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441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涉及气泡膜机技术领域,该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包括成型辊、压辊和出料箱,成型辊位于压辊的左侧,出料箱的内部设置有薄膜和底膜,薄膜和底膜的底部贯穿出料箱并延伸至成型辊和压辊之间,压辊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进水轴孔、出水轴孔、进水孔、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和第三出水孔,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和第三出水孔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进水轴孔、隔板、挡板、吸热硅胶和导热片,达到了压辊整体吸热均匀的效果,解决了压辊的整体吸热不均匀,导致气泡膜出现串气和沾黏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泡膜机
,具体为一种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气泡膜机是一种生产气泡膜的生产设备,气泡膜又称气垫膜,具有减震、抗压和重量轻等优点,广泛用于物流行业,气泡膜机主要组成有成型辊、压辊等,其中压辊在气泡膜机需要对压合的气泡膜进行散热,使气泡膜的质量达到最佳,一般压辊的内部为空心,通过外接水管从一端对压辊的内部空腔注水,吸热的水再从另一端排出。压辊的内部为空心,水从一端进入再到另一端排出,使压辊进水的一端吸热较多,另一端吸热较少,使压辊的整体吸热不均匀,导致气泡膜出现串气和沾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解决了压辊的整体吸热不均匀,导致气泡膜出现串气和沾黏现象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包括成型辊、压辊和出料箱,所述成型辊位于压辊的左侧,所述出料箱的内部设置有薄膜和底膜,所述薄膜和底膜的底部贯穿出料箱并延伸至成型辊和压辊之间,所述压辊的内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包括成型辊(1)、压辊(2)和出料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辊(1)位于压辊(2)的左侧,所述出料箱(3)的内部设置有薄膜(4)和底膜(5),所述薄膜(4)和底膜(5)的底部贯穿出料箱(3)并延伸至成型辊(1)和压辊(2)之间,所述压辊(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第三空腔(8)、进水轴孔(9)、出水轴孔(10)、进水孔(11)、第一出水孔(12)、第二出水孔(13)和第三出水孔(14),所述第一出水孔(12)、第二出水孔(13)和第三出水孔(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和第三空腔(8)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6)位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泡膜机压辊用降温装置,包括成型辊(1)、压辊(2)和出料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辊(1)位于压辊(2)的左侧,所述出料箱(3)的内部设置有薄膜(4)和底膜(5),所述薄膜(4)和底膜(5)的底部贯穿出料箱(3)并延伸至成型辊(1)和压辊(2)之间,所述压辊(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第三空腔(8)、进水轴孔(9)、出水轴孔(10)、进水孔(11)、第一出水孔(12)、第二出水孔(13)和第三出水孔(14),所述第一出水孔(12)、第二出水孔(13)和第三出水孔(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和第三空腔(8)相连通,所述第一空腔(6)位于第二空腔(7)的左侧,所述第三空腔(8)位于第二空腔(7)的右侧,所述进水孔(11)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进水孔(11)的底部均与进水轴孔(9)相连通,若干个所述进水孔(11)的顶部均分别与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和第三空腔(8)相连通,所述进水轴孔(9)的内壁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隔板(15),所述出水轴孔(10)位于隔板(15)的右侧,所述第一出水孔(12)、第二出水孔(13)和第三出水孔(14)的另一端与出水轴孔(10)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轴孔(9)和出水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利华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