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677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包括支架、压料装置、刮料装置、模具、进料装置、筛料装置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端设置压料装置,第二支架上端设置刮料装置,刮料装置与压料装置位于同轴心,压料装置上端设置进料装置,压料装置一侧固定连接至模具的一端,模具的另一端与刮料装置的一端相接触,模具的下方设置筛料装置,压料装置、刮料装置和进料装置均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上设置的模具,具备可调整颗粒外围尺寸的结构,然后通过调整电机转速控制裁剪长度,可以根据的实际需求,调整造粒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料造粒
,尤其是涉及一种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造粒机广泛应用于农药、制药、化肥、化工建材等行业和领域,现有技术中的造粒机大都采用螺旋挤压式,根据不同用途在树脂中加入不同添加剂,经过加热、混炼、挤压成型,把树脂原料制成适合二次加工的颗粒状产品的机组,受限于造粒机本身结构特性,物料颗粒尺寸(包括长度和横截面粒径)不易灵活调节控制,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同时在造粒完成后,筛选颗粒较为费事费力,所以需要在减少成本的同时,造粒机的造粒尺寸可调,而且可以进行筛选的一体环的造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以解决受限于造粒机本身结构特性,物料颗粒尺寸(包括长度和横截面粒径)不易灵活调节控制,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同时在造粒完成后,筛选颗粒较为费事费力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包括支架、压料装置、刮料装置、模具、进料装置、筛料装置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端设置压料装置,第二支架上端设置刮料装置,刮料装置与压料装置位于同轴心,压料装置上端设置进料装置,压料装置一侧固定连接至模具的一端,模具的另一端与刮料装置的一端相接触,模具的下方设置筛料装置,压料装置、刮料装置和进料装置均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压料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外壳、第一支板、第一中轴和压料叶片,第一支架上端设置第一外壳,第一外壳是横向的桶状结构,第一外壳上端设置进料装置,第一外壳上端还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进料装置的内部相连通,第一外壳一侧安装第一电机,另一侧通过第一支板固定连接至模具的一端,第一电机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第一中轴的一端穿过第一外壳底部固定连接至第一电机,第一中轴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外壳内部,第一中轴外围套接压料叶片,压料叶片是螺旋结构,压料叶片位于第一外壳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刮料装置包括底座、第二电机、第二中轴和刮板,第二支架上端设置底座,底座上安装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一端通过第二中轴固定连接至刮板,刮板与模具的一端接触,第二电机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包括第二支板、第二外壳、卡板、第一调节板、第一出料板和第二调节板,第一出料板外围固定连接至第二外壳,第二外壳为中空方框结构,第二外壳一端通过第二支板固定连接至第一支板,另一端通过卡板固定连接至第一调节板,第一调节板的一侧与刮板相接触,第二外壳设有卡槽,卡槽底部设有第二通孔,卡槽和卡板分别位于第一出料板两侧,第二调节板卡接至卡槽,第一调节板上均布若干第三通孔,第一出料板上均布若干第四通孔,第二调节板上均布若干第五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均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卡板包括第一卡条,及其两侧垂直连接的第二卡条和第三卡条,第一卡条的一端、第二卡条的一侧和第三卡条的一侧均固定连接至第二外壳的内壁,第二卡条的一端、第三卡条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卡条的一侧,第一卡条上设有第六通孔,第二卡条和第三卡条的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板包括调节板本体及其两侧分别安装的一个卡轨,调节板本体通过两侧的卡轨分别卡接至第一卡条、第二卡条。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本体包括第二出料板、第一调节杆、第一旋钮和第一拉手,第二出料板上均布若干第三通孔,第二出料板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卡轨,第二出料板第一端安装第一拉手,第一调节杆一端穿过第六通孔固定连接至第一旋钮,另一端接触连接第二出料板的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板包括第三出料板、第二调节杆、第二旋钮和第二拉手,第三出料板卡接至卡槽,第三出料板上均布若干第五通孔,第三出料板第一端安装第二拉手,第二调节杆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固定连接至第二旋钮,另一端接触连接第三出料板的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三电机、第三支架、盖板、混料筒、集料筒、转轮、入料管和第三中轴,混料筒是中空的圆台结构,混料筒上端设置盖板,下端通过集料筒固定连接至第一外壳上端,混料筒内部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外壳内部相连通,盖板上端通过第三支架固定连接至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上盖还设置入料管,入料管与混料筒内部相连通,第三中轴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三电机,另一端穿过盖板套接转轮,转轮位于集料筒中部。进一步的,所述筛料装置包括收料漏斗、第四中轴、第三外壳和筛网组件,第三外壳是桶状结构,第三外壳底部设有收料孔,第三外壳上端安装收料漏斗,收料漏斗位于模具下方,第三外壳内垂直安装第四中轴,第四中轴外围套接筛网组件,筛网组件一端位于收料漏斗,另一端穿过收料孔位于第三外壳外部。进一步的,所述筛网组件包括料带、粗料网和细料网,料带的横截面是U型结构,料带一端位于收料漏斗,另一端延第四中轴外围螺旋延伸且穿过收料孔位于第三外壳外部,料带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安装粗料网、细料网,粗料网、细料网和料带底部均相互平行,粗料网上均布若干粗孔,细料网上均布若干细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上设置的模具,具备可调整颗粒外围尺寸的结构,然后通过调整电机转速控制裁剪长度,可以根据的实际需求,调整造粒的大小。(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设置有旋式筛网,通过物料下落的重力势能在旋转的筛网上进行筛分,然后通过不同出料口收集物料,占地空间小,筛选效率高、可靠性高。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压料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刮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模具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卡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调节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调节板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进料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筛料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筛网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2-压料装置;21-第一电机;22-第一外壳;23-第一支板;24-第一中轴;25-压料叶片;3-刮料装置;31-底座;32-第二电机;33-第二中轴;34-刮板;4-模具;41-第二支板;42-第二外壳;43-卡板;431-第一卡条;432-第二卡条;433-第三卡条;44-第一调节板;441-调节板本体;4411-第二出料板;4412-第一调节杆;4413-第一旋钮;4414-第一拉手;442-卡轨;45-第一出料板;46-第二调节板;461-第三出料板;462-第二调节杆;463-第二旋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压料装置(2)、刮料装置(3)、模具(4)、进料装置(5)、筛料装置(6)和第二支架(7),第一支架(1)上端设置压料装置(2),第二支架(7)上端设置刮料装置(3),刮料装置(3)与压料装置(2)位于同轴心,压料装置(2)上端设置进料装置(5),压料装置(2)一侧固定连接至模具(4)的一端,模具(4)的另一端与刮料装置(3)的一端相接触,模具(4)的下方设置筛料装置(6),压料装置(2)、刮料装置(3)和进料装置(5)均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压料装置(2)、刮料装置(3)、模具(4)、进料装置(5)、筛料装置(6)和第二支架(7),第一支架(1)上端设置压料装置(2),第二支架(7)上端设置刮料装置(3),刮料装置(3)与压料装置(2)位于同轴心,压料装置(2)上端设置进料装置(5),压料装置(2)一侧固定连接至模具(4)的一端,模具(4)的另一端与刮料装置(3)的一端相接触,模具(4)的下方设置筛料装置(6),压料装置(2)、刮料装置(3)和进料装置(5)均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料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外壳(22)、第一支板(23)、第一中轴(24)和压料叶片(25),第一支架(1)上端设置第一外壳(22),第一外壳(22)是横向的桶状结构,第一外壳(22)上端设置进料装置(5),第一外壳(22)上端还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进料装置(5)的内部相连通,第一外壳(22)一侧安装第一电机(21),另一侧通过第一支板(23)固定连接至模具(4)的一端,第一电机(21)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第一中轴(24)的一端穿过第一外壳(22)底部固定连接至第一电机(21),第一中轴(2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外壳(22)内部,第一中轴(24)外围套接压料叶片(25),压料叶片(25)是螺旋结构,压料叶片(25)位于第一外壳(2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刮料装置(3)包括底座(31)、第二电机(32)、第二中轴(33)和刮板(34),第二支架(7)上端设置底座(31),底座(31)上安装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一端通过第二中轴(33)固定连接至刮板(34),刮板(34)与模具(4)的一端接触,第二电机(32)信号连接至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具(4)包括第二支板(41)、第二外壳(42)、卡板(43)、第一调节板(44)、第一出料板(45)和第二调节板(46),第一出料板(45)外围固定连接至第二外壳(42),第二外壳(42)为中空方框结构,第二外壳(42)一端通过第二支板(41)固定连接至第一支板(23),另一端通过卡板(43)固定连接至第一调节板(44),第一调节板(44)的一侧与刮板(34)相接触,第二外壳(42)设有卡槽(47),卡槽(47)底部设有第二通孔,卡槽(47)和卡板(43)分别位于第一出料板(45)两侧,第二调节板(46)卡接至卡槽(47),第一调节板(44)上均布若干第三通孔,第一出料板(45)上均布若干第四通孔,第二调节板(46)上均布若干第五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均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隙可调的添加剂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板(43)包括第一卡条(431)及其两侧垂直连接的第二卡条(432)和第三卡条(433),第一卡条(431)的一端、第二卡条(432)的一侧和第三卡条(43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至第二外壳(42)内壁,第二卡条(432)的一端、第三卡条(43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卡条(431)的一侧,第一卡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殿赵庆李英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精华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