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厚壁光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582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灯厚壁光导装置。包括弧形的厚壁光导、电路板和若干LED,所述厚壁光导的弧形外侧为LED光线的出射端,弧形内侧为LED光线的入射端,所述厚壁光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厚壁光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形成LED光线传输空间,所述电路板固定在厚壁光导入射端的上表面,所述LED沿电路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朝向厚壁光导设置,所述厚壁光导上表面与LED对应位置处向上凸出形成聚光器,所述聚光器朝向LED的表面为透光面。将LED设置在厚壁光导表面,并设置聚光器,实现入射端的光线汇聚,有效避免光线传播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传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厚壁光导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灯
,具体涉及一种车灯厚壁光导装置。
技术介绍
车灯是汽车的安全件和法规件,又是非常重要的外观件。过去几十年来,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车灯的外观造型和照明性能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达到这些要求,车灯也需要采用新的设计结构来实现。日行灯是指车辆在白天行驶时更容易被识别的灯具,装在车辆前部。该车灯特别适用于阴雨天气,沙尘暴天气等能见度很低的场所,给驾驶员和行人更好的提示作用,是属于信号灯的范畴。而位置灯一般用于夜间行驶,其主要功能也是为了给其他驾驶员和行人提示车辆的存在,也属于信号灯范畴。在目前的车灯设计中,当这两个功能均采用LED光源时,一般设计成双功能结构,并采用光导管或光导板来实现。传统的采用光导方案中,LED光源的能量损失较大,必须采用更大功率的LED颗粒,且对于一端采用LED光源的光导装置,LED的另一端会出现暗斑,导致整体点亮均匀性较差。对于采用光导板结构的LED发光装置,LED通常置于反射镜下方,但是由于车灯结构和造型限制,LED的放置位置会有偏差,使输出光线损失过多,而且容易出现亮斑,导致整体效果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光线损失,且发光均匀的车灯厚壁光导装置。本技术一种车灯厚壁光导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弧形的厚壁光导、电路板和若干LED,所述厚壁光导的弧形外侧为LED光线的出射端,弧形内侧为LED光线的入射端,所述厚壁光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厚壁光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形成LED光线传输空间,所述电路板固定在厚壁光导入射端的上表面,所述LED沿电路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朝向厚壁光导设置,所述厚壁光导上表面与LED对应位置处向上凸出形成聚光器,所述聚光器朝向LED的表面为透光面。较为优选的,所述聚光器为锥形结构,所述聚光器的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所述聚光器锥形外壁与中轴线的夹角为45°。较为优选的,所述厚壁光导出射端沿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两层花纹齿,每层所述花纹齿沿厚壁光导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较为优选的,所述花纹齿包括弧形边和倾斜直边,所述弧形边和倾斜直边相交处形成花纹齿的尖端,所述倾斜直边的倾角为45°。较为优选的,所述厚壁光导入射端设有与LED一一对应的多个入射部,所述聚光器设置于入射部朝向LED的上表面,所述入射部具有弧形端部,所述弧形端部在厚度方向呈楔形。较为优选的,所述厚壁光导上表面与电路板对应位置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大于聚光器与LED高度之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LED设置在厚壁光导表面,并设置聚光器,实现入射端的光线汇聚,有效避免光线传播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传播效率。聚光器采用透光的锥形结构,一体成型,便于加工,成本低廉。在出射端设置花纹齿,能够将出射光线进行偏转,使出光效果均匀,防止光斑。在将入射部的端部设置为楔形,能够提高光线的反射率,进一步保证传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聚光器与LED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聚光器的聚光原理示意图;图5为厚壁光导光线传播示意图;图6为花纹齿结构示意图;图7为花纹齿的光线偏转示意图;图中:1-入射部,2-电路板,3-厚壁光导,4-定位销,5-支撑柱,6-LED,7-聚光器,8-出射端,9-定位十字销,10、12-固定螺柱,11-接插器,13-铆钉,14-弧形端部,15-花纹齿,16-弧形边,17-倾斜直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3所示,本车灯厚壁光导装置包括弧形的厚壁光导3、电路板2和若干LED6。厚壁光导3的弧形外侧为LED光线的出射端8,弧形内侧为LED光线的入射端。厚壁光导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反射面,厚壁光导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形成LED光线传输空间。电路板2固定在厚壁光导3入射端的上表面,LED6沿电路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朝向厚壁光导3设置,厚壁光导3上表面与LED6对应位置处向上凸出形成聚光器7,聚光器7朝向LED的表面为透光面。厚壁光导3入射端设有与LED6一一对应的多个入射部1,聚光器7设置于入射部1朝向LED6的上表面,入射部1具有弧形端部14(如图3中的A部位),弧形端部14在厚度方向呈楔形。其X方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尺寸最大达到l=122mm。电路板2和厚壁光导3之间通过铆钉13铆接在一起。铆钉13在该装置中,共设计有6个。在电路板2上,布置有接插器11,用于与外界电源进行连接。电路板2和厚壁光导3等构成的总成在车灯内部与其周围环境件之间通过定位十字销9进行定位,并通过固定螺柱10以及固定螺柱12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牢固固定。如图4所示,聚光器7为锥形结构,聚光器7的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聚光器7锥形外壁与中轴线的夹角为45°(即锥形结构的锥角为45°)。锥角过大,则聚光器的光线更加发散,光的损失更大;锥角过小,则LED发出的光线不能很好的被导入到厚壁光导中,光的损失也会增大。厚壁光导3上表面与电路板2对应位置设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高度大于聚光器7与LED6高度之和。该支撑柱5用于保证LED光源与聚光器之间的0.5mm间隙。此间隙用于保证电路板与厚壁光导之间在安装过程中,LED不会被擦伤,导致LED发生损坏。如图5所示,当LED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器的倾斜的边缘时,由于光的折射作用,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其入射角(AB线与轴线1夹角)大于折射角度(BC线与轴线1夹角)。当光线BC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其入射角(BC与轴线2夹角)小于折射角(CD线与轴线2夹角)。即从LED发出的光经过2次折射后,其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有逐渐向中间会聚的趋势,从而使得该结构能更大程度的减少光的传播损失,提高传播效率。如图6、7所示,厚壁光导3出射端沿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两层花纹齿15,每层花纹齿15沿厚壁光导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花纹齿15包括弧形边16和倾斜直边17,弧形边16和倾斜直边17相交处形成花纹齿15的尖端,倾斜直边17的倾角为45°,弧形边16的半径为1.5mm。当一条光线a从厚壁注塑光导的光源区域发出(如LED),光线经过厚壁注塑光导的弧形边时,会沿着光线b传播出来(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同样,光线c从厚壁注塑光导的光源区域发出时,此时其折射光线将沿着d方向发出(基于以上同样原理)。从该弧面区域的光线传播情况来看,LED发出的光线经过弧面花纹面后,部分光线会向左侧偏移,部分光线会向右侧偏移,这样刚好可以避免某一区域光线过暗,某一区域光线过亮的情况,从而使得厚壁注塑光导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对于光线e而言,其入射面设计成一个平面(预计弧形花纹区域刀具加工),此时相当于入射光线经过一个棱镜,根据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厚壁光导装置,包括弧形的厚壁光导(3)、电路板(2)和若干LED(6),所述厚壁光导(3)的弧形外侧为LED光线的出射端(8),弧形内侧为LED光线的入射端,所述厚壁光导(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厚壁光导(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形成LED光线传输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固定在厚壁光导(3)入射端的上表面,所述LED(6)沿电路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朝向厚壁光导(3)设置,所述厚壁光导(3)上表面与LED(6)对应位置处向上凸出形成聚光器(7),所述聚光器(7)朝向LED的表面为透光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厚壁光导装置,包括弧形的厚壁光导(3)、电路板(2)和若干LED(6),所述厚壁光导(3)的弧形外侧为LED光线的出射端(8),弧形内侧为LED光线的入射端,所述厚壁光导(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厚壁光导(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形成LED光线传输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固定在厚壁光导(3)入射端的上表面,所述LED(6)沿电路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朝向厚壁光导(3)设置,所述厚壁光导(3)上表面与LED(6)对应位置处向上凸出形成聚光器(7),所述聚光器(7)朝向LED的表面为透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厚壁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7)为锥形结构,所述聚光器(7)的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所述聚光器(7)锥形外壁与中轴线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厚壁光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光导(3)出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兵王坦王春才赵晓茹彭丽曾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