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垂直起飞和着陆的多旋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045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0
一种适于垂直起飞和着陆的多旋翼飞行器(10),包括机身(20)、被设置用于在运行中产生推力的推力产生单元组(30)以及包括左舷侧半翼(43)和右舷侧半翼(44)的前掠机翼(40)。左舷侧半翼(43)和右舷侧半翼(4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连接至机身(20)的内侧部分(45)和形成翼梢(71)的外侧部分(46)。左舷侧半翼(43)和右舷侧半翼(44)的内侧部分(45)形成中央机翼区域(80)。左舷侧半翼(43)和右舷侧半翼(44)分别在它们的翼梢(71)的区域中连接至相关联的外侧机翼吊舱(70),所述外侧机翼吊舱(70)支撑推力产生单元组(30)的以不能倾斜的方式安装的至少两个推力产生单元(31、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垂直起飞和着陆的多旋翼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垂直起飞和着陆的多旋翼飞行器,其包括被设置用于在运行中产生推力的推力产生单元组。
技术介绍
例如,从文献EP2551190A1、EP2551193A1、EP2551198A1、EP2234883A1、EP2571762A1、EP2985220A1、WO2015/028627A1、WO2016/004852A1、WO2017/021918A1、WO2017/155348A1、WO2018/078388A1、US3,262,657A、US7857253B2、US7946528B2、US2007/0034738A1、US2017/0369162A1、GB905911A、CN104176250A、CN105151292A、CN105270620A、CN105346719A、CN107539472A、CN107600405A、CN201306711U、CN202728571U、CN205098474U、CN205707349U、CN206012959U、CN206427269U和KR20090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垂直起飞和着陆的多旋翼飞行器(10),其包括机身(20)、被设置用于在运行中产生推力的推力产生单元组(30)以及包括左舷侧半翼(43)和右舷侧半翼(44)的前掠机翼(40),所述左舷侧半翼(43)和所述右舷侧半翼(4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连接至所述机身(20)的内侧部分(45)和形成翼梢(71)的外侧部分(46),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和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所述内侧部分(45)形成中央机翼区域(80),/n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和所述右舷侧半翼(44)中的每一个均在其翼梢(71)的区域中连接至相关联的外侧机翼吊舱(70),其中每个相关联的外侧机翼吊舱(70)支撑所述推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7 EP 19400006.31.一种适于垂直起飞和着陆的多旋翼飞行器(10),其包括机身(20)、被设置用于在运行中产生推力的推力产生单元组(30)以及包括左舷侧半翼(43)和右舷侧半翼(44)的前掠机翼(40),所述左舷侧半翼(43)和所述右舷侧半翼(4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连接至所述机身(20)的内侧部分(45)和形成翼梢(71)的外侧部分(46),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和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所述内侧部分(45)形成中央机翼区域(80),
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和所述右舷侧半翼(44)中的每一个均在其翼梢(71)的区域中连接至相关联的外侧机翼吊舱(70),其中每个相关联的外侧机翼吊舱(70)支撑所述推力产生单元组(30)的被设置用于至少在垂直起飞和着陆期间产生升力的、以不能倾斜的方式安装的至少两个推力产生单元(31,32),
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相关联的外侧机翼吊舱(70)设置有第一推力产生单元(31)和第二推力产生单元(32),所述第一推力产生单元(31)靠近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后缘(41)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推力产生单元(32)靠近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前缘(42)设置,
其中,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相关联的外侧机翼吊舱(70)设置有第三推力产生单元(31)和第四推力产生单元(32),所述第三推力产生单元(31)靠近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后缘(41)设置,并且所述第四推力产生单元(32)靠近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前缘(42)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推力产生单元组(30)的推力产生单元子组(37)在所述中央机翼区域(80)中靠近所述前掠机翼(40)的后缘(41)设置,以至少在垂直起飞和着陆期间产生升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飞行器(10),
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和所述右舷侧半翼(44)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将其内侧部分(45)和外侧部分(46)互连并与相关联的内侧机翼吊舱(72)连接的过渡区域(47),其中所述中央机翼区域(80)既包括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过渡区域(47),又包括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过渡区域(47),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相关联的内侧机翼吊舱(72)设置有所述推力产生单元子组(37)的靠近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后缘(41)设置的、以不能倾斜的方式安装的第一推力产生单元(33),并且其中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相关联的内侧机翼吊舱(72)设置有所述推力产生单元子组(37)的靠近所述右舷侧半翼(43)的后缘(41)设置的、以不能倾斜的方式安装的第二推力产生单元(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飞行器(10),
其中,所述推力产生单元子组(37)包括以不能倾斜的方式安装的第五推力产生单元(33),所述第五推力产生单元在所述中央机翼区域(80)中靠近所述前掠机翼(40)的后缘(41)设置在所述飞行器(10)的纵向轴线(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飞行器(10),
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外侧部分(46)相对于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内侧部分(45)向上倾斜预定的正二面角(θ),并且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外侧部分(46)相对于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内侧部分(45)向上倾斜预定的正二面角(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旋翼飞行器(10),
其中,所述预定的正二面角(θ)的值在0°至60°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旋翼飞行器(10),
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43)的内侧部分(45)和所述右舷侧半翼(44)的内侧部分(45)在所述机身(20)的下部区域(21)处连接至所述机身(20),并且其中所述左舷侧半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克塞尔·芬克乌韦·基塞韦特克劳斯·基克
申请(专利权)人:空客直升机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