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914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属于运输工装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钢丝绳吊运框架式钢结构中存在的易损和工序效率低的问题。其包括U型吊环、承重块、销轴、第一吊钩、第二吊钩和支撑板,U型吊环开口端通过销轴固定有承重块,第一吊钩通过第一铆钉设置在承重块的下端,第二吊钩通过第一铆钉设置在承重块的下端,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之间通过第二铆钉连接,支撑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吊钩上,支撑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本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通过防脱倒钩抵挡支撑板脱离支撑轴,方便在工件吊运过程中挂钩和摘钩,极大地提高了工件吊运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
本技术属于运输工装
,涉及一种翻身吊运工装,特别是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框架式钢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外形尺寸较大、自身重量大的钢结构工件而言,其工件重量可能超出吊具的最大载荷量,导致吊运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吊卡具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工件接触部位发生变形,吊卡具使用过程中,挂钩和卸钩工序复杂,不方便使用,这就导致了一般的吊卡具不能满足其吊运和翻身要求。目前,多数采用钢丝绳吊运框架式钢机构,其中,挂绳过程极其不方便且需在钢丝绳与工件接触部位垫垫物,以防止工件发生变形,工序复杂,且容易出现损坏工件等一些列问题,因此,框架式钢结构的翻身与吊运工装成为了一个刚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该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钢丝绳吊运框架式钢结构中存在的易损和工序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包括U型吊环、承重块、销轴、第一吊钩、第二吊钩和支撑板,所述U型吊环开口端通过销轴固定有承重块,第一吊钩通过第一铆钉设置在承重块的下端,第二吊钩通过第一铆钉设置在承重块的下端,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之间通过第二铆钉连接,支撑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吊钩上,支撑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U型吊环呈倒置状态,便于起重设备的输出端勾住U型吊环,第一吊钩、第二吊钩和支撑板之间的空间用来防止工件,起重后,在工件的重力和起重的拉力的作用下,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向内靠拢,进而起到对工件的固定作用。所述第一吊钩包括第一连动臂、第一主臂和卷转轴,第一连动臂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承重块上,第一连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一主臂的一端连接,卷转轴设置在第一主臂的另一端上。采用以上结构第一连动臂和承重块之间为铆接关系,第一连动臂和第一主臂之间为铆接关系,起重后,在工件的重力和起重的拉力的作用下,U型吊环能够将第一连动臂和第一主臂向内拉动,增大第一连动臂和第一主臂之间的内夹角。所述第一连动臂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铆接孔,第一连动臂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铆接孔,第一主臂一端上开设有第三铆接孔,第一主臂的臂身上开设有第四铆接孔,第一主臂的另一端开设成第一拱形架,第一铆接孔通过第一铆钉固定在承重块上,第二铆接孔与第三铆接孔之间通过第三铆钉固定,卷转轴两端固定在第一拱形架上。所述第二吊钩包括第二连动臂、第二主臂和支撑轴,第二连动臂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承重块上,第二连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二主臂的一端连接,支撑轴滑动设置在第二主臂的另一端上。采用以上结构,第二连动臂和承重块之间为铆接关系,第二连动臂和第二主臂之间为铆接关系,起重后,在工件的重力和起重的拉力的作用下,U型吊环能够将第二连动臂和第二主臂向内拉动,增大第二连动臂和第二主臂之间的内夹角。所述第二连动臂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五铆接孔,第二连动臂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六铆接孔,第二主臂一端上开设有第七铆接孔,第二主臂的臂身上开设有第八铆接孔,第二主臂的另一端开设成第二拱形架,第五铆接孔通过第一铆钉固定在承重块上,第六铆接孔与第七铆接孔之间通过第四铆钉固定,支撑轴两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拱形架上。所述第八铆接孔与第四铆接孔同圆心,且第四铆接孔与第八铆接孔通过第二铆钉固定。采用以上结构,通过第二铆钉将第一主臂和第二主臂连接,通过第二铆钉的作用,能够在起重后确保第一主臂和第二主臂向内靠拢。所述支撑板一端滑动设置在卷转轴上,支撑板的另一端上固定有防脱倒钩,支撑板穿过第二拱形架并与支撑轴接触。采用以上结构,支撑板的一端卷制在卷转轴的表面上,防脱倒钩能够在放置工件后,防止支撑板从支撑轴上脱落,提供工件固定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防脱倒钩抵挡支撑板脱离支撑轴,方便在工件吊运过程中挂钩和摘钩,极大地提高了工件吊运作业的效率。2、吊具与工件表面接触面积比较大,分散工件的重力,使得工件对吊具的受力均匀,可以有效地防止吊运过程中因吊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而对工件表面造成损伤。3、通过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的配合使用,可以快速、安全、平稳地实现各种框架式钢结构的翻身及吊运工序,可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连动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主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吊钩的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连动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主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第二吊钩的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支撑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U型吊环;2、承重块;3、销轴;4、第一铆钉;5、第二铆钉;6、第一吊钩;601、第一连动臂;6011、第一铆接孔;6012、第二铆接孔;602、第三铆钉;603、第一主臂;6031、第三铆接孔;6032、第四铆接孔;6033、第一拱形架;604、卷转轴;7、第二吊钩;701、第二连动臂;7011、第五铆接孔;7012、第六铆接孔;702、第四铆钉;703、第二主臂;7031、第七铆接孔;7032、第八铆接孔;7033、第二拱形架;704、支撑轴;8、支撑板;801、防脱倒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包括U型吊环1、承重块2、销轴3、第一吊钩6、第二吊钩7和支撑板8,U型吊环1开口端通过销轴3固定有承重块2,第一吊钩6通过第一铆钉4设置在承重块2的下端,第二吊钩7通过第一铆钉4设置在承重块2的下端,第一吊钩6和第二吊钩7之间通过第二铆钉5连接,支撑板8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吊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包括U型吊环(1)、承重块(2)、销轴(3)、第一吊钩(6)、第二吊钩(7)和支撑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吊环(1)开口端通过销轴(3)固定有承重块(2),第一吊钩(6)通过第一铆钉(4)设置在承重块(2)的下端,第二吊钩(7)通过第一铆钉(4)设置在承重块(2)的下端,第一吊钩(6)和第二吊钩(7)之间通过第二铆钉(5)连接,支撑板(8)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吊钩(6)上,支撑板(8)的另一端为自由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包括U型吊环(1)、承重块(2)、销轴(3)、第一吊钩(6)、第二吊钩(7)和支撑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吊环(1)开口端通过销轴(3)固定有承重块(2),第一吊钩(6)通过第一铆钉(4)设置在承重块(2)的下端,第二吊钩(7)通过第一铆钉(4)设置在承重块(2)的下端,第一吊钩(6)和第二吊钩(7)之间通过第二铆钉(5)连接,支撑板(8)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吊钩(6)上,支撑板(8)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钩(6)包括第一连动臂(601)、第一主臂(603)和卷转轴(604),第一连动臂(601)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承重块(2)上,第一连动臂(601)的另一端与第一主臂(603)的一端连接,卷转轴(604)设置在第一主臂(603)的另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框架式钢结构翻身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动臂(601)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铆接孔(6011),第一连动臂(601)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铆接孔(6012),第一主臂(603)一端上开设有第三铆接孔(6031),第一主臂(603)的臂身上开设有第四铆接孔(6032),第一主臂(603)的另一端开设成第一拱形架(6033),第一铆接孔(6011)通过第一铆钉(4)固定在承重块(2)上,第二铆接孔(6012)与第三铆接孔(6031)之间通过第三铆钉(602)固定,卷转轴(604)两端固定在第一拱形架(6033)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平俊景小青管伟陈琨许麒章刘世彦李桂林李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四局酒泉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