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惠群专利>正文

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53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及其装置,其是在热管管体表面覆盖一薄膜(film),并利用一红外线热影像器(InfraredThermography  or  InfraredImager)来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由于薄膜与热管管体表面相比,可提供较稳定与较大数值的辐射发射系数,故可使红外线热影像器在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时更为稳定而易于测得正确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红外线热影像器(Infrared Thermography or InfraredImager)应用于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上的方法以及该方法所直接使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时,多以测温线接触热管管体。然而,由于在检测时,需将一支支待检测的热管接上测温线后,才能构测得,但如此的做法在大量检测时相当不便。而在现有测量温度的技术上,可运用红外线热影像器(InfraredThermography or InfraredImager)帮助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红外线热影像器又称为红外线摄影机(Infrared Camera),其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配合光学镜头和电子电路所组成的一种设备。然而,由于热管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因污损、氧化而造成热管管体表面的辐射发射系数(emissivity)随着管体不同位置而变化很大;或通常热管管体皆以铜材料制成,而铜管表面很平滑光亮,辐射发射系数相当低(通常小于0.1),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使检测温度不稳定,或超出红外线热影像器的发射系数的下限值,因而难以获得真正的实际温度,造成红外线热影像器无法顺利应用在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的工作中。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专利技术。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及其装置,其为使红外线热影像器(Infrared Thermography orInfraredImager)能适用于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上,并解决测得温度不稳定的缺陷。在热管管体表面遮盖一薄膜(film)。由于薄膜可提供较稳定与较大数值的辐射发射系数(约0.4~0.8),故可使红外线热影像器在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时更为稳定而易于测得正确的温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待检测热管的受热端输入热量,并在该热管待检测部位上覆盖薄膜;及b)以红外线热影像器对该热管覆盖有薄膜的部位进行检测,以测得该热管的热传导温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装置,其与至少一热管配合工作,并在该热管的待检测部位上覆盖薄膜。该装置包括一加热单元及一红外线热影像器;其中,该加热单元用于对该热管的受热端输入热量,而该红外线热影像器则对着该热管覆盖有薄膜的部位处,且该薄膜位于热管与红外线热影像器之间。由此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及其装置能够使红外线热影像器在检测热管的热传导温度时更为稳定而易于测得正确的温度。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示意图(二)。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热管10-受热端 11-冷却端2-加热单元20-加热液体3-薄膜4-红外线热影像器 5-背板50-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装置的示意图(一)及(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其步骤如下a)将待检测的单支或多支热管1的受热端10输入热量,并在该热管待检测部位上覆盖一薄膜(film)3。其中,可通过加热单元2对热管1的受热端10输入热量。加热单元2可为一加热器、热风加热装置(如热对流)、热辐射加热装置(如加热板)或如图2及图3所示,为一液体容器,其内可容纳适量的加热液体20。加热液体20可为水、矿物油或植物油等液体,供热管1的受热端10浸浴在加热液体20中而升温。b)用红外线热影像器(Infrared Thermography or InfraredImager)4对热管1覆盖有薄膜3的部位进行检测,以测得热管1的热传导温度。此外,在步骤a)中,所述待检测部位通常指热管1的冷却端11,或者,也可针对热管1某一中段部位进行检测,而薄膜3厚度最好介于0.005~0.040mm之间,薄膜3可为塑料薄膜,如聚氯乙烯等。另外,薄膜在制造时可加入色粉,进一步改善、调整其辐射发射系数。同时,也可在热管待检测部位的表面或薄膜3表面上,涂布一层黏膜。黏膜可为植物油、矿物油或合成油等,优选为具有较低黏性的胶(glue),其可使热管1与薄膜3之间的接触性更佳,以减少检测上的误差。再者,本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大量检测作业上,将多支热管1并列设置(如图3所示),且仅需以一薄膜3覆盖在各热管1的待检测部位,并使红外线热影像器4对多个热管1分别进行测量,因此检测时更为快速便利。由上述的步骤流程,即可得到本专利技术的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如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装置,其与热管1配合工作,并在热管1待检测部位上覆盖有一薄膜(film)3。该装置包括一加热单元2及一红外线热影像器(InfraredThermography or InfraredImager)4;其中加热单元2用于对热管1的受热端11输入热量,如上所述,加热单元2可为一加热器、热风加热装置(如热对流)、热辐射加热装置(如加热板)或为一本专利技术所举实施例中的液体容器;由于此部分已为前文所述,在此不再对此于以赘述。红外线热影像器4对着热管1覆盖有薄膜3的部位处,即热管1的冷却端11上,且薄膜3位于热管1与红外线热影像器4之间。此外,该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背板5。背板5主要以一体均匀的材料制成,如整块背板5皆为铜、铝等金属板或塑料板制成。背板5位于热管1覆盖有薄膜3的部位的下方处,其可提供热管1待检测部位较均匀且稳定的背景温度,使红外线热影像器4所测得的数值更为精准。同时,背板5设置在一支座50上,以提供热管1较佳的支撑与定位。由上述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专利技术的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装置。本专利技术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及其装置,由于薄膜3可提供较稳定与较大数值的辐射发射系数,约为0.4~0.8,故可使红外线热影像器4在检测热管1的热传导温度时更为稳定而易于测得正确的温度,同时也可适用于热管1大量的检测作业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专利技术专利,以保障专利技术人的权利。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将待检测热管的受热端输入热量,并在所述热管待检测部位上覆盖薄膜;及b)以红外线热影像器对所述热管覆盖有薄膜的部位进行检测,以测得所述热管的热传导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所述热管待检测部位为所述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红外线热影像检测热管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将待检测热管的受热端输入热量,并在所述热管待检测部位上覆盖薄膜;及b)以红外线热影像器对所述热管覆盖有薄膜的部位进行检测,以测得所述热管的热传导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群
申请(专利权)人:徐惠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