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74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在面料本体的基层布上端分别依次涂覆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且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分别为聚氨酯膜材料和PTEF膜材料所制成的构件,利用聚氨酯膜材料和PTEF膜材料的微孔防水特性来实现对基层布的双层防水透气,外防水透气层意外破损时,内防水透气层依旧可以继续起到防水透气的效果,基层布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且经纱由海藻纤维外壁上缠绕设置棉纤维混纺制成,利用海藻纤维的远红外线放射及产生负离子功效,实现对基层布进行抑菌和对人体保暖的效果,而棉纤维的设置提高了面料的柔软度,保证面料穿着的舒适感。上述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具有防水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防水透气的纺织品是人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现代社会生活更加需要,具有把人体排出的汗气透过织物,向周围环境散逸的能力,亦称透气性和防水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防水透气面料具有防水和透气的优异性能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防水透气面料被广泛应用在时尚的背包、时髦的衣帽,甚至各种护具上,并且博得了大家的喜爱。但是现有的防水透气面料大多只在纺织物的外表面设置一层防水透气膜,用来对纺织物进行防水透气,导致一旦防水透气膜出现破损,纺织物将失去防水的效果,例如申请编号为CN201610618874.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基底层的上端设置防水层,利用吸水膨胀材料吸水膨胀的特性来实现防水;而且现有的防水透气面料大多缺乏抑菌功能,使用时间一旦过长,面料内部滋生过多细菌,将会严重危害使用者的健康,例如申请编号为CN201810495244.X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面料中就没有设置抑菌层。因此,我们推出了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防水透气的纺织物。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基层布、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基层布包括经纱和纬纱,基层布是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且基层布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内防水透气层,内防水透气层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外防水透气层。进一步地,所述经纱包括海藻纤维和棉纤维,海藻纤维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棉纤维,海藻纤维和棉纤维混纺制成经纱。进一步地,所述纬纱包括涤纶纤维和活性炭纤维,涤纶纤维和活性炭纤维相互绞合缠绕制成纬纱。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分别为聚氨酯膜材料和PTEF膜材料所制成的构件,且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间通过热熔粘黏压合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水透气层包括以下原料:聚醚型聚氨酯80-90份、蓖觫油10-12份、虾已酮6-8份、甲基二乙醇胺20-30份、膨胀珍珠岩5-10份和消泡剂1-2份。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水透气层是由聚醚型聚氨酯、蓖觫油、虾已酮、甲基二乙醇胺、膨胀珍珠岩和消泡剂在60-80℃环境中熔融混合反应后冷却所制成的构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经纱的制取;S2:纬纱的制取;S3:经纱和纬纱相互交叉编织形成基层布;S4:在基层布的上表面涂覆内防水透气层,即涂覆聚氨酯膜;S5:在内防水透气层的上表面涂覆外防水透气层,即涂覆PTFE膜。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S101:海藻纤维原料和棉纤维原料的分别破碎,并分别在反应釜中反应形成各自的聚合物;S102:聚合物分别经挤出机的喷丝孔喷丝吐出;S103:两种喷丝经冷却分别形成海藻纤维和棉纤维;S104:棉纤维缠绕设置于海藻纤维的外壁上并混纺成经纱。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S201:涤纶纤维原料和活性炭纤维的分别破碎,并分别在反应釜中反应形成各自的聚合物;S202:聚合物分别经挤出机的喷丝孔喷丝吐出;S203:两种喷丝经冷却分别形成涤纶纤维和活性炭纤维;S204:涤纶纤维和活性炭纤维相互绞合缠绕制成纬纱。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还包括以下步骤:S401:聚醚型聚氨酯的制取;S402:聚醚型聚氨酯在反应釜中60-80℃环境中熔融混合反应制成聚氨酯流体;S403:聚氨酯流体在反应釜中保温搅拌20-30min后趁热导入到涂布机内;S404:涂布机将聚氨酯流体均匀涂布到基层布的上表面冷却后形成聚氨酯膜。上述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在面料本体的基层布上端分别依次涂覆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间通过热熔粘黏压合固定连接,且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分别为聚氨酯膜材料和PTEF膜材料所制成的构件,利用聚氨酯膜材料和PTEF膜材料的微孔防水特性来实现对基层布的双层防水透气,外防水透气层意外破损时,内防水透气层依旧可以继续起到防水透气的效果,保证了面料的防水透气效果。上述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基层布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且经纱由海藻纤维外壁上缠绕设置棉纤维混纺制成,利用海藻纤维的远红外线放射及产生负离子功效,实现对基层布进行抑菌和对人体保暖的效果,而棉纤维的设置提高了面料的柔软度,保证面料穿着的舒适感。上述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纬纱为涤纶纤维和活性炭纤维相互绞合缠绕制成的构件,利用活性炭纤维的腔吸附性,在人体出汗时将其快速吸收,通过内防水透气层和外防水透气层的透气效果,在面料内外侧间空气流通时将汗水快速风干蒸发,保证面料和人体的干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面料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经纱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纬纱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面料本体的制备流程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经纱的制备流程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纬纱的制备流程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防水透气层的制备流程框图。图中:1、面料本体;11、基层布;111、经纱;1111、海藻纤维;1112、棉纤维;112、纬纱;1121、涤纶纤维;1122、活性炭纤维;12、内防水透气层;13、外防水透气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包括面料本体1,面料本体1包括基层布11、内防水透气层12和外防水透气层13,基层布11包括经纱111和纬纱112,基层布11是由经纱111和纬纱112交叉编织而成,且基层布11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内防水透气层12,内防水透气层1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外防水透气层13。经纱111包括海藻纤维1111和棉纤维1112,海藻纤维1111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棉纤维1112,海藻纤维1111和棉纤维1112混纺制成经纱111,利用海藻纤维1111的远红外线放射及产生负离子功效,实现对基层布11进行抑菌和对人体保暖的效果,而棉纤维1112的设置提高了面料的柔软度,保证面料穿着的舒适感;纬纱112包括涤纶纤维1121和活性炭纤维1122,涤纶纤维1121和活性炭纤维1122相互绞合缠绕制成纬纱112,利用活性炭纤维1122的腔吸附性,在人体出汗时将其快速吸收,通过内防水透气层12和外防水透气层13的透气效果,在面料内外侧间空气流通时将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基层布(11)、内防水透气层(12)和外防水透气层(13),基层布(11)包括经纱(111)和纬纱(112),基层布(11)是由经纱(111)和纬纱(112)交叉编织而成,且基层布(11)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内防水透气层(12),内防水透气层(1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外防水透气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基层布(11)、内防水透气层(12)和外防水透气层(13),基层布(11)包括经纱(111)和纬纱(112),基层布(11)是由经纱(111)和纬纱(112)交叉编织而成,且基层布(11)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内防水透气层(12),内防水透气层(1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外防水透气层(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11)包括海藻纤维(1111)和棉纤维(1112),海藻纤维(1111)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棉纤维(1112),海藻纤维(1111)和棉纤维(1112)混纺制成经纱(1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112)包括涤纶纤维(1121)和活性炭纤维(1122),涤纶纤维(1121)和活性炭纤维(1122)相互绞合缠绕制成纬纱(1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水透气层(12)和外防水透气层(13)分别为聚氨酯膜材料和PTEF膜材料所制成的构件,且内防水透气层(12)和外防水透气层(13)间通过热熔粘黏压合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水透气层(12)包括以下原料:聚醚型聚氨酯80-90份、蓖觫油10-12份、虾已酮6-8份、甲基二乙醇胺20-30份、膨胀珍珠岩5-10份和消泡剂1-2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水透气型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水透气层(12)是由聚醚型聚氨酯、蓖觫油、虾已酮、甲基二乙醇胺、膨胀珍珠岩和消泡剂在60-80℃环境中熔融混合反应后冷却所制成的构件。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型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璀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溢恩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