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航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53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3
一种水下航行器,包括尾段(1),与尾段(1)连接的第一段连接件(2),第一段壳体(3),第二段连接件(4),第二段壳体(5),第三段连接件(6),第三段壳体(7),与第三段壳体(7)连接的第四段连接件(8),与第四段连接件(8)连接的充气装置(9)和气嘴(10),头部段(11),压力传感器(12),第一限位卡槽(13)和第二限位卡槽(14),第一卡簧槽(15),第一限位卡簧(16),第二卡簧槽(17),第二限位卡簧(18),第二段壳体(5)设有通向第一卡簧槽(15)和第二卡簧槽(17)的通孔,与第一限位卡簧(16)和第二限位卡簧(18)可拆卸连接的卡簧涨开片(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航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航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
技术介绍
水下航行器通过自身携带能源以及各种探测设备完成海洋环境参数获取、海洋环境监测、水下侦察和通信、水中目标探测和识别定位、水下目标搜寻等海洋探测活动。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水下航行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海洋工程的发展热点,更进一步促进了自主无人水下航行器向智能化、集成化、精细化发展。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小型水下低速航行器因其成本低、结构简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应用时,其外形和尺寸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航行器的排水量也受到了限制,航行器的负载质量也受到了限制,最终限制了航行器的设计指标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存放时体积较小,使用时可提高排水量,从而提高设计负载质量的水下航行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包括尾段,近尾段端与所述尾段连接的第一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段连接件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一段壳体,与所述第一段壳体内腔可滑动连接的第二段连接件,近尾段端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件连接的第二段壳体,与所述第二段壳体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三段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段连接件可滑动连接的第三段壳体,近尾段端与所述第三段壳体的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四段连接件,与所述第四段连接件连接的充气装置和气嘴,与所述第四段连接件远离尾段端连接的头部段,与所述头部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段壳体的二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卡槽和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一段壳体远离尾段端内壁设有第一卡簧槽,所述第一卡簧槽内设有第一限位卡簧,所述第三段壳体的近尾段端内壁设有第二卡簧槽,所述第二卡簧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卡簧,所述第二段壳体设有分别通向所述第一卡簧槽和第二卡簧槽的通孔,还具有一端通过所述通孔分别与第一限位卡簧和第二限位卡簧可拆卸连接的卡簧涨开片,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充气装置电信号控制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尾段与第一段连接件连接处、第一段壳体与第一段连接件连接处、第一段壳体与第二段连接件连接处、第三段壳体与第二段壳体连接处、第三段壳体与第四段连接件连接处、头部段与第四段连接件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槽和密封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充气装置方案之一,包括固定外筒,与所述固定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用于安装气瓶的运动筒,设置在所述运动筒外表面上的V型槽,若干个与所述V型槽的位置相配合、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上的弹珠安装孔,若干个分别置于所述弹珠安装孔内的弹珠,内壁与所述固定外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限制所述弹珠能否脱离V型槽的限位套,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外筒和限位套连接的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外筒和限位套连接的碳膜电阻,与所述固定外筒一端连接的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近运动筒一侧连接的回弹腔体,穿过回弹腔体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刺针,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和运动筒上的出气孔,位于所述固定外筒和运动筒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限位套的内腔近安装板端具有限位凹台段和过渡到所述限位凹台段的限位斜面段,限位斜面段使限位套的内腔直径逐渐增大,当弹珠与限位凹台段接触时,弹珠脱离所述V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航行器,所述充气装置方案之二,包括固定外筒,与所述固定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用于安装气瓶的运动筒,设置在所述运动筒外表面上的V型槽,若干个与所述V型槽的位置相配合、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上的弹珠安装孔,若干个分别置于所述弹珠安装孔内的弹珠,内壁与所述固定外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限制所述弹珠能否脱离V型槽的限位套,与所述固定外筒一端连接的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近运动筒一侧连接的回弹腔体,穿过回弹腔体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刺针,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和运动筒上的出气孔,位于所述固定外筒和运动筒之间的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拉线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与所述拉线槽交叉的碳膜电阻安装槽,安装在所述碳膜电阻安装槽内的第二碳膜电阻,穿过拉线槽后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套连接的拉线;所述拉线通过碳膜电阻安装槽时、缠绕在第二碳膜电阻的外围;所述限位套的内腔近安装板端具有限位凹台段和过渡到所述限位凹台段的限位斜面段,限位斜面段使限位套的内腔直径逐渐增大,当弹珠与限位凹台段接触时,弹珠脱离所述V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充气装置的固定外筒的内腔近安装板端具有凹台段,运动筒的近安装板端具有与凹台段滑动连接的凸台,所述压缩弹簧位于凹台段的台阶与凸台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充气装置的运动筒的内腔具有气瓶安装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充气装置的回弹腔体的远离安装板端具有刺针安装孔。在充气装置方案2的基础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远离安装板一端,限制所述限位套脱离的限位螺栓。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前述改进方案可单独或组合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水下航行器的长度可伸缩,入水后通过启动气瓶充气、水下航行器的长度得到伸长,通过限位卡簧限位固定,结构巧妙,能在不增加入水前长度的情况下增加入水后的排水量,使得整个航行器的设计载荷质量得到增加,提高了设计指标。采用三段结构,第一段壳体和第三段壳体可向外伸长,可将载荷质量置于中段,便于航行器的浮心设计。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在收缩状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2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在伸长状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3为图1的Ⅰ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Ⅱ部放大图;图5为图1的Ⅲ部放大图;图6为图2的Ⅳ部放大图;图7为图2的Ⅴ部放大图;图8为限位卡簧装配时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A—A向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0为卡簧涨开片主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1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立体图;图12为实施例1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左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A—A向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4为图12的B—B向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固定外筒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固定外筒的轴向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7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运动筒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8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运动筒的轴向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19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限位套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0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限位套的轴向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1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回弹腔体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2为实施例水下航行器的充气装置的回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段(1),近尾段端与所述尾段(1)连接的第一段连接件(2),与所述第一段连接件(2)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一段壳体(3),与所述第一段壳体(3)内腔可滑动连接的第二段连接件(4),近尾段端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件(4)连接的第二段壳体(5),与所述第二段壳体(5)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三段连接件(6),与所述第三段连接件(6)可滑动连接的第三段壳体(7),近尾段端与所述第三段壳体(7)的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四段连接件(8),与所述第四段连接件(8)连接的充气装置(9)和气嘴(10),与所述第四段连接件(8)远离尾段端连接的头部段(11),与所述头部段(11)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2),所述第二段壳体(5)的二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卡槽(13)和第二限位卡槽(14),所述第一段壳体(3)远离尾段端内壁设有第一卡簧槽(15),所述第一卡簧槽(15)内设有第一限位卡簧(16),所述第三段壳体(7)的近尾段端内壁设有第二卡簧槽(17),所述第二卡簧槽(17)内设有第二限位卡簧(18),所述第二段壳体(5)设有分别通向所述第一卡簧槽(15)和第二卡簧槽(17)的通孔,还具有一端通过所述通孔分别与第一限位卡簧(16)和第二限位卡簧(18)可拆卸连接的卡簧涨开片(19),所述压力传感器(12)与所述充气装置(9)电信号控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段(1),近尾段端与所述尾段(1)连接的第一段连接件(2),与所述第一段连接件(2)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一段壳体(3),与所述第一段壳体(3)内腔可滑动连接的第二段连接件(4),近尾段端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件(4)连接的第二段壳体(5),与所述第二段壳体(5)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三段连接件(6),与所述第三段连接件(6)可滑动连接的第三段壳体(7),近尾段端与所述第三段壳体(7)的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四段连接件(8),与所述第四段连接件(8)连接的充气装置(9)和气嘴(10),与所述第四段连接件(8)远离尾段端连接的头部段(11),与所述头部段(11)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2),所述第二段壳体(5)的二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卡槽(13)和第二限位卡槽(14),所述第一段壳体(3)远离尾段端内壁设有第一卡簧槽(15),所述第一卡簧槽(15)内设有第一限位卡簧(16),所述第三段壳体(7)的近尾段端内壁设有第二卡簧槽(17),所述第二卡簧槽(17)内设有第二限位卡簧(18),所述第二段壳体(5)设有分别通向所述第一卡簧槽(15)和第二卡簧槽(17)的通孔,还具有一端通过所述通孔分别与第一限位卡簧(16)和第二限位卡簧(18)可拆卸连接的卡簧涨开片(19),所述压力传感器(12)与所述充气装置(9)电信号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尾段(1)与第一段连接件(2)连接处、第一段壳体(3)与第一段连接件(2)连接处、第一段壳体(3)与第二段连接件(4)连接处、第三段壳体(7)与第二段壳体(5)连接处、第三段壳体(7)与第四段连接件(8)连接处、头部段(11)与第四段连接件(8)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槽和密封圈(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6)包括固定外筒(101),与所述固定外筒(101)的内壁滑动连接、用于安装气瓶(102)的运动筒(103),设置在所述运动筒(103)外表面上的V型槽(104),若干个与所述V型槽(104)的位置相配合、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101)上的弹珠安装孔(105),若干个分别置于所述弹珠安装孔(105)内的弹珠(106),内壁与所述固定外筒(10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限制所述弹珠(106)能否脱离V型槽(104)的限位套(107),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外筒(101)和限位套(107)连接的拉簧(108),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外筒(101)和限位套(107)连接的碳膜电阻(109),与所述固定外筒(101)一端连接的安装板(110),与所述安装板(110)近运动筒(103)一侧连接的回弹腔体(111),穿过回弹腔体(111)与所述安装板(110)连接的刺针(112),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101)和运动筒(103)上的出气孔(113),位于所述固定外筒(101)和运动筒(103)之间的压缩弹簧(1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益知郑红艳申奥迪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金信诺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