下保护管(3)底端不小于30亳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特别是在铜合金连铸过程中连续测量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它是由下保护管3紧密套于上保护管5上,下保护管3浸入铜液12中,热电偶1位于上保护管内部,热电偶焊接端13位于下保护管3内,热电偶1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分别穿有瓷套管2,上保护管5内侧与热电偶1之间填充石棉绳6,热电偶焊接端13置于填充混合镁砂4的下保护管3内,热电偶自由端14用固定瓷管7固定于上保护管5上,热电偶自由端14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用补偿导线8分别接于智能仪表9的正负极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能连续测量铜液温度,测温准确、精度高。文档编号G01K7/02GK201062995SQ20072003946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7日专利技术者卜荣明, 陶炳贞 申请人:泰兴市圣达铜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测量高温铜液温度的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紫铜管或不锈钢管材质的上保护管(5)、石墨管材质的下保护管(3)、镍铬-镍硅热电偶(1)、瓷套管(2)、混合镁砂(4)、石棉绳(6)、固定瓷管(7)、补偿导线(8)、智能仪表(9),所述下保护管(3)紧密套于上保护管(5)上,下保护管(3)浸入铜液(12)中,热电偶(1)位于上保护管内部,热电偶焊接端(13)位于下保护管(3)内,热电偶(1)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分别穿有瓷套管(2),上保护管(5)内侧与热电偶(1)之间填充石棉绳(6),热电偶焊接端(13)置于填充混合镁砂(4)的下保护管(3)内,热电偶自由端(14)用固定瓷管(7)固定于上保护管(5)上,热电偶自由端(14)的镍铬丝(10)和镍硅丝(11)用补偿导线(8)分别接于智能仪表(9)的正负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荣明陶炳贞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圣达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