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47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包括:连接部壳体、与连接部壳体连接的手握部壳体,以及连接于连接部壳体内的连接柱体,连接柱体的一端与圆形孔连接,连接柱体的另一端向连接部壳体的内侧延伸,连接部壳体的内部、连接柱体的外围,设置环状加强筋板、第一加强筋板、第二加强筋板、弧状加强筋板、第三加强筋板以及竖直筋板,手握部壳体内部设置纵向加强筋板、第四加强筋板、第五加强筋板、横向板、空心圆柱以及第六加强筋板,通过对连接部壳体、手握部壳体以及连接柱体的结构设计,显著提升了副驾调角手柄的强度,结构设置合理,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调节式;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直到电子调节座椅。按材质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还有一些特殊使用对象的座椅,如儿童座椅和赛车座椅等。汽车座椅通常可以利用调节手柄来调整座椅的角度。为了保证汽车座椅调节功能的正常、便利地使用,调节手柄需要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然而现有的汽车副驾调节手柄通常为简单的壳体结构,强度有限,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副驾调节手柄强度有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包括:连接部壳体、与所述连接部壳体连接的手握部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壳体内的连接柱体,所述连接部壳体的底面设置有圆形孔,所述连接柱体的一端与所述圆形孔连接,所述连接柱体的另一端向所述连接部壳体的内侧延伸;所述连接部壳体的内部在所述连接柱体的外围设置有环状加强筋板,所述环状加强筋板与所述连接部壳体的侧壁之间连接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第一加强筋板,所述连接柱体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之间连接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第二加强筋板,所述连接部壳体与所述手握部壳体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弧状加强筋板,所述弧状加强筋板位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的外侧,所述弧状加强筋板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板,所述弧状加强筋板的一侧设置有竖直筋板,所述竖直筋板与所述弧状加强筋板之间连接有数个第三加强筋板;所述手握部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纵向加强筋板,所述纵向加强筋板的一端与所述竖直筋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纵向加强筋板的另一端与横向板连接,所述横向板设置于所述手握部壳体内部,所述纵向加强筋板(与所述手握部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加强筋板,两个所述纵向加强筋板之间连接有第五加强筋板,所述横向板与所述手握部壳体的末端之间设置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的外周面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六加强筋板,所述第六加强筋板分别与所述手握部壳体内的内壁以及所述横向板连接。可选的,所述纵向加强筋板上设置有下凹部。可选的,所述连接柱体包括圆柱侧壁,所述圆柱侧壁的外周面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槽部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凹陷部,两个所述凹槽部的连线与两个所述凹陷部的连线垂直,所述凹槽部靠近所述连接部壳体底面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圆柱侧壁相贯通的镂空部,所述凹槽部的顶部与所述连接柱体顶面连通,所述凹陷部在所述连接柱体轴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凹槽部的长度。可选的,所述圆柱侧壁的内侧设置有方形部,所述方形部中心设置有方形孔,所述方形部与所述圆柱侧壁的内壁之间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连接板,所述凹槽部与所述圆柱侧壁的内壁之间连接有连接板部,两个所述L型连接板之间的连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部之间的连线垂直,所述方形部上在所述L型连接板的一侧还连接有延伸部。可选的,所述手握部壳体的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依次排列的数个凸块。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包括:连接部壳体、与连接部壳体连接的手握部壳体,以及连接于连接部壳体内的连接柱体,通过对连接部壳体、手握部壳体以及连接柱体的结构设计,显著提升了副驾调角手柄的强度,结构设置合理,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的连接柱体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的连接柱体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连接部壳体;2-手握部壳体;3-连接柱体;11-圆形孔;12-环状加强筋板;13-第一加强筋板;14-第二加强筋板;16-弧状加强筋板;18-竖直筋板;17-第三加强筋板;21-纵向加强筋板;24-横向板;22-第四加强筋板;23-第五加强筋板;25-空心圆柱;26-第六加强筋板;211-下凹部;30-圆柱侧壁;31-凹槽部;32-凹陷部;311-镂空部;34-方形部;341-方形孔;342-L型连接板;343-连接板部;340-延伸部;20-凸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包括:连接部壳体1、与连接部壳体1连接的手握部壳体2,以及连接于连接部壳体1内的连接柱体3,连接部壳体1的底面设置有圆形孔11,连接柱体3的一端与圆形孔11连接,连接柱体3的另一端向连接部壳体1的内侧延伸,连接部壳体1与手握部壳体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一体成型,连接柱体3用于与外部结构转动连接,手握部壳体2用于手部握持,并转动副驾调角手柄,以实现调节汽车副驾座椅角度。具体地,连接部壳体1的内部在连接柱体3的外围设置有环状加强筋板12,环状加强筋板12与连接部壳体1的侧壁之间连接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第一加强筋板1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壳体(1)、与所述连接部壳体(1)连接的手握部壳体(2),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壳体(1)内的连接柱体(3),所述连接部壳体(1)的底面设置有圆形孔(11),所述连接柱体(3)的一端与所述圆形孔(11)连接,所述连接柱体(3)的另一端向所述连接部壳体(1)的内侧延伸;/n所述连接部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连接柱体(3)的外围设置有环状加强筋板(12),所述环状加强筋板(12)与所述连接部壳体(1)的侧壁之间连接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第一加强筋板(13),所述连接柱体(3)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12)之间连接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第二加强筋板(14),所述连接部壳体(1)与所述手握部壳体(2)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弧状加强筋板(16),所述弧状加强筋板(16)位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12)的外侧,所述弧状加强筋板(16)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12)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板(13),所述弧状加强筋板(16)的一侧设置有竖直筋板(18),所述竖直筋板(18)与所述弧状加强筋板(16)之间连接有数个第三加强筋板(17);/n所述手握部壳体(2)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纵向加强筋板(21),所述纵向加强筋板(21)的一端与所述竖直筋板(18)的一侧连接,所述纵向加强筋板(21)的另一端与横向板(24)连接,所述横向板(24)设置于所述手握部壳体(2)内部,所述纵向加强筋板(21)与所述手握部壳体(2)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加强筋板(22),两个所述纵向加强筋板(21)之间连接有第五加强筋板(23),所述横向板(24)与所述手握部壳体(2)的末端之间设置有空心圆柱(25),所述空心圆柱(25)的外周面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六加强筋板(26),所述第六加强筋板(26)分别与所述手握部壳体(2)内的内壁以及所述横向板(2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驾调角手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壳体(1)、与所述连接部壳体(1)连接的手握部壳体(2),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壳体(1)内的连接柱体(3),所述连接部壳体(1)的底面设置有圆形孔(11),所述连接柱体(3)的一端与所述圆形孔(11)连接,所述连接柱体(3)的另一端向所述连接部壳体(1)的内侧延伸;
所述连接部壳体(1)的内部在所述连接柱体(3)的外围设置有环状加强筋板(12),所述环状加强筋板(12)与所述连接部壳体(1)的侧壁之间连接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第一加强筋板(13),所述连接柱体(3)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12)之间连接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第二加强筋板(14),所述连接部壳体(1)与所述手握部壳体(2)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弧状加强筋板(16),所述弧状加强筋板(16)位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12)的外侧,所述弧状加强筋板(16)与所述环状加强筋板(12)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板(13),所述弧状加强筋板(16)的一侧设置有竖直筋板(18),所述竖直筋板(18)与所述弧状加强筋板(16)之间连接有数个第三加强筋板(17);
所述手握部壳体(2)内部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纵向加强筋板(21),所述纵向加强筋板(21)的一端与所述竖直筋板(18)的一侧连接,所述纵向加强筋板(21)的另一端与横向板(24)连接,所述横向板(24)设置于所述手握部壳体(2)内部,所述纵向加强筋板(21)与所述手握部壳体(2)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加强筋板(22),两个所述纵向加强筋板(21)之间连接有第五加强筋板(23),所述横向板(24)与所述手握部壳体(2)的末端之间设置有空心圆柱(25),所述空心圆柱(25)的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哲远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兴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