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94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包括叉车门架,所述叉车门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为外门架、中门架、内门架,所述叉车门架上设有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与叉车多路阀连通的第二高压胶管,所述第二高压胶管位于所述后缸链条内侧,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与所述第二高压胶管连通的第一高压胶管,所述第一高压胶管绕接于所述前缸链条上,本申请中的叉车供油管路中的高压胶管分别放置在后缸链条内部和前缸链条上,因而在驾驶室前视角内,高压胶管与后缸链条、前缸链条重合,因而,不会占用额外的视角空间,极大的提高了驾驶室前方的视野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
本技术涉及叉车
,具体是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
技术介绍
目前叉车三级门架属具供油管路基本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采用卷管器来实现液压胶管的收放,这种方案由于卷管器结构复杂,费用高,安装、使用和维修均不方便,现在已很少有客户使用;第二种方案是将全自由起升部分的胶管布置在前起升油缸的两侧,其余部分布置在门架后面与其平行的位置,这种方案视野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包括叉车门架,所述叉车门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为外门架、中门架、内门架,所述内门架与所述中门架之间设有前起升油缸,所述前起升油缸上方设有前缸链条,所述外门架与所述中门架之间设有后起升油缸,所述后起升油缸内侧设置有后缸链条,所述叉车门架上设有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与叉车多路阀连通的第二高压胶管,所述第二高压胶管位于所述后缸链条内侧,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与所述第二高压胶管连通的第一高压胶管,所述第一高压胶管绕接于所述前缸链条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油管路设有两组且对称布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门架的上横梁下端固定连接有后链轮轴,所述后缸链条绕过所述后缸链轮,所述后链轮轴下端连接有双列滑轮,所述第二高压胶管绕过所述双列滑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列滑轮通过滑轮支架与所述后链轮轴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高压胶管与所述第一高压胶管通过钢管总成连通,所述钢管总成固定连接于所述内门架下端横梁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缸链条上端设有至少一个小滑轮,所述第一高压胶管绕接于所述小滑轮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滑轮设有多个且在所述前缸链条上方圆周布置,多个所述小滑轮通过小滑轮支撑固定连接于前起升油缸上方,所述第一高压胶管绕接于多个所述小滑轮上,所述小滑轮上方固定连接有胶管护板,所述第一高压胶管从胶管护板下方穿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没门架远离叉车车体的一端设有货叉架总成,所述货叉架总成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接头,所述第一高压胶管远离所述第二高压胶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板接头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高压胶管、第二高压胶管与叉车门架固定连接的部分通过固定卡与叉车门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中的叉车供油管路中的高压胶管分别放置在后缸链条内部和前缸链条上,因而在驾驶室前视角内,高压胶管与后缸链条、前缸链条重合,因而,不会占用额外的视角空间,极大的提高了驾驶室前方的视野范围;2、本申请中的第一高压胶管与第二高压胶管均通过滑轮进行支撑连接,因而整个供油管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生产和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主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后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A向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立体图。图中:1-外门架、2-中门架、3-内门架、4-前起升油缸、5-货叉架总成、6-胶管护板、7-小滑轮支撑、8-第一高压胶管、9-第二高压胶管、10-隔板接头、11-钢管总成、12-换轮支架、13-后缸链条、14-双列滑轮、15-固定卡、16-小滑轮、17-前缸链条、18-后起升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包括叉车门架,叉车门架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外门架1、中门架2,内门架3,外门架1与中门架2之间设有后起升油缸18,通过后起升油缸18带动中门架2在外门架1内侧上下滑动,中门架2上横梁下端连接有后链轮轴,后链轮轴上套接有后缸链条13,后缸链条13的两端分别与外门架1、中门架2固定连接;中门架2与内门架3之间设有前起升油缸4,通过前起升油缸4带动内门架3在中门架2内侧上下滑动,前起升油缸4上方设有前链轮轴,前链轮轴上套接有前缸链条17,前缸链条17的两端分别与中门架2、内门架3固定连接;内门架3前端固定连接有货叉架总成5,货叉架总成5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接头10。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供油管路,每组供油管路都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包括与叉车多路阀连接的第二高压胶管9,后链轮轴下方通过滑轮支架12连接有双列滑轮14,第二高压胶管9绕过双列滑轮14,因而使得第二高压胶管9为后缸链条13的内部;第二管路包括与第二高压胶管9连通的第一高压胶管8,第一高压胶管8通过钢管总成11与第二高压胶管9连通,钢管总成11为U型结构,进而可以极大的降低钢管总成11的液阻,实时供油管路压力损失小,钢管总成11固定连接与中门架2的下横梁上,前缸链条17上方设多个小滑轮16,多个小滑轮16在前缸链条17上方成圆周布置,小滑轮16通过小滑轮支撑7固定连接在起升油缸4上方,第一高压胶管8绕接于多个小滑轮16上,因而第一高压胶管8位于前缸链条17外围,第一高压胶管8远离第二高压胶管9的一端与隔板接头10连通,进而通过隔板接头10向叉车属具提供液压油。此外,第一高压胶管8、第二高压胶管9与叉车固定连接的部分均通过固定卡15进行固定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第二高压胶管9与叉车多路阀连通,进而将液压缸由叉车油泵导入到第二高压胶管9内,第二绕接与双列滑轮14上,双列滑轮14位于后链轮轴下方,因而使得第二高压胶管9隐藏后缸链条13内部。第二高压胶管9通过固定在内门架3下横梁上的钢管总成11与第一高压胶管8连通,进而把第二高压胶管9内的液压缸导入到第一高压胶管8内,第一高压胶管8绕过小滑轮16后与货叉架总成5上的隔板接头10连通,小滑轮16位于前缸链条17上方,因因而第一高压胶管8位于前缸链条17的上端,因而第一高压胶管8、前缸链条17、前起升油缸4在叉车门架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重叠,第二高压胶管9、后缸链条17、后起升油缸18在叉车门架所述平面内的投影重叠,所以在驾驶室的视角向前方观看,第一高压胶管8覆盖在前缸链条17上,第二高压胶管9隐藏在后缸链条13内,因而极大的增加了叉车驾驶室的视野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包括叉车门架,所述叉车门架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外门架(1)、中门架(2)、内门架(3),所述内门架(3)与所述中门架(2)之间设有前起升油缸(4),所述前起升油缸(4)上方设有前缸链条(17),所述外门架(1)与所述中门架(2)之间设有后起升油缸(18),所述后起升油缸(18)内侧设置有后缸链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门架上设有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n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与叉车多路阀连通的第二高压胶管(9),所述第二高压胶管(9)位于所述后缸链条(13)内侧,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与所述第二高压胶管(9)连通的第一高压胶管(8),所述第一高压胶管(8)绕接于所述前缸链条(17)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包括叉车门架,所述叉车门架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外门架(1)、中门架(2)、内门架(3),所述内门架(3)与所述中门架(2)之间设有前起升油缸(4),所述前起升油缸(4)上方设有前缸链条(17),所述外门架(1)与所述中门架(2)之间设有后起升油缸(18),所述后起升油缸(18)内侧设置有后缸链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门架上设有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与叉车多路阀连通的第二高压胶管(9),所述第二高压胶管(9)位于所述后缸链条(13)内侧,所述第二管路包括与所述第二高压胶管(9)连通的第一高压胶管(8),所述第一高压胶管(8)绕接于所述前缸链条(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设有两组且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门架(2)的上横梁下端固定连接有后链轮轴,所述后缸链条(13)绕过所述后链轮轴,所述后链轮轴下端连接有双列滑轮(14),所述第二高压胶管(9)绕过所述双列滑轮(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叉车属具供油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滑轮(14)通过滑轮支架(12)与所述后链轮轴连接。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年年张征任新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