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伟东专利>正文

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74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合成革的水性助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10‑15份、聚乙烯醇树脂5‑7份、磷脂分子溶液4‑6份、远红外陶瓷粉2‑3份、聚四氟乙烯乳液5‑10份、聚环氧乙烯1‑2份、聚1‑丁烯2‑3份、混合纤维1‑2份、水60‑1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树脂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和成膜性,使得聚氨酯分子可以更好的分散开来,且使得聚氨酯分子形成稳定的胶体,使得合成革内部流质均匀,且强度较高;添加聚1‑丁烯的突出优点是抗蠕变性、耐环境应力开裂和抗冲击性能十分优异;添加远红外陶瓷粉的紫外线遮蔽率高达98%,且具有抗菌抑菌、祛味防霉的作用;加入混合纤维可增加合成革的抗撕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革的水性助剂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合成革是一种模拟天然革的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经过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酯层作为粒面层制得。其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的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比普通人造革更加的接近天然革,广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类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消费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动物的意识的增强,天然皮革的使用正在逐渐的减少,为了能够替代这种天然皮革,合成革被开发出来。为了保证合成革的质量,常常会在合成皮革的过程中加入水性助剂,比如使合成革更加柔软的水性柔软剂,使合成革抗冻能力较强的水性抗冻剂,还有防止合成革合成过程中产生气泡的水性消泡剂等等,但是目前的水性助剂的功能较为单一,在进行合成革的制备时,就需要加入多种不同功能的水性助剂以提高合成革的各项性能,这就需要进行预实验以确定各种水性助剂的配比,使得合成革的各项性能能有一个折中,也就是确定各种水性助剂的一个配比,在这种配比条件下合成革的质量能够达到最优化,显然对各种水性助剂进行配比确定是需要多组实验反复的进行调整,不仅浪费时间且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因而需要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水性助剂,在进行合成革的制备时,只需要对一种水性助剂的加入量进行确定即可,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且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合成革的抗撕扯性能往往会在合成水性助剂的时候添加增韧纤维丝,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165005.3的专利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合成革的水性抗撕裂助剂中就添加了海泡石纤维来提高合成革的抗撕扯性能;由于增韧纤维丝呈丝状,且纤维丝之间粘附性较大,那么在进行合成水性助剂时加入到混合溶液中时增韧纤维丝就会出现团聚,从而不易在混合溶液中进行分散,且制备水性助剂时的混合溶液本身粘度较大,即使使用搅拌装置也很难搅拌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合成革水性助剂功能单一以及在合成水性助剂的过程中增韧纤维丝不易在混合溶液中分布均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聚乙烯吡咯烷酮10-15份、聚乙烯醇树脂5-7份、磷脂分子溶液4-6份、远红外陶瓷粉2-3份、聚四氟乙烯乳液5-10份、聚环氧乙烯1-2份、聚1-丁烯2-3份、混合纤维1-2份、水60-10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树脂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和成膜性,当其加入合成革的内部时,使得聚氨酯分子可以更好的分散开来,且使得聚氨酯分子形成稳定的胶体,使得合成革内部流质均匀,且强度较高;聚1-丁烯的突出优点是抗蠕变性、耐环境应力开裂和抗冲击性能十分优异;远红外陶瓷粉的紫外线遮蔽率高达98%,且具有抗菌抑菌、祛味防霉的作用;混合纤维可增加合成革的抗撕扯性能。优选的,所述混合纤维由海泡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纺而成;由于海泡石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而玻璃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却存在耐摩擦性较差的问题,将两种纤维进行混纺,可以获得高强度、高耐磨性的混合纤维,当该水性助剂应用于合成革中时,不仅可以提高合成革的抗撕拉性能,同时可以提高合成革的耐磨性。优选的,所述磷脂分子溶液由磷脂粉加水混合搅拌而成,其中磷脂粉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在大豆毛油中加入水,在70~90℃下充分搅拌30min,磷脂水化成胶状沉淀,经连续离心分离得到水合磷脂,再用过氧化氢脱色;然后在90~100℃和2.13~8.00kPa下减压干燥得到液体磷脂,将液态磷脂与ZnCl2混合得到磷脂-ZnCl2的混合物,再用丙酮萃取除杂,然后将除杂后的沉淀物进行干燥即可得到纯度为99.1%的磷脂粉,最后将所得磷脂粉过200目筛网;用沉淀法制得的磷脂粉的纯度可达到99.1%,进而可有效发挥磷脂分子的作用。一种合成革水性助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合成革的水性助剂,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树脂加入80~90℃水中溶解,并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5-10min;再加入磷脂分子溶液和远红外陶瓷粉,混合搅拌均匀后保温得溶液A;S2:在S1中所得溶液A中加入聚环氧乙烯得到混合液B,并使得该混合液B流经混合箱,然后将混合纤维加入散料装置的内部,通过气流将混合纤维间歇的从混合箱的顶部加入混合液B的表面,使得混合液B与混合纤维混合均匀得混合液C;S3:将S2中所得混合液C加入聚四氟乙烯乳液和聚1-丁烯,并将混合液C通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同时以10℃/min的速度将混合液C升温至65-85℃,保温10-15min,然后经自然冷却至室温,送入低温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研磨机制成微粉即可;其中,S3中所述散料装置包括散料箱、输料管、气缸、固定圆盘和进气管;所述散料箱为圆柱筒状结构;所述散料箱的顶部为球壳状设计;所述散料箱壁上的加料口内设有密封塞;所述散料箱的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设有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上均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均倾斜朝向逆时针方向,且相邻两组所述出气孔的直径大小不等;所述固定圆盘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以及散料箱的底部分别与进气管的两个分支连通;所述气缸的底部内壁通过弹簧设有活塞板;所述气缸的内壁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设有挡环;所述气缸上位于挡环和活塞板之间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为L形结构,且出气管在气缸的边缘呈等距环形排列;所述活塞板的边缘开设有柱状槽体;所述柱状槽体的内部通过弹簧设有电触头;所述气缸上位于出气管和挡环之间设有与电触头相对应的电磁铁;所述气缸的外壁顶端通过扭簧活动铰接有铁质活动杆;所述铁质活动杆在扭簧的作用下与气缸的外壁形成夹角;所述铁质活动杆的自由端与拉力绳的一端固连;所述拉力绳的另一端穿过散料箱内壁上的穿线槽并与活动密封网板的一端固连;所述活动密封网板与拉力绳固连的一端通过弹簧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拉力绳穿过安装板上的穿线孔;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散料箱的顶部内壁;所述散料箱的顶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活动密封网板位于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散料箱的顶部内壁位于出料口的两侧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U形结构;所述出料口的顶部与输料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伸入混合箱的内部,且输料管的端部与撒料喷头固连;工作时,在S中所得溶液A中加入聚环氧乙烯得混合液B,并使得该混合液B流经混合箱的内部并保持一定的液位,此时将混合纤维从加料口加入散料箱的内部,此时打开进气管,从进气管吹出的风一部分进入散料箱的底部和固定圆盘之间,然后经固定圆盘上的出气孔吹出,从出气孔吹出的风在散料箱的内部形成涡流扰动状态,使得位于散料箱内部的混合纤维在是散料箱的内部均匀的分布,且由于出气孔的直径不相等,因而不同出气孔吹出的风力大小不等,使得混合纤维可悬浮于散料箱内不同的位置,分散更加的均匀;从进气管吹出的风的另一部分则进入气缸的内部,随着气缸内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n聚乙烯吡咯烷酮10-15份、聚乙烯醇树脂5-7份、磷脂分子溶液4-6份、远红外陶瓷粉2-3份、聚四氟乙烯乳液5-10份、聚环氧乙烯1-2份、聚1-丁烯2-3份、混合纤维1-2份、水60-1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聚乙烯吡咯烷酮10-15份、聚乙烯醇树脂5-7份、磷脂分子溶液4-6份、远红外陶瓷粉2-3份、聚四氟乙烯乳液5-10份、聚环氧乙烯1-2份、聚1-丁烯2-3份、混合纤维1-2份、水6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由海泡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纺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分子溶液由磷脂粉加水混合搅拌而成,其中磷脂粉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在大豆毛油中加入水,在70~90℃下充分搅拌30min,磷脂水化成胶状沉淀,经连续离心分离得到水合磷脂,再用过氧化氢脱色;然后在90~100℃和2.13~8.00kPa下减压干燥得到液体磷脂,将液态磷脂与ZnCl2混合得到磷脂-ZnCl2的混合物,再用丙酮萃取除杂,然后将除杂后的沉淀物进行干燥即可得到纯度为99.1%的磷脂粉,最后将所得磷脂粉过200目筛网。


4.一种用在合成革的水性助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合成革的水性助剂,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树脂加入80~90℃水中溶解,并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5-10min;再加入磷脂分子溶液和远红外陶瓷粉,混合搅拌均匀后保温得溶液A;
S2:在S1中所得溶液A中加入聚环氧乙烯得到混合液B,并使得该混合液B流经混合箱,然后将混合纤维加入散料装置的内部,通过气流将混合纤维间歇的从混合箱的顶部加入混合液B的表面,使得混合液B与混合纤维混合均匀得混合液C;
S3:将S2中所得混合液C加入聚四氟乙烯乳液和聚1-丁烯,并将混合液C通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同时以10℃/min的速度将混合液C升温至65-85℃,保温10-15min,然后经自然冷却至室温,送入低温干燥机中,干燥所得固体经研磨机制成微粉即可;
其中,S3中所述散料装置包括散料箱(1)、输料管(3)、气缸(9)、固定圆盘(12)和进气管(13);所述散料箱(1)为圆柱筒状结构;所述散料箱(1)的顶部为球壳状设计;所述散料箱(1)壁上的加料口(6)内设有密封塞;所述散料箱(1)的内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设有固定圆盘(12);所述固定圆盘(12)上均匀设有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伟东周乾松沈斌
申请(专利权)人:孟伟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