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68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该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包括:极组热压装置与极片对齐检测装置,极组热压装置适于对极组进行热压,极片对齐检测装置适于对极组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极片对齐检测装置与极组热压装置联动。通过设置极组热压装置与极片对齐检测装置,保证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可以对极组进行热压以及对极组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并且,由于在对极组进行加压的同时便可进行极片对齐度检测,还可以解决之前极片对齐检测工序由于间歇性拿取流转物料,而导致工作时过度着急的情况使得极组误判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池广泛应用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移动基站和储能电站等领域,因此,为了保证应用设备的续航能力与使用寿命较长,需要保证电池组的容量较大且寿命较长,但是,电池组的容量和寿命不仅与每一个单体电池有关,更与每个电池之间的一致性有关,一致性差将会极大拖累电池组的表现。目前,在大批量电池生产的过程中,生产过程的精准性及效率往往不能达到实际要求,工序的分散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来维持,无形间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生产能力,具体地,电池的极组预热后需要进行热压,并且,还需对热压后的极组进行极片对齐检测工序,从而导致热压后大量极组待流转,使得后续工序长时间处于等料阶段,从而影响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该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可以同时对极组进行热压与极组的极片进行对齐度检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适于对极组进行热压以及对所述极组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所述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包括:极组热压装置与极片对齐检测装置,所述极组热压装置适于对所述极组进行热压,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适于对所述极组的所述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联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组热压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压板的上方,所述极组适于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上,且所述上压板可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压板,以对所述极组进行挤压。进一步地,所述极组热压装置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适于对所述第一压板和/或所述第二压板进行加热。进一步地,所述极组热压装置还包括: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与所述第二压板相连,所述液压装置适于带动所述第二压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板。进一步地,所述极组热压装置还包括:热压控制装置,所述热压控制装置与所述液压装置以及加热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热压控制装置适于控制所述液压装置的压力,以及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具体地,所述极组热压装置还包括:硅油纸,所述硅油纸位于所述第一压板上方,且所述硅油纸上设有极组定位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的灯光成像组件,所述灯光成像组件包括:灯光发生器与光影成像板,所述灯光发生器与所述光影成像板分别位于所述极组对角线的两端,所述灯光发生器适于对所述极组的一组对角进行照射,且在所述光影成像板上显示所述极组的位置,以对所述极片对齐度进行检测。进一步地,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包括两组所述灯成像组件,两组所述灯光成像组件适于对所述极组的两组对角进行照射,以对所述极组的四边对齐度进行检测。具体地,所述灯光发生器为射线发生器,所述灯光发生器适于发出射线光。具体地,所述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以及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电连接,且所述中央控制器适于对所述极组进行感应;所述中央控制器形成为:当所述中央控制器检测到所述极组处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时,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极组热压装置动作,同时控制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动作。本技术实施例的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具有以下特点:通过设置极组热压装置与极片对齐检测装置,极组热压装置适于对极组进行热压,极片对齐检测装置适于对极组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可以对极组进行热压以及对极组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并且,由于在对极组进行加压的同时便可进行极片对齐度检测,还可以解决之前极片对齐检测工序由于间歇性拿取流转物料,而导致工作时过度着急的情况使得极组误判率较高的问题,保证对极组的极片对齐度检测准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10、极组热压装置1、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液压装置13、硅油纸2、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灯光成像组件4、灯光发生器41、光影成像板42、极组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10。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10适于对极组5进行热压以及对极组5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也就是说,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10可以同时对极组5进行热压与极组5的极片对齐度检测,从而可以节省极组5的热压与极片对齐度检测所需时间,进而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并且,由于在对极组5进行加压的同时便可进行极片对齐度检测,还可以解决之前极片对齐检测工序由于间歇性拿取流转物料,而导致工作时过度着急的情况使得极组5误判率较高的问题,保证对极组5的极片对齐度检测准确。具体地,如图1所示,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10可以包括:极组热压装置1与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极组热压装置1适于对极组5进行热压,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适于对极组5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10可以对极组5进行热压以及对极组5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进一步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与极组热压装置1联动,也就是说,当极组热压装置1对极组5进行热压时,便可启动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对极片之间的对齐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所述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10)适于对极组(5)进行热压以及对所述极组(5)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n极组热压装置(1),所述极组热压装置(1)适于对所述极组(5)进行热压;/n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适于对所述极组(5)的所述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1)联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所述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10)适于对极组(5)进行热压以及对所述极组(5)的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组热压装置(1),所述极组热压装置(1)适于对所述极组(5)进行热压;
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适于对所述极组(5)的所述极片之间的对齐度进行检测,所述极片对齐检测装置(3)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1)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1)包括: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所述第二压板(12)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压板(11)的上方,所述极组(5)适于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11)上,且所述第二压板(12)可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板(11),以对所述极组(5)进行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1)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适于对所述第一压板(11)和/或所述第二压板(12)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1)还包括:液压装置(13),所述液压装置(13)与所述第二压板(12)相连,所述液压装置(13)适于带动所述第二压板(12)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组热压和极片对齐检测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热压装置(1)还包括:热压控制装置,所述热压控制装置与所述液压装置(13)以及加热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热压控制装置适于控制所述液压装置(13)的压力,以及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纬勇王学飞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