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中可变插值间隔的插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898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中可变插值间隔的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事先通过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特性对波长信息进行提取,由在波数k空间均匀分布的波数得到一组在波长空间非均匀分布的波长向量,从而得到这个波长向量在CCD中的虚似位置系数,通过对离散傅立叶补零插值方法传递函数产生加权系数矩阵,在系统运行时由加权系数矩阵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插值或者对数据矩阵进行加窗截断后进行插值,得到所要求的插值数据。本插值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得到一个更高精度,更快运算速度的插值方法,从而提高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数据处理的精度和速度,提高了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的实时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值方法,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等有 插值需要的仪器的可变插值间隔的插值方法。
技术介绍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高分辨率的光学探测系统,它通过光学 干涉的方法对目标进行纵向扫描,最后通过二维或三维重建,得出目标的结构信息、多普勒 信息以及偏振信息,因此它可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各种工业损伤探测之中。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中,参考光和信号光在光学分光器3中形成干涉,干涉信号由衍射光栅9进行 分光,由透镜10聚焦到线扫描CCD11上,由CCD11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如图2, 光谱仪8由衍射光栅9,透镜10和线扫描CCD11构成;CCD11采集到的光栅出射波长按波 长线性分布,但数据重建要求波长信息在k空间中线性分布,需要对数据进行插值。傅立叶 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中的插值方法有多种,如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插值,B样条拟合,直接 线性插值等,而大多数的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采用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插值和直接线 性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即N点数据通过离散傅立叶变换运算之后,产生N点的频率域数据, 在高频点补充N^N点的零值,产生MgN+N的数据,然后通过反傅立叶变换得到M*N+N点 的数据,其中,M为补零的倍数,最后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N点的插值数据。由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扫描采集的一组数据向量^1 = {^12,......, },根据传统的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插的步骤为1) 将数据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一组新数据义i (0 =》i (") exP(-/ ;2) 对新数据进行补零插值,得到M倍补零后的数据0, 其他X(/陽顧+N), 廳-* S / S層_ 133) 对M倍补零后的数据进行反向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拓展了 M+l倍后的数据;4) 对拓展后的数据根据线性分布K空间进行线性插值,可以得到插值后的数据。这种方法简单,成熟,但具有运算量大,远远达不到实时处理的要求,插值间隔与插值精度由补零倍数M固定,不能随意改变插值间隔等缺点,并且由于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插 值后再进行线性插值,因而插值精度也受到了影响,这些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傅立叶域光学相 干层析系统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插值方法中插值 精度低、运算速度慢,插值间隔固定且不能任意改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插值 方法,该方法精度高,运算速度快,并具有可变的插值精度和插值间隔等特点,能有效得提 高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的运算速度和插值精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中可变插值间隔的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1 )衍射光栅9通过透镜10映射在像数点为N的线扫描CCD11上的波长采用光谱仪准确标定,得到一组与CCD11中每个像素对应的均匀分布的波长向量 义4d.......,4},波长差为A;i,波长向量在CCD11上的实际位置系数为/"ifec 1 = {";" = 1,2,......, #};(2) 由第一个波长^和最后一个波长^,利用公式k-2兀/X可以得到CCDll首尾两 像素点的波数&和kN,利用Id和kw组成一个长度为N的线性分布的波数向量& = {、 = & —=……J},利用公式;i = ^反算出相应的波长向量义2="' = 4, = 1,2,......,iV},从而利用A;i可以计算出每个波数&对应的^'在CCD11中的虚拟位置系数/^^2 = {&=4^ + 1; = 1,2,……,w;A义(3) 由CCD11采集的数据为实数以及实信号的在离散傅立叶变换中厄米对称的特 点,在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过程中,在高频点增加一些数据点,得到一个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插值传递函数7^("A) = l + J>os(f《"-O),将/mfel = {";" = 1,2,……,iV}和/"&jc2 = {^=^^ + 1;" = 1,2,……,7V}中不同的位置 n 和sn依次代入 △A7F(",0 = l + 2>os(^/0-; 》到中产生一个忖"^的加权系数矩阵//歸0^ ),这样,对插值加权系数的处理完成;(4)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中的CCD11采集一组纵轴扫描数据向量 x-(;^,;^,......,^},进行数据插值,可到插值后的数据;c'—^,x^......,^}。其计算公式如下可以用 一 切可利用的窗函数对加权过程进行截断,根据窗长和2 = K = +1;" = 1,2,......,获得插值起始位置Min和结束位置Max ,利用公式△A对原始数据进行插值,其中W (n)为所需加窗的窗函数,从而提高新插值方法的运算速 度。在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数据处理时,可以用一切可利用的窗函数对加权系数进行 截断,将加权系数/^w(n,&)中的数据进行加窗截断,减少数据处理的数据处理长度和数据处理量。,其计算公式如下Max公式中W(n)为一切可利用的加窗函数,插值运算起始位置Min和结束位置Max由加窗窗长和虚拟位置系数//7^^2 = {^=^^ + 1; = 1,2,......,iVn寻到,从而提高可变插值间隔A义插值运算的处理速度,而且可以将加权系数存储在计算机中,方便运算时调用,避免重 复计算。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可在事前提取波长和波数信息,构造与K空间相对应的非线性分布波长向量以及 这个波长向量在CCD11像素点所对应的虚拟位置系数向量,从而由传递函数计算出加权系数矩阵/^,;V("人),传统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值插的精度由补零倍数M固定,只能达到1/(M+1)的位置精度,因为虚拟位置系数Sn的的位置不是由传统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插值算法中的补零倍数M固定的,可以为计算机数据精度内的任意一个实数,从而实现可 变的插值精度和插值间隔;2.、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加窗函数对加权系数矩阵进行加窗截取,并存储到计算中, 方便计算时调用,从而避免重复计算,由传统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插值方法中有一次N点和一次M*N+N点快速傅立叶变换,因此需要*log2(AO + (M;Iog2((M +1)* AO次复数乘法,本方法需要N4L次实数乘法,其中,N为CCD11像素点数,L为加窗函数的窗 长,从而提高插值方法的处理运算速度,提高离散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的实时处理 能力。 附图说明图1为傅立叶域光学相千层析系统数据插值流程图2为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结构图,其中1为光源,2为光学隔离器,3光学 分光器,4为偏振控制器,5为PZT转换器,6为扫描控制器,7为采样目标,8为光谱 仪,9为衍射光栅,IO为透镜,ll为线扫描CCD;图3为插值效果比较图4为二维图像重构。 具体实施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本实施方案采用的是傅立叶域光学相干 层析系统,对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插值,其流程如图l所示;具体步骤如下(1) 本实施方案从图2所示的光谱仪准确标定入射到CCD11的波长,中心波长为 849.72mn,光谱分辨率A义-0.0674nm,线扫描CCD11上像素点数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中可变插值间隔的插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衍射光栅(9)通过透镜(10)映射在像素点为N的线扫描CCD(11)上的波长准确标定,得到一组均匀分布的波长向量*={λ↓[1],λ↓[2],……,λ↓[N]},波长差为Δλ,波长向量在CCD(11)上的实际位置系数为In*ex1={n;n=1,2,……,N}; (2)利用波长和波数的关系,将在波数空间均匀分布的波数向量反算出一组非均匀分布的波长*={λ′↓[1],λ↓[2]′,……,λ↓[N]′},并与*={λ↓[1],λ↓[2],……,λ↓[N]}利用Δλ进行比较得到*各个波长在CCD(11)中的虚拟位置系数In*ex2={s↓[n];n=1,2,……,N}; (3)由于CCD(11)采集到的干涉信号数据为实数以及实信号在离散傅立叶变换中厄米对称性的特点,得到一个离散傅立叶变换补零插值传递函数TF(n,s↓[n])=1+*cos(2π/Ni(n-s↓[n])),由In*ex1={n;n=1,2,……,N}和In*ex2={s↓[n];n=1,2,……,N}在TF(n,s↓[n])中产生一个N*N的加权系数H↓[N*N](n,s↓[n]),这样,对插值加权系数的处理完成; (4)CCD(11)采集一组干涉信号扫描数据向量x={x↓[n1],x↓[n2],……,x↓[nN]},利用加权系数加窗截断后对数据进行插值运算,可得到插值后的数据x′={x↓[s1],x↓[s2],……,x↓[s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国华李喜琪魏凌张雨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