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543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机器人底壳装设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边扫组件,各边扫组件分别嵌装于机器人底壳相应的边扫容置腔内;边扫组件包括边扫齿轮减速箱、边扫驱动电机、边扫压盖,边扫压盖位于边扫容置腔下端开口处且边扫压盖通过两个锁紧螺丝螺装紧固于机器人底壳,边扫驱动电机装设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边扫减速齿轮箱外壳卡紧于边扫压盖与机器人底壳之间;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从上往下穿过边扫压盖的压盖通孔并延伸至边扫压盖下端侧,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于边扫压盖的下端侧装设边扫毛刷头,边扫毛刷头装设边扫毛刷。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拆装维护方便的优点。

A side scan structure applied to sweep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
本技术涉及扫地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家居产品进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一般来说,将完成清扫、吸尘、擦地工作的机器人,也统一归为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最早在欧美市场进行销售,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进入中国。对于现有的扫地机器人而言,其一般都具有边扫结构;对于现有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而言,其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拆装维护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该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设计新颖、拆装维护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该扫地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壳体,机器人壳体包括有机器人面壳、位于机器人面壳下端侧的机器人底壳,机器人面壳与机器人底壳螺接,机器人底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边扫组件,机器人底壳对应各边扫组件分别开设有朝下开口的边扫容置腔,各边扫组件分别嵌装于相应的边扫容置腔内;边扫组件包括有边扫齿轮减速箱、边扫驱动电机、边扫压盖,边扫齿轮减速箱、边扫驱动电机分别位于边扫容置腔内,边扫压盖位于边扫容置腔的下端开口处且边扫压盖通过两个锁紧螺丝螺装紧固于机器人底壳,边扫驱动电机装设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且边扫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入轴连接,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卡紧于边扫压盖与机器人底壳之间;边扫压盖对应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压盖通孔,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从上往下穿过边扫压盖的压盖通孔并延伸至边扫压盖的下端侧,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于边扫压盖的下端侧装设有边扫毛刷头,边扫毛刷头装设有边扫毛刷。其中,所述边扫压盖的下表面于所述压盖通孔的外围设置有呈圆环形状且朝下凸出延伸的环形圆骨,环形圆骨环绕压盖通孔且环形圆骨与压盖通孔同轴布置;所述边扫毛刷头于所述边扫毛刷的旁侧还装设有辅助毛刷,辅助毛刷与环形圆骨的下端边缘接触。其中,所述边扫毛刷头装设有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的边扫毛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该扫地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壳体,机器人壳体包括有机器人面壳、位于机器人面壳下端侧的机器人底壳,机器人面壳与机器人底壳螺接,机器人底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边扫组件,机器人底壳对应各边扫组件分别开设有朝下开口的边扫容置腔,各边扫组件分别嵌装于相应的边扫容置腔内;边扫组件包括有边扫齿轮减速箱、边扫驱动电机、边扫压盖,边扫齿轮减速箱、边扫驱动电机分别位于边扫容置腔内,边扫压盖位于边扫容置腔的下端开口处且边扫压盖通过两个锁紧螺丝螺装紧固于机器人底壳,边扫驱动电机装设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且边扫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入轴连接,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卡紧于边扫压盖与机器人底壳之间;边扫压盖对应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压盖通孔,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从上往下穿过边扫压盖的压盖通孔并延伸至边扫压盖的下端侧,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于边扫压盖的下端侧装设有边扫毛刷头,边扫毛刷头装设有边扫毛刷。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拆装维护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边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边扫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1——机器人底壳11——边扫容置腔2——边扫组件21——边扫齿轮减速箱22——边扫驱动电机23——边扫压盖231——压盖通孔232——环形圆骨24——边扫毛刷头25——边扫毛刷26——辅助毛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该扫地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壳体,机器人壳体包括有机器人面壳(图中未示出)、位于机器人面壳下端侧的机器人底壳1,机器人面壳与机器人底壳1螺接,机器人底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边扫组件2,机器人底壳1对应各边扫组件2分别开设有朝下开口的边扫容置腔11,各边扫组件2分别嵌装于相应的边扫容置腔11内;边扫组件2包括有边扫齿轮减速箱21、边扫驱动电机22、边扫压盖23,边扫齿轮减速箱21、边扫驱动电机22分别位于边扫容置腔11内,边扫压盖23位于边扫容置腔11的下端开口处且边扫压盖23通过两个锁紧螺丝螺装紧固于机器人底壳1,边扫驱动电机22装设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且边扫驱动电机22的动力输出轴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入轴连接,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卡紧于边扫压盖23与机器人底壳1之间;边扫压盖23对应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压盖通孔231,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从上往下穿过边扫压盖23的压盖通孔231并延伸至边扫压盖23的下端侧,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于边扫压盖23的下端侧装设有边扫毛刷头24,边扫毛刷头24装设有边扫毛刷25。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的,边扫毛刷头24装设有三个呈圆周环状均匀间隔分布的边扫毛刷25。另外,对于扫地机器人而言,其机器人壳体于机器人面壳与机器人底壳1之间成型有壳体容置腔,壳体容置腔内嵌装有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边扫驱动电机22电性连接。对于本技术的边扫组件2而言,当需要进行更换时,使用者只需将边扫压盖23的两个锁紧螺丝旋松,并将整个边扫组件2从机器人底壳1的边扫容置腔11内取出即可。由于边扫驱动电机22通过导线与机器人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将边扫组件2从边扫容置腔11取出时,上述连接边扫驱动电机22与机器人控制器的导线也会从边扫容置腔11内伸出,使用者只需将导线与边扫驱动电机22分开,更换新的边扫组件2后,将导线与更换后的边扫驱动电机22重新连接即可。在本技术利用两个边扫组件2实现扫地作业时,两个边扫组件2的边扫驱动电机22同步反向转动,左侧的边扫组件2通过转动的边扫毛刷25朝右侧扫动灰尘,右侧的边扫组件2通过转动的边扫毛刷25朝左侧扫动灰尘,这样就可以实现将行进路径上的灰尘朝中间扫,以方便扫地机器人的吸风结构将灰尘吸入至集尘盒内。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拆装方便的优点。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边扫压盖23的下表面于压盖通孔231的外围设置有呈圆环形状且朝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该扫地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壳体,机器人壳体包括有机器人面壳、位于机器人面壳下端侧的机器人底壳(1),机器人面壳与机器人底壳(1)螺接,其特征在于:机器人底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边扫组件(2),机器人底壳(1)对应各边扫组件(2)分别开设有朝下开口的边扫容置腔(11),各边扫组件(2)分别嵌装于相应的边扫容置腔(11)内;/n边扫组件(2)包括有边扫齿轮减速箱(21)、边扫驱动电机(22)、边扫压盖(23),边扫齿轮减速箱(21)、边扫驱动电机(22)分别位于边扫容置腔(11)内,边扫压盖(23)位于边扫容置腔(11)的下端开口处且边扫压盖(23)通过两个锁紧螺丝螺装紧固于机器人底壳(1),边扫驱动电机(22)装设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且边扫驱动电机(22)的动力输出轴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入轴连接,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卡紧于边扫压盖(23)与机器人底壳(1)之间;/n边扫压盖(23)对应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压盖通孔(231),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从上往下穿过边扫压盖(23)的压盖通孔(231)并延伸至边扫压盖(23)的下端侧,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出轴于边扫压盖(23)的下端侧装设有边扫毛刷头(24),边扫毛刷头(24)装设有边扫毛刷(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结构,该扫地机器人包括有机器人壳体,机器人壳体包括有机器人面壳、位于机器人面壳下端侧的机器人底壳(1),机器人面壳与机器人底壳(1)螺接,其特征在于:机器人底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边扫组件(2),机器人底壳(1)对应各边扫组件(2)分别开设有朝下开口的边扫容置腔(11),各边扫组件(2)分别嵌装于相应的边扫容置腔(11)内;
边扫组件(2)包括有边扫齿轮减速箱(21)、边扫驱动电机(22)、边扫压盖(23),边扫齿轮减速箱(21)、边扫驱动电机(22)分别位于边扫容置腔(11)内,边扫压盖(23)位于边扫容置腔(11)的下端开口处且边扫压盖(23)通过两个锁紧螺丝螺装紧固于机器人底壳(1),边扫驱动电机(22)装设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且边扫驱动电机(22)的动力输出轴与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减速输入轴连接,边扫减速齿轮箱的外壳卡紧于边扫压盖(23)与机器人底壳(1)之间;
边扫压盖(23)对应边扫减速齿轮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元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雷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