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471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具体涉及冶金装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安装座上方的两侧分别设有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所述左轴承座一端的外侧壁与固定槽的内侧壁卡合固定,且所述左轴承座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座的上端卡合固定,所述左轴承座另一端的侧壁与右轴承座的侧壁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第一侧板、第一冷却腔、第二侧板、第二冷却腔、连通管、密封圈、第一弹簧、第一冷却板、流水通槽和第二冷却板,可以对左轴承座的右轴承座进行降温,有利于使轴承座固定装置具有水冷功能,降温效果好,不需要再使用水冷式的轴承座,可以使用结构性能较好的轴承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冶金装备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连铸辊作为连铸设备的核心部件,在生产中主要用于保持钢坯的凝固以及支承凝固层很薄的钢坯,其质量、轻度和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板坯质量和连铸造机作业率。现有的轴承座固定装置不具有水冷功能,故而现有的连铸辊轴承座通常采用水冷式的轴承座,这种轴承座虽然能够降温,但是降低了结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通过设有第一侧板、第一冷却腔、第二侧板、第二冷却腔、连通管、密封圈、第一弹簧、第一冷却板、流水通槽和第二冷却板,可以对左轴承座的右轴承座进行降温,有利于使轴承座固定装置具有水冷功能,降温效果好,不需要再使用水冷式的轴承座,可以使用结构性能较好的轴承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安装座上方的两侧分别设有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所述左轴承座一端的外侧壁与固定槽的内侧壁卡合固定,且所述左轴承座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座的上端卡合固定,所述左轴承座另一端的侧壁与右轴承座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左轴承座的外侧设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侧壁与左轴承座的外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底端与安装座一端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右轴承座的外侧设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侧壁与右轴承座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的内侧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二冷却腔的内侧,所述连通管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的端壁活动连接,所述连通管中部的两侧均套设有分别位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内侧的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的端壁贴合,两个所述密封圈的一另一侧均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密封圈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连通管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腔与第二冷却腔的内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的中部开设有流水通槽,所述流水通槽为波纹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冷却腔的两端均设有若干个第二冷却板,若干个所述第二冷却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一冷却腔的侧壁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冷却板的一侧分别与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的侧壁贴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一冷却腔底端的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的内部连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上方的一端开设有位于右轴承座下方的安装槽,所述右轴承座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L形固定板,所述L形固定板上端的外侧壁与滑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所述L形固定板的底端与安装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右轴承座的一端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壁与与右轴承座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丝杆通过螺纹与L形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上方设有手轮,所述手轮的下端与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L形固定板的一端设有靠近左轴承座一侧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另一侧与L形固定板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槽的端壁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一端的上方为远离左轴承座的斜面。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侧板、第一冷却腔、第二侧板、第二冷却腔、连通管、密封圈、第一弹簧、第一冷却板、流水通槽和第二冷却板,可以对左轴承座的右轴承座进行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使轴承座固定装置具有水冷功能,降温效果好,不需要再使用水冷式的轴承座,可以使用结构性能较好的轴承座;2、本技术通过设有安装槽、滑槽、L形固定板、丝杆、手轮、第二弹簧和推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方便安装和拆卸轴承座,进而方便安装拆卸轴承和连铸辊等易损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安装座、11固定槽、2左轴承座、21右轴承座、3第一侧板、31第一冷却腔、4第二侧板、41第二冷却腔、5连通管、6密封圈、61第一弹簧、7第一冷却板、71流水通槽、72第二冷却板、8进水口、81出水口、9安装槽、100滑槽、101L形固定板、120丝杆、121手轮、130第二弹簧、131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上端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1,所述安装座1上方的两侧分别设有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21,所述左轴承座2一端的外侧壁与固定槽11的内侧壁卡合固定,且所述左轴承座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座1的上端卡合固定,所述左轴承座2另一端的侧壁与右轴承座2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左轴承座2的外侧设有第一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3的侧壁与左轴承座2的外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3的底端与安装座1一端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右轴承座21的外侧设有第二侧板4,所述第二侧板4的侧壁与右轴承座2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3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冷却腔31,所述第二侧板4的内侧设有第二冷却腔41,所述第一冷却腔31的内侧设有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二冷却腔41的内侧,所述连通管5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的端壁活动连接,所述连通管5中部的两侧均套设有分别位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内侧的密封圈6,两个所述密封圈6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的端壁贴合,两个所述密封圈6的一另一侧均设有第一弹簧61,所述第一弹簧61的一端与密封圈6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1的另一端与连通管5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腔31与第二冷却腔41的内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冷却板7,所述第一冷却板7的中部开设有流水通槽71,所述流水通槽71为波纹形。所述第一侧板3与第一冷却腔31的两端均设有若干个第二冷却板72,若干个所述第二冷却板7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侧板3和第一冷却腔31的侧壁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冷却板72的一侧分别与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21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一冷却腔31底端的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8和出水口8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端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1),所述安装座(1)上方的两侧分别设有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21),所述左轴承座(2)一端的外侧壁与固定槽(11)的内侧壁卡合固定,且所述左轴承座(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座(1)的上端卡合固定,所述左轴承座(2)另一端的侧壁与右轴承座(2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左轴承座(2)的外侧设有第一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3)的侧壁与左轴承座(2)的外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3)的底端与安装座(1)一端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右轴承座(21)的外侧设有第二侧板(4),所述第二侧板(4)的侧壁与右轴承座(21)的侧壁活动连接;/n所述第一侧板(3)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冷却腔(31),所述第二侧板(4)的内侧设有第二冷却腔(41),所述第一冷却腔(31)的内侧设有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二冷却腔(41)的内侧,所述连通管(5)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的端壁活动连接,所述连通管(5)中部的两侧均套设有分别位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内侧的密封圈(6),两个所述密封圈(6)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的端壁贴合,两个所述密封圈(6)的一另一侧均设有第一弹簧(61),所述第一弹簧(61)的一端与密封圈(6)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1)的另一端与连通管(5)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端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1),所述安装座(1)上方的两侧分别设有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21),所述左轴承座(2)一端的外侧壁与固定槽(11)的内侧壁卡合固定,且所述左轴承座(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安装座(1)的上端卡合固定,所述左轴承座(2)另一端的侧壁与右轴承座(21)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左轴承座(2)的外侧设有第一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3)的侧壁与左轴承座(2)的外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3)的底端与安装座(1)一端的上壁固定连接,所述右轴承座(21)的外侧设有第二侧板(4),所述第二侧板(4)的侧壁与右轴承座(21)的侧壁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3)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冷却腔(31),所述第二侧板(4)的内侧设有第二冷却腔(41),所述第一冷却腔(31)的内侧设有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二冷却腔(41)的内侧,所述连通管(5)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的端壁活动连接,所述连通管(5)中部的两侧均套设有分别位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内侧的密封圈(6),两个所述密封圈(6)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冷却腔(31)和第二冷却腔(41)的端壁贴合,两个所述密封圈(6)的一另一侧均设有第一弹簧(61),所述第一弹簧(61)的一端与密封圈(6)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1)的另一端与连通管(5)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腔(31)与第二冷却腔(41)的内侧均设有若干个第一冷却板(7),所述第一冷却板(7)的中部开设有流水通槽(71),所述流水通槽(71)为波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辊轴承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与第一冷却腔(31)的两端均设有若干个第二冷却板(72),若干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存礼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欣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