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54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减小端子台以及导电构件保持架所占的空间而能够小型化的旋转电机单元。旋转电机单元(1)具备马达(10)和壳体(11)。马达(10)具备定子铁芯(121)、多相线圈(122)、导电部件保持架(60),其用于将连接于线圈端部(122E)的第1汇流条(29U、29V、29W)保持在一起,且在定子铁芯(121)的径方向上配置于线圈端部(122E)的外侧、以及端子台(51),其用于将固定于壳体(11)的第2汇流条(30U、30V、30W)的端子部与导电部件(29U、29V、29W)的端子部电连接。端子台(51)在径方向上配置于导电部件保持架(60)的外侧,并且端子台(51)的至少一部分在径方向上与导电部件保持架(60)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电动车辆等的旋转电机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电动车辆等中,搭载有作为驱动源的旋转电机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马达单元。在专利文献1的马达单元中,在壳体的壁部安装有马达端子台,并且利用马达端子台将从马达绕组延伸的马达端子与逆变器的逆变器电缆电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46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马达单元中,由于在马达的径方向中与定子重叠的位置配置有马达端子台,进而从马达端子台的长度方向(马达的轴方向)安装有马达端子,因此马达端子台及马达端子在马达的轴方向上突出,存在马达单元难以小型化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减小端子台以及导电部件保持架所占的空间而能够小型化的旋转电机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旋转电机单元,具备:旋转电机;以及壳体,其收纳该旋转电机,其中,所述旋转电机具备:定子铁芯;多相线圈,其安装于该定子铁芯;导电部件保持架,其将与该多相线圈的线圈端部连接的导电部件保持在一起,并且在径方向上配置于该线圈端部的外侧;以及端子台,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紧固面,并且用于将配电部件的端子部与所述导电部件的端子部电连接,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导电部件保持架的外侧,并且所述端子台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径方向上与所述导电部件保持架重叠。专利技术效果<br>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导电部件保持架在径方向上配置于线圈端部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导电部件保持架在轴方向上突出。此外,由于将配电部件的端子部与导电部件的端子部电连接的端子台在径方向上配置于导电部件保持架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端子台在轴方向上突出,从而能够缩短旋转电机的轴方向的长度。另外,由于端子台的至少一部分在径方向上与导电部件保持架重叠,因此也能够缩短旋转电机的径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使旋转电机单元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单元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从轴方向观察图1的旋转电机单元的图。图3是图1的旋转电机单元的端子台周边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1的旋转电机单元的端子台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的端子台的安装面的图。图7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单元的壳体的紧固面的图。符号说明1旋转电机单元10马达11壳体11a紧固面112导向突起113A、113B抵接面121定子铁芯122线圈122E线圈端部29U、29V、29W第1汇流条(导电部件)291U、291V、291W端子部30U、30V、30W第2汇流条(配电部件)301U、301V、301W端子部60导电部件保持架51端子台51a台座面51b固定部513A、513B抵接部14U、14V、14W螺栓(固定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基于图1以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单元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的旋转电机单元1是搭载于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那样的车辆的行驶用马达单元。但是,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单元不限于行驶用马达单元,也能够应用于发电用马达单元、其他用途的马达单元、或者用于车辆以外的旋转电机单元。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化说明,如图中所示那样定义旋转电机单元1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前方向表示为Fr,后方向表示为Rr,右方向表示为R,左方向表示为L,上方向表示为U,且下方向表示为D。图中所示的方向与搭载有旋转电机单元1的车辆等的方向无关。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轴方向是指沿着旋转电机单元1的旋转轴线C的方向。另外,周方向是指,在将旋转轴线C视为一点的状态下,以该点为中心绘制圆,沿着该圆的圆周方向。另一方面,径方向是指从该点向圆的方向或从圆朝向该点的方向。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单元1具备作为旋转电机的马达10和收纳马达10的壳体11。马达10具备定子12和转子13。转子13具有圆环形状,且外嵌于轴(未图示)。在壳体11上安装有对壳体11的开口部进行密封的未图示的壳体盖。定子12具备定子铁芯121和安装于定子铁芯121的线圈122。定子铁芯121形成为从径方向的外侧包围转子13的筒状,并且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于壳体11的紧固面11a。线圈122是由U相、V相和W相构成的三相线圈。线圈122既可以是分段线圈,也可以是连续的绕组。线圈122具备从定子铁芯121的端面向轴方向两侧突出的线圈端部122E。此外,在附图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将与壳体11的紧固面11a相反的一侧的线圈端部122E作为对象,因此在附图中省略了壳体11的紧固面11a侧的线圈端部122E。也参照图3,在壳体11的内部,除了马达10之外,还设置有将第1汇流条29U、29V、29W保持在一起的导电部件保持架60、以及用于将第1汇流条29U、29V、29W和第2汇流条30U、30V、30W电连接的端子台51。导电部件保持架60将作为与线圈122的线圈端部122E连接的导电部件的三根第1汇流条29U、29V、29W保持在一起,并且在径方向上配置于线圈端部122E的外侧。第2汇流条30U、30V、30W的一端与连接器部(未图示)连接,该连接器部连接于功率转换装置(未图示)。第2汇流条30U、30V、30W分别是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弯曲的三维结构的汇流条。第2汇流条30U、30V、30W的一部分被盖部件40覆盖。端子台51固定于壳体11的紧固面11a,将三根第2汇流条30U、30V、30W的端子部301U、301V、301W与第1汇流条29U、29V、29W的端子部291U、291V、291W电连接。如图4以及图5所示,端子台51在与壳体11的紧固面11a相反的一侧具有台座面51a。在台座面51a设置有安装作为固定部件的螺栓14U、14V、14W的三个螺栓孔51c(图4)。在第2汇流条30U、30V、30W的端子部301U、301V、301W以及第1汇流条29U、29V、29W的端子部291U、291V、291W分别设置有孔部301a、291a(图4),螺栓14U、14V、14W分别插入孔部301a、291a。端子部301U、301V、301W以及端子部291U、291V、291W两者相互重叠地配置于端子台51的台座面51a,并通过螺栓14U、14V、14W固定于台座面51a。以这种方式,由于配置有第2汇流条30U、30V、30W的端子部301U、301V、301W和第1汇流条29U、29V、29W的端子部291U、291V、291W的端子台51的台座面51a位于与壳体11的紧同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单元,具备:/n旋转电机;以及/n壳体,其收纳该旋转电机,其中,/n所述旋转电机具备:/n定子铁芯;/n多相线圈,其安装于该定子铁芯;/n导电部件保持架,其将与该多相线圈的线圈端部连接的导电部件保持在一起,并且在径方向上配置于该线圈端部的外侧;以及/n端子台,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紧固面,并且用于将配电部件的端子部与所述导电部件的端子部电连接,/n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导电部件保持架的外侧,并且所述端子台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径方向上与所述导电部件保持架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5 JP 2019-0319531.一种旋转电机单元,具备:
旋转电机;以及
壳体,其收纳该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
定子铁芯;
多相线圈,其安装于该定子铁芯;
导电部件保持架,其将与该多相线圈的线圈端部连接的导电部件保持在一起,并且在径方向上配置于该线圈端部的外侧;以及
端子台,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紧固面,并且用于将配电部件的端子部与所述导电部件的端子部电连接,
所述端子台在所述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导电部件保持架的外侧,并且所述端子台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径方向上与所述导电部件保持架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单元,其中,
所述配电部件的所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健广姉齿美沙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