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750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5
一种使特性稳定了的旋转装置。转矩变动抑制装置(10)具备轮毂凸缘(2)、离心子(4)以及第一及第二施力部件(6a、6b)。轮毂凸缘(2)配置为能够旋转。轮毂凸缘(2)具有第一以及第二引导面(21a、21b)。离心子(4)安装在轮毂凸缘(2)上。离心子(4)受到基于轮毂凸缘(2)的旋转的离心力并能够沿着第一以及第二引导面(21a、21b)在径向上移动。第一施力部件(6a)对离心子(4)施力。第二施力部件(6b)在与第一施力部件(6a)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离心子(4)施力。第一以及第二施力部件(6a、6b)使离心子(4)朝向引导面(21a、21b)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在绕着旋转轴旋转的旋转体上安装离心子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通过离心子受到基于旋转体的旋转的离心力,来发挥功能。作为这样的旋转装置的一例,存在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通过离心子受到离心力来抑制转矩变动。详细地说,该转矩变动抑制装置具备:惯性环、离心子以及凸轮机构。惯性环相对于传递转矩的轮毂凸缘相对旋转自如,离心子通过轮毂凸缘以及惯性环的旋转而受到离心力。凸轮机构具有:形成在离心子的表面的凸轮和与该凸轮接触的凸轮从动件。在由于转矩变动而在轮毂凸缘与惯性环之间产生圆周方向的偏移的情况下,凸轮机构受到作用在离心子的离心力并运转。并且,凸轮机构将该离心力转换为使轮毂凸缘与惯性环之间的偏移变小方向上的圆周方向力。通过该圆周方向力来抑制转矩变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3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在轮毂凸缘的外周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打开的凹部。该凹部收容离心子,并且离心子在凹部内能够在径向上移动。划定凹部的内壁面中的朝向圆周方向的内壁面作为在离心子在径向上移动时的引导面发挥功能。在该引导面与离心子之间产生缝隙。由于在该离心子与引导面之间存在缝隙,所以在装置的运转中,离心子倾斜或向圆周方向移动。该离心子的倾斜、移动根据离心子受到的圆周方向的力的方向改变。若离心子倾斜或向圆周方向移动,则会导致形成在离心子的表面的凸轮轮廓变得与预定的设计上的形状不同。因此,在转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变为无法稳定地获得设计上的特性。这样,若在离心子与引导面之间存在缝隙,则存在无法稳定地获得旋转装置的特性这一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使旋转装置的特性稳定。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某一侧面所涉及的旋转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离心子、第一施力部件以及第二施力部件。第一旋转体具有引导面。第一旋转体配置为能够旋转。离心子安装在第一旋转体。离心子受到基于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的离心力并能够沿着引导面在径向上移动。第一施力部件对离心子施力。第二施力部件在与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离心子施力。第一以及第二施力部件使离心子朝向引导面旋转。根据该结构,离心子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施力部件,朝向引导面旋转。因此,即使在旋转装置的运转中,也维持离心子与引导面抵接的状态,并且在离心子与引导面之间不会形成缝隙。即,在运转中,离心子能够维持相同的姿势。其结果,能够使旋转装置的特性稳定。另外,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和第二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为互相相反的方向。因此,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施力部件作用于离心子的施加力被抵消,并且能够抑制第一以及第二施力部件的施加力对离心子的影响。优选的是,旋转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体和凸轮机构。第二旋转体能够与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且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旋转体相对地旋转。凸轮机构受到作用于离心子的离心力。并且,凸轮机构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产生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时,将离心力转换为使相对位移变小方向上的圆周方向力。在该结构中,若向第一或第二旋转体输入转矩,则第一以及第二旋转体旋转。在输入到第一或第二旋转体的转矩没有变动时,不存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另一方面,在输入的转矩存在变动时,由于第二旋转体相对于第一旋转体配置为能够相对旋转,所以根据转矩变动的程度,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产生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以下,有时将该位移表现为“旋转相位差”)。这里,若第一以及第二旋转体旋转,则离心子受到离心力。并且,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产生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时,凸轮机构将作用于离心子的离心力转换为圆周方向力。该圆周方向力以使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的相对位移变小的方式发挥作用。通过这样的凸轮机构的运转,来抑制转矩变动。在这里,由于将作用于离心子的离心力作为用于抑制转矩变动的力来利用,所以抑制转矩变动的特性根据第一旋转体的转速而改变。另外,例如能够根据凸轮的形状等适当地设定抑制转矩变动的特性,能够在更广的转速范围内抑制转矩变动的峰值。优选的是,离心子具有与引导面抵接的引导部件。优选的是,第一旋转体具有构成引导面的引导部件。优选的是,离心子具有:离心子主体、第一腕部以及第二腕部。第一腕部从离心子主体延伸。第二腕部从离心子主体向与第一腕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一施力部件对第一腕部施力。第二施力部件对第二腕部施力。优选的是,第一施力部件朝向径向外侧对离心子施力。并且,第二施力部件朝向径向内侧对离心子施力。优选的是,旋转装置还具备切断机构。切断机构在离心子超过规定距离向径向内侧移动时,切断第二施力部件向离心子的施加力。根据该结构,在离心子超过规定距离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切断第二施力部件向离心子的施加力。因此,作用于离心子的径向外侧方向的负荷相对地变大,并且能够防止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过度扭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旋转装置的特性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液力变矩器的示意图。图2是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A观察的图。图4是输入有转矩变动的状态下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转速与转矩变动的关系的图表。图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动作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动作的放大图。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放大图。符号说明2:轮毂凸缘;21a:第一引导面;21b:第二引导面;3:惯性环;4:离心子;41:离心子主体;42a:第一腕部;42b:第二腕部;43a:第一引导辊;43b:第二引导辊;5:凸轮机构;6a:第一施力部件;6b:第二施力部件;7:切断机构;10:转矩变动抑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装置的实施方式即转矩变动抑制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矩变动抑制装置装配在液力变矩器的锁定装置的情况下的示意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是指转矩变动抑制装置的旋转轴O延伸的方向。另外,圆周方向是指将旋转轴O作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径向是指将旋转轴O作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此外,所谓圆周方向没有必要与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完全一致,例如,在图2中,为包含以离心子为基准的左右方向的概念。另外,所谓径向没有必要与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直径方向完全一致,例如,在图2中,为也包含以离心子为基准的上下方向的概念。[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液力变矩器100具有:前盖11、液力变矩器主体12、锁定装置13以及输出轮毂14。转矩从发动机输入到前盖11。液力变矩器主体12具有:与前盖11连结的叶轮121、涡轮122以及定子(图中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旋转体,具有引导面并配置为能够旋转;/n离心子,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上,受到基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的离心力并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面在径向上移动;/n第一施力部件,对所述离心子施力;以及/n第二施力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所述离心子施力,/n所述第一施力部件以及第二施力部件使所述离心子朝向所述引导面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2 JP 2019-0302581.一种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旋转体,具有引导面并配置为能够旋转;
离心子,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上,受到基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的离心力并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面在径向上移动;
第一施力部件,对所述离心子施力;以及
第二施力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所述离心子施力,
所述第一施力部件以及第二施力部件使所述离心子朝向所述引导面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二旋转体,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一起旋转,且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地旋转;以及
凸轮机构,当受到作用于所述离心子的离心力,并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产生圆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时,将所述离心力转换为使所述相对位移变小方向上的圆周方向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田贤司富田雄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