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34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包括:前端顶套(1),具有台阶面式的限位卡槽,其内径与套穿于钢绞线(4)上的夹片(5)末端外径相等,外径小于锚具(6)穿束孔的间隔孔边净距,限位卡槽深度与夹片预紧后凸出锚具外表面高度相等;安装套管(2),前端与所述前端顶套(1)固定连接,其内径大于钢绞线(4)的直径,长度大于钢绞线(4)张拉工作预留长度;安装底座(3),与所述安装套管(2)的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锤击所述安装底座(3)的端面。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操作简便、切实可行、安全可靠,有效地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
技术介绍
在预应力施工
,夹片式锚具较为广泛应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关键在于张拉,夹片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张拉效果。若夹片安装位置偏差较大容易导致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过程中产生滑丝、断丝以及夹片错位等施工质量问题。目前预应力张拉锚具的夹片安装通常由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手工安装作业,对现有预应力张拉夹片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不足,施工过程中人员操作经验等偶然因素易造成上述质量问题。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对现有预应力张拉夹片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的不足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操作简便、切实可行、安全可靠,有效地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包括:前端顶套,具有台阶面式的限位卡槽,其内径与套穿于钢绞线上的夹片末端外径相等,外径小于锚具穿束孔的间隔孔边净距,所述限位卡槽深度与夹片预紧后凸出锚具外表面高度相等;安装套管,前端与所述前端顶套固定连接,其内径大于钢绞线的直径,长度大于钢绞线张拉工作预留长度;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套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锤击所述安装底座的端面。优选地,所述安装套管的外径等于所述前端顶套的安装孔的内径。优选地,所述前端顶套与所述安装套管通过焊接连接;或者,所述前端顶套与所述安装套管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安装底座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套管的外径。优选地,所述安装底座通过圆钢板制成,板厚0.3~1cm,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套管通过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套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本技术所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包括前端顶套、安装套管和安装底座,前端顶套为环状,内侧具有台阶面,形成限位卡槽。锚具上具有多个穿束孔,夹片安装于穿束孔内,夹片套穿于钢绞线上,前端顶套的内径与夹片末端外径相等,也就是限位卡槽的内径与夹片末端外径相等,限位卡槽能够卡住夹片末端,起到定位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前端顶套的内径与夹片末端外径相等,为间隙配合,方便前端顶套顺利卡在夹片末端。限位卡槽深度与夹片预紧后凸出锚具外表面高度相等,指的是,当前端顶套卡于夹片末端时,限位卡槽的内台阶面与夹片的端面接触,限制夹片轴向移动。前端顶套的外径小于锚具穿束孔的间隔孔边净距,指的就是,当前端顶套卡于夹片末端时,前端顶套的外径位于相邻穿束孔之间的位置,且相互之间无干涉。安装套管的前端与前端顶套固定连接,安装套管的内径大于钢绞线的直径,保证钢绞线能够顺利的插入安装套管内孔中。当安装套管往钢绞线长度方向移动时,安装套管相对于钢绞线的长度相对变小,将安装套管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钢绞线张拉工作预留长度,当安装套管相对钢绞线长度变小时,也不会压弯、损伤钢绞线,对钢绞线起到保护的作用。安装底座与安装套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前端顶套、安装套管和安装底座成为一体。夹片限位预紧施工时,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套穿在已手工安装于穿束钢绞线的锚具的孔内,限位卡槽的内台阶面紧贴于夹片的末端处,限位卡槽的外台阶面紧贴于锚具的端面处,锤击安装底座的端面。通过锤击安装底座,安装套管将荷载均匀传递给前端顶套,使得夹片准确定位安装,且确保夹片对钢绞线具有较佳的握裹作用效果。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预应力张拉施工时,作用于安装底座上的荷载通过安装套管传递给前端顶套,对夹片产生限位预紧作用,使得夹片准确安装至锚具孔洞中,安装位置更为准确,有效避免夹片安装位置偏差现象,操作简便、切实可行、安全可靠,有效地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的工作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前端顶套1、安装套管2、安装底座3、钢绞线4、夹片5、锚具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操作简便、切实可行、安全可靠,有效地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的工作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包括:前端顶套1,具有台阶面式的限位卡槽,其内径与套穿于钢绞线4上的夹片5末端外径相等,外径小于锚具6穿束孔的间隔孔边净距,限位卡槽深度与夹片5预紧后凸出锚具6外表面高度相等;安装套管2,前端与前端顶套1固定连接,其内径大于钢绞线4的直径,长度大于钢绞线4张拉工作预留长度;安装底座3,与安装套管2的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锤击安装底座3的端面。上述结构中,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包括前端顶套1、安装套管2和安装底座3,前端顶套1为环状,内侧具有台阶面,形成限位卡槽。锚具6上具有多个穿束孔,夹片5安装于穿束孔内,夹片5套穿于钢绞线4上,前端顶套1的内径与夹片5末端外径相等,也就是限位卡槽的内径与夹片5末端外径相等,限位卡槽能够卡住夹片5末端,起到定位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前端顶套1的内径与夹片5末端外径相等,为间隙配合,方便前端顶套1顺利卡在夹片5末端。上述前端顶套1的外径小于锚具6穿束孔的间隔孔边净距,指的就是,当前端顶套1卡于夹片5末端时,前端顶套1的外径位于相邻穿束孔之间的位置,且相互之间无干涉。上述限位卡槽深度与夹片预紧后凸出锚具6外表面高度相等,指的是,当前端顶套1卡于夹片5末端时,限位卡槽的内台阶面与夹片5的端面接触,限制夹片5轴向移动。安装套管2的前端与前端顶套1固定连接,安装套管2的内径大于钢绞线4的直径,保证钢绞线4能够顺利的插入安装套管2内孔中。当安装套管2往钢绞线4长度方向移动时,安装套管2相对于钢绞线4的长度相对变小,将安装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端顶套(1),具有台阶面式的限位卡槽,其内径与套穿于钢绞线(4)上的夹片(5)末端外径相等,外径小于锚具(6)穿束孔的间隔孔边净距,所述限位卡槽深度与夹片预紧后凸出锚具(6)外表面高度相等;/n安装套管(2),前端与所述前端顶套(1)固定连接,其内径大于钢绞线(4)的直径,长度大于钢绞线(4)张拉工作预留长度;/n安装底座(3),与所述安装套管(2)的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锤击所述安装底座(3)的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顶套(1),具有台阶面式的限位卡槽,其内径与套穿于钢绞线(4)上的夹片(5)末端外径相等,外径小于锚具(6)穿束孔的间隔孔边净距,所述限位卡槽深度与夹片预紧后凸出锚具(6)外表面高度相等;
安装套管(2),前端与所述前端顶套(1)固定连接,其内径大于钢绞线(4)的直径,长度大于钢绞线(4)张拉工作预留长度;
安装底座(3),与所述安装套管(2)的末端固定连接,工作时,锤击所述安装底座(3)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管(2)的外径等于所述前端顶套(1)的安装孔的内径。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仁明黄敦飞李松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