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17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所述的高速公路桥头包括桥面段(1)、沉降过渡段(2)、一般路段(3),该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沉降过渡段(2)的地基(9)中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的沉降过渡段(2)的地基(9)与路基(8)交界处的加筋路基加固结构,所述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包括呈一定距离均匀铺设的多列变刚度桩(5),各列变刚度桩(5)距桥面段(1)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的加筋路基加固结构包括多层土工格栅(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消除桥头跳车感,减小对车辆的损伤、降低成本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头跳车的解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每年均有大量新建桥梁、高架桥投入使用。调查显示,桥头跳车现象仍较为普遍。这不仅影响行车舒适度、速度,甚至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影响人们对公路的总体评价,也影响行车使用寿命。目前,解决高速公路桥头跳车问题依然是一个难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基土软弱,沉降量较大;二是由于路基受自重和荷载作用,易产生压缩变形。这二个原因都会造成过大的工后沉降,而桥梁一般采用桩基础,沉降量较小。而桩的用量也会使得道路与桥梁之间产生差异沉降,引起桥头跳车问题。工程中,常从减小路基压缩变形、沉降过渡、减小地基沉降等角度处治桥头差异沉降问题,水泥土搅拌桩、搭板、换填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但大多集中在单一处治方式,传统的处理手段经济性较差,为实现毫米级沉降控制,常需要使用大量桩基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且仍有较大差异沉降。越来越多的联合处治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但若使用不合理,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且无法达到减小不均匀沉降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所述的高速公路桥头包括桥面段、沉降过渡段、一般路段,该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沉降过渡段的地基中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的沉降过渡段的地基与路基交界处的加筋路基加固结构,所述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包括呈一定距离均匀铺设的多列变刚度桩,各列变刚度桩距桥面段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的加筋路基加固结构包括多层土工格栅。优选地,多层土工格栅铺设的整体厚度覆盖整个路基的厚度,各层土工格栅之间的距离相同,各层土工格栅采用缝接法连接。优选地,土工格栅铺设的长度在变刚度桩铺设结束处超出一定距离。优选地,土工格栅铺设的长度超出变刚度桩铺设结束处的距离为整个变刚度桩铺设长度的1/6~1/5。优选地,变刚度桩的铺设起始位置设于地基的钻孔灌注桩之后,且距离钻孔灌注桩的距离与各列变刚度桩之间的距离相同。优选地,各列变刚度桩在沉降过渡段的地基的桩位的铺设方式采用矩形或梅花形。优选地,所述的土工格栅铺设2~3层。优选地,相邻两层土工格栅采用交织的高强聚丙烯带进行缝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将土工格栅处理路基与长短分布的变刚度桩处理地基相结合,桩土差异沉降引起的土拱效应与加筋层(土工格栅层)的张力膜一起,形成荷载传递和重分配现象,能够很好发挥两种材料的作用,大大减小差异沉降,实现最优化的沉降控制,使沉降量在路桥过渡段逐渐变化,消除桥头跳车感,减小对车辆的损伤;2、本技术利用长短分布的变刚度桩处理地基,可减小桩的用量,进而减小处治成本;3、在沉降过渡段采用长短分布的变刚度桩,使刚度逐渐减小,沉降变化也会逐渐减小,不易出现较大沉降率的改变,有利于使行车更加平缓舒适;4、土工格栅的铺设长度大于桩处理路段长度,可以消除过渡段的颠簸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长短分布的变刚度桩的桩位平面布置图,其中,图2(a)为矩形桩位布设图,图2(b)为梅花形桩位布设图;图中标号所示:1、桥面段,2、沉降过渡段,3、一般路段,4、钻孔灌注桩,5、变刚度桩,6、土工格栅,7、路面,8、路基,9、地基,10、桩台处,11、桩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高速公路桥头路段包括桥面段1、沉降过渡段2、一般路段3,本技术将长短桩处理地基与土工格栅处理路基相结合,对沉降过渡段2的路基8、地基9进行加固保护。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包括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和加筋路基加固结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包括均匀分布的多列变刚度桩5,加筋路基加固结构包括多层土工格栅6。为解决桥面段与一般路段较大的沉降差,在沉降过渡段2道路的地基9中,沿距桥台每隔一定距离铺设一列变刚度桩5(变刚度桩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而定),变刚度桩5的设置起始位置在钻孔灌注桩4之后,且距离钻孔灌注桩4的距离与各列变刚度桩5之间的距离相同。各列变刚度桩5的长度距桥台(桥面段)越远逐渐变短,使各列变刚度桩5的分布整体呈阶梯型。长短分布的变刚度桩5的桩位11的偏差不得超过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可优选按矩形或梅花形布设桩位11,如图2所示。土工格栅6(土工格栅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确定)铺设在道路的地基9与路基8交界处,土工格栅6铺设一定层数,并覆盖整个路基层的厚度。在靠近桥台(桥面段)处将土工格栅6进行锚固。土工格栅6各层间距离保持相同,土工格栅6的层数不宜太多,对城市矮路基道路,一般铺设2-3层格栅,各层的连接方式采用缝接法连接,相邻两幅土工格栅采用交织的高强聚丙烯带进行缝接或其他本领域可使用的格栅连接方式。同时,土工格栅6应铺设在有变刚度桩的整个路基段,且其铺设的长度在变刚度桩5结束处(靠近一般路段3方向)继续延长一定距离,约为整个变刚度桩5铺设长度的1/6-1/5。保证土工格栅6铺设长度大于桩处理路段的长度,可以消除沉降过渡段2的颠簸感。运用本技术结构的具体施工流程为:1、针对新建道路,首先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清理整平原地面。测量放线,准备工作面,放出长短分布的变刚度桩的桩位,保证桩位偏差不得超过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可按矩形或梅花形布设桩位,如图2所示。2、起吊预制桩。吊桩应根据场地条件,桩机和堆桩位置平面图分布、桩长、桩重等具体条件决定吊点位置及起吊方式。吊桩时,先拴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约50cm处,启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机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3、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择。4、打桩的顺序应按照桩的长短,从近桥台一侧,先长桩后短桩,依次推进。桩长宜按2-5列为一组渐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阶梯型长短桩对沉降的影响与直线型递减长短桩效果接近,而前者可以大大减少施工工序。5、完成地基桩基施工后,进行道路路基处理。首先在地基与路基交界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覆盖整个路基层厚度,保证土工格栅平整、顺直,连接方式采用缝接法连接,相邻两幅土工格栅采用交织的高强聚丙烯带进行缝接;或其他方式。铺设最底层格栅后,回填上部填土,并进行压实,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所述的高速公路桥头包括桥面段(1)、沉降过渡段(2)、一般路段(3),其特征在于,该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沉降过渡段(2)的地基(9)中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的沉降过渡段(2)的地基(9)与路基(8)交界处的加筋路基加固结构,所述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包括呈一定距离均匀铺设的多列变刚度桩(5),各列变刚度桩(5)距桥面段(1)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的加筋路基加固结构包括多层土工格栅(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所述的高速公路桥头包括桥面段(1)、沉降过渡段(2)、一般路段(3),其特征在于,该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沉降过渡段(2)的地基(9)中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的沉降过渡段(2)的地基(9)与路基(8)交界处的加筋路基加固结构,所述的长短桩路基处理结构包括呈一定距离均匀铺设的多列变刚度桩(5),各列变刚度桩(5)距桥面段(1)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的加筋路基加固结构包括多层土工格栅(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层土工格栅(6)铺设的整体厚度覆盖整个路基(8)的厚度,各层土工格栅(6)之间的距离相同,各层土工格栅(6)采用缝接法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长短桩加筋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土工格栅(6)铺设的长度在变刚度桩(5)铺设结束处超出一定距离。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文亮冯忞王达黄彦华陈笑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