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连平专利>正文

一种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1453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研磨筒、承压把手和承载部,与承载部的另一端销接的挤压把手,设置在挤压把手的内侧、且与研磨筒的圆形盲孔相对布设的挤压部,开设在研磨筒的底部、且与研磨筒的圆形盲孔连通的数个第一网孔,开设在研磨筒的侧边缘底部的弧形槽口部,铰接在挤压部的底部的挤压推进柱,设置在挤压推进柱的底部、用于挤压在研磨筒的圆形盲孔内的挤压盘,设置在挤压盘的底部、与第一网孔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呈锥形柱的研磨挤压柱,以及采用单一个数插拔式插入弧形槽口部内并置于研磨筒的圆形盲孔底部的数个研磨盘。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颗粒度大小可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腹直肌,是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其中,在腹直肌表面附有一层筋膜,在鼻梁修复手术中,通过会取腹直肌筋膜进行研磨成颗粒并进行修复。但是现在的研磨工具无法控制颗粒度大小,同时,研磨效率极低。因此,急需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颗粒度大小可控的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包括呈圆筒形状、且从上至下开设有圆形盲孔的研磨筒,一端与研磨筒的侧边缘中部一体成型的承压把手,一端与研磨筒的侧边缘中部一体成型、且与承压把手相对布设的承载部,一端与承载部的另一端销接的挤压把手,设置在挤压把手的内侧、与挤压把手一体成型、且与研磨筒的圆形盲孔相对布设的挤压部,开设在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筒形状、且从上至下开设有圆形盲孔的研磨筒(1),一端与研磨筒(1)的侧边缘中部一体成型的承压把手(2),一端与研磨筒(1)的侧边缘中部一体成型、且与承压把手(2)相对布设的承载部(4),一端与承载部(4)的另一端销接的挤压把手(3),设置在挤压把手(3)的内侧、与挤压把手(3)一体成型、且与研磨筒(1)的圆形盲孔相对布设的挤压部(6),开设在研磨筒(1)的底部、且与研磨筒(1)的圆形盲孔连通的数个第一网孔(12),开设在研磨筒(1)的侧边缘底部的弧形槽口部(11),铰接在挤压部(6)的底部的挤压推进柱(8),设置在挤压推进柱(8)的底部、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直肌筋膜颗粒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筒形状、且从上至下开设有圆形盲孔的研磨筒(1),一端与研磨筒(1)的侧边缘中部一体成型的承压把手(2),一端与研磨筒(1)的侧边缘中部一体成型、且与承压把手(2)相对布设的承载部(4),一端与承载部(4)的另一端销接的挤压把手(3),设置在挤压把手(3)的内侧、与挤压把手(3)一体成型、且与研磨筒(1)的圆形盲孔相对布设的挤压部(6),开设在研磨筒(1)的底部、且与研磨筒(1)的圆形盲孔连通的数个第一网孔(12),开设在研磨筒(1)的侧边缘底部的弧形槽口部(11),铰接在挤压部(6)的底部的挤压推进柱(8),设置在挤压推进柱(8)的底部、用于挤压在研磨筒(1)的圆形盲孔内的挤压盘(9),设置在挤压盘(9)的底部、与第一网孔(12)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呈锥形柱的研磨挤压柱(91),以及采用单一个数插拔式插入弧形槽口部(11)内并置于研磨筒(1)的圆形盲孔底部的数个研磨盘(7);所述研磨挤压柱(91)的上水平截面的直径大于下水平截面的直径;
任一所述研磨盘(7)包括置于研磨筒(1)的圆形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连平
申请(专利权)人:廖连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