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01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架、上辊、下辊、上模具、下模具和电机,所述支撑架的纵向截面为U型,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板和竖直支板,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的轴杆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板上,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位于两个所述竖直支板之间,所述下辊位于所述上辊的正下方,所述下辊的轴杆穿过所述竖直支板通过皮带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上辊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A,所述下辊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B,所述齿轮B与所述齿轮A啮合,所述上模具位于所述上辊内,所述下模具位于所述下辊内,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对应放置。本申请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汽车中的外侧梁是吸收撞击,让内部减小伤害的重要部件。目前汽车零部件的成型大都是通过液压器和模具对钢材进行压铸而成,在压铸的过程中,液压器对钢材做功较大,虽然在成型装置内设有钢材加温装置,但是耗费能源较多。而且由于液压器对钢材的做功决定了成型装置的质量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架、上辊、下辊、上模具、下模具和电机,所述支撑架的纵向截面为U型,所述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板和竖直支板,所述竖直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支板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支板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的轴杆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板上,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位于两个所述竖直支板之间,所述下辊位于所述上辊的正下方,所述下辊的轴杆穿过所述竖直支板通过皮带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上辊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A,所述齿轮A位于所述上辊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齿轮A的纵向截面为圆形,所述下辊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B,所述齿轮B与所述齿轮A啮合,所述上模具位于所述上辊内,所述下模具位于所述下辊内,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对应放置。本技术中,所述水平支板和所述竖直支板焊接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中,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为圆柱体形状,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长度相同,所述上辊和所述下辊纵向截面的直径相同。本技术中,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上辊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模具与所述下辊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中,所述齿轮A为所述上辊外表面若干个齿轮凹槽,所述齿轮B为所述下辊外表面若干个齿轮凹槽。本技术中,所述上辊的下端面与所述下辊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辊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辊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支撑架-1;水平支板-1.1;竖直支板-1.2;上辊-2;齿轮A-2.1;下辊-3;齿轮B-3.1;上模具-4;下模具-5;电机-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所示,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架1、上辊2、下辊3、上模具4、下模具5和电机6,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位于两个所述竖直支板1.2之间,所述下辊3位于所述上辊2的正下方,所述下辊3的轴杆穿过所述竖直支板1.2通过皮带轮与所述电机6连接,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的轴杆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板1.2上,所述上模具4和所述下模具5对应放置。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为圆柱体形状,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长度相同,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纵向截面的直径相同。所述上模具4位于所述上辊2内,所述上模具4与所述上辊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模具5位于所述下辊3内,所述下模具5与所述下辊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辊2的下端面与所述下辊3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架1的纵向截面为U型,所述支撑架1包括水平支板1.1和竖直支板1.2,所述竖直支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支板1.2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支板1.1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水平支板1.1和所述竖直支板1.2焊接为一体式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辊2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A2.1,所述齿轮A2.1位于所述上辊2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齿轮A2.1的纵向截面为圆形,所述下辊3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B3.1,所述齿轮B3.1与所述齿轮A2.1啮合。所述齿轮A2.1为所述上辊2外表面若干个齿轮凹槽,所述齿轮B3.1为所述下辊3外表面若干个齿轮凹槽。实施例1:所述水平支板1.1和所述竖直支板1.2焊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齿轮A2.1为所述上辊2外表面若干个齿轮凹槽,所述齿轮B3.1为所述下辊3外表面若干个齿轮凹槽。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板1.2上,所述下辊3的右端部位穿过所述竖直支板1.2通过皮带轮与所述电机6连接,所述上模具4位于所述上辊2内,所述上模具4与所述上辊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模具5位于所述下辊3内,所述下模具5与所述下辊3为一体式结构。实施例2:使用时,将需要成型的钢材放置在所述下辊3上的所述下模具5内,然后打开所述电机6,使得所述下辊3旋转,由于所述齿轮B3.1与所述齿轮A2.1啮合,进而带动所述上辊2旋转,这样在旋转时,所述上模具4和所述下模具5相互挤压,就会将钢材挤压成模具所需要的形状。实施例3:本申请装置还可在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上添加加热装置,使得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在工作时,能直接针对所述上模具4和所述下模具5加热,进而对钢材加热,使得钢材挤压成型时,更加容易。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架(1)、上辊(2)、下辊(3)、上模具(4)、下模具(5)和电机(6),所述支撑架(1)的纵向截面为U型,所述支撑架(1)包括水平支板(1.1)和竖直支板(1.2),所述竖直支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支板(1.2)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支板(1.1)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的轴杆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板(1.2)上,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位于两个所述竖直支板(1.2)之间,所述下辊(3)位于所述上辊(2)的正下方,所述下辊(3)的轴杆穿过所述竖直支板(1.2)通过皮带轮与所述电机(6)连接,所述上辊(2)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A(2.1),所述齿轮A(2.1)位于所述上辊(2)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齿轮A(2.1)的纵向截面为圆形,所述下辊(3)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B(3.1),所述齿轮B(3.1)与所述齿轮A(2.1)啮合,所述上模具(4)位于所述上辊(2)内,所述下模具(5)位于所述下辊(3)内,所述上模具(4)和所述下模具(5)对应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侧梁的成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架(1)、上辊(2)、下辊(3)、上模具(4)、下模具(5)和电机(6),所述支撑架(1)的纵向截面为U型,所述支撑架(1)包括水平支板(1.1)和竖直支板(1.2),所述竖直支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支板(1.2)分别位于所述水平支板(1.1)上端面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的轴杆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板(1.2)上,所述上辊(2)和所述下辊(3)位于两个所述竖直支板(1.2)之间,所述下辊(3)位于所述上辊(2)的正下方,所述下辊(3)的轴杆穿过所述竖直支板(1.2)通过皮带轮与所述电机(6)连接,所述上辊(2)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A(2.1),所述齿轮A(2.1)位于所述上辊(2)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齿轮A(2.1)的纵向截面为圆形,所述下辊(3)的外侧表面设有齿轮B(3.1),所述齿轮B(3.1)与所述齿轮A(2.1)啮合,所述上模具(4)位于所述上辊(2)内,所述下模具(5)位于所述下辊(3)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瑞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武清区洪海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