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50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轴承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减少损失的减速装置。减速装置(1)具备第2外壳(24)、内齿轮部件(23)、与内齿轮部件(23)啮合的外齿轮(12)、与第2外壳(24)相对旋转的第2罩体(27)及配置于第2外壳(24)与第2罩体(27)之间的主轴承(33)。第2外壳(24)及第2罩体(27)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在主轴承(33)的轴向外侧沿径向突出的突起,从轴向观察时,主轴承(33)的内圈(33a)与外圈(33b)之间的间隙(33d)与设置于第2外壳(24)及第2罩体(27)中的一方或双方上的突起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02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31370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内齿轮及外齿轮将从输入轴输入过来的旋转运动进行减速后进行输出的减速装置。该减速装置具备配置于内齿轮与外壳之间的主轴承、配置在输入轴与外壳及轮架之间的输入轴承。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55313号公报若在轴承的轴向外侧(与装置内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抑制尘埃等的侵入或抑制润滑剂的泄漏的接触式的密封件,则会出现因接触式密封件与旋转的部件之间的摩擦而产生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轴承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减少损失的减速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速装置,其具备外壳、内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与所述外壳相对旋转的轮架及配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轮架之间的主轴承,其中,所述外壳及所述轮架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在所述主轴承的轴向外侧沿径向突出的突起,从轴向观察时,所述主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突起重叠。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速装置,其具备输入轴、内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与所述输入轴相对旋转的轮架及配置于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轮架之间的输入轴承,其中,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轮架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在所述输入轴承的轴向外侧沿径向突出的突起,从轴向观察时,所述输入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突起重叠。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轴承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减少损失的减速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速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减速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减速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图中:1-减速装置,10-起振体轴,12-外齿轮,22-第1外壳,23-内齿轮部件,24-第2外壳,24a-第1突起,26-第1罩体,26a-内侧突起,27-第2罩体,27a-内侧突起,27b-第2突起,31-轴承,31a-内圈,31b-外圈,31d-间隙,32-轴承,32a-内圈,32b-外圈,32d-间隙,33-主轴承,33a-内圈,33b-外圈,33d-间隙,41-密封部,41a-阻尼部,42-密封部,42a-阻尼部,43-密封部,43a-阻尼部,S-内部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减速装置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速装置1的剖视图。以下,在各附图中,将沿旋转轴O1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将与旋转轴O1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将以旋转轴O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定义为“周向”。如图1所示,减速装置1为外齿轮12挠曲变形而传递围绕旋转轴O1的旋转运动的筒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具体而言,减速装置1具备:起振体轴10、被起振体轴10挠曲变形的外齿轮12、与外齿轮12啮合的第1内齿轮22g及第2内齿轮23g、以及起振体轴承15。而且,减速装置1还具备第1外壳22、内齿轮部件23、第2外壳24、第1罩体26、第2罩体27、输入轴承31、输入轴承32及主轴承33。通过螺栓等而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第1外壳22、第2外壳24及第1罩体26相当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外壳。通过螺栓等而彼此连结在一起并且相对于外壳进行相对旋转的第2罩体27及内齿轮部件23相当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轮架。起振体轴10为中空轴状,并且其具有与旋转轴O1垂直的截面的外形为椭圆形的起振体10A及设置于起振体10A的轴向上的两侧且与旋转轴O1垂直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的轴部10B、10C。另外,椭圆形并不只限于几何学上严格意义上的椭圆,还包括大致椭圆形。起振体轴10以旋转轴O1为中心进行旋转,起振体10A的与旋转轴O1垂直的截面的外形形状的中心与旋转轴O1一致。该起振体轴10为连结于马达等驱动源(省略图示)且输入有驱动力的输入轴。外齿轮12为具有挠性的圆筒状的金属,且在其外周设置有齿。第1内齿轮22g及第2内齿轮23g在起振体轴10的周围以旋转轴O1为中心进行旋转。第1内齿轮22g和第2内齿轮23g沿轴向排列设置并且与外齿轮12啮合。具体而言,第1内齿轮22g及第2内齿轮23g中的一个内齿轮与外齿轮12的比轴向上的中央更靠一侧的齿部啮合,另一个齿轮与外齿轮12的比轴向上的中央更靠另一侧的齿部啮合。第1内齿轮22g通过在第1外壳22的内周部的相应部位设置内齿而构成。第2内齿轮23g通过在内齿轮部件23的内周部的相应部位设置内齿而构成。起振体轴承15配置于起振体10A与外齿轮12之间。起振体轴承15具有多个滚动体(滚子)15A和保持多个滚动体15A的保持器15C。多个滚动体15A将起振体10A的外周面和外齿轮12的内周面作为滚动面而滚动。另外,起振体轴承15也可以具有与起振体10A分体的内圈或与外齿轮12分体的外圈。在外齿轮12及起振体轴承15的保持器15C的轴向上的两侧,设置有与外齿轮12及保持器15C抵接而限制它们沿轴向移动的限制部件(间隔圈36、37)。第1外壳22及第2外壳24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连结部件连结在一起,并且覆盖第1内齿轮22g、第2内齿轮23g及外齿轮12的径向外侧。其中,如上所述,在第1外壳22的内周部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内齿,第1外壳22与第1内齿轮22g形成为一体。在第2外壳24的径向内侧且在起振体轴10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内齿轮部件23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如上所述,在内齿轮部件23的内周部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内齿,内齿轮部件23与第2内齿轮23g形成为一体。第1罩体26通过螺栓51与第1外壳22连结在一起,并且覆盖起振体轴10的一端侧的外周部。第2罩体27与内齿轮部件23连结在一起,并且覆盖起振体轴10的另一端侧的外周部。在第2罩体27及内齿轮部件23的负载侧的端部设置有沿轴向连续延伸的螺栓连结用孔27h、23h。在将减速装置1连接于外部的对象装置时,第2罩体27和内齿轮部件23经由螺栓连结用孔27h、23h一同紧固于对象装置的被驱动部件上。这些螺栓连结用孔27h、23h设置于周向上的多个部位。并且,在第2罩体27及内齿轮部件23还设置有与螺栓连结用孔27h、23h不同的另一螺栓孔27j、23j,第2罩体27及内齿轮部件23通过插通并螺合于该螺栓孔27j、23j的螺栓52彼此连结(临时固定)在一起。输入轴承31例如为具有内圈31a、外圈31b及滚动体31c的球轴承,且其配置于起振体轴10的轴部10B与第1罩体26之间。第1罩体26经由输入轴承31将起振体轴10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输入轴承31并不只限于球轴承,可以采用各种轴承,例如可以为滚子轴承。并且,也可以无需具有专用的内圈或外圈,内圈可以与起振体轴10构成为一体,或者外圈可以与第1罩体26构成为一体。输入轴承32例如为具有内圈32a、外圈32b及滚动体32c的球轴承,且其配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装置,其具备外壳、内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与所述外壳相对旋转的轮架及配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轮架之间的主轴承,所述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外壳及所述轮架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在所述主轴承的轴向外侧沿径向突出的突起,/n从轴向观察时,所述主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突起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5 JP 2019-0313701.一种减速装置,其具备外壳、内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与所述外壳相对旋转的轮架及配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轮架之间的主轴承,所述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及所述轮架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在所述主轴承的轴向外侧沿径向突出的突起,
从轴向观察时,所述主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突起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包括:第1突起,设置于所述外壳且向径向内侧突出;及第2突起,设置于所述轮架且向径向外侧突出,
从轴向观察时,所述第1突起和所述第2突起彼此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径向观察时,所述第1突起和所述第2突起彼此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1突起和所述第2突起构成迷宫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及所述轮架中的至少一方由树脂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承输入轴的输入轴承,
所述轮架具有内侧突起,所述内侧突起在所述输入轴承的轴向外侧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从轴向观察时和所述输入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轴具有在所述输入轴承的轴向外侧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起,
从轴向观察时,所述内侧突起及所述外侧突起与所述输入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间隙重叠。


8.一种减速装置,其具备输入轴、内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光扩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